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作地表三维形貌是土壤灌溉、土壤含水量、土壤风蚀等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田间农业机械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根据激光测距技术中的相位法测量原理,在自行研制非接触式测量试验台的基础上创建了空间点阵测量评价系统,实现了空间地表三维形貌的测量。经过田间4种耕作地表的测量试验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成功提取耕作地表三维粗糙度及基准面,能够计算得到耕作土壤三维地表粗糙度参数Sa、Sq、Ssk、Sku,进而准确高效地获得田间耕作土壤地表的三维形貌,并实时显示测量数据、耕作土壤地表微观形貌曲线及三维形貌图,可为耕作土壤地表三维形貌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5)播前表土处理作业。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取消铧式犁翻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实行免耕播种,这样对冬小麦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地表容重较大,免耕播种时阻力大:二是收割机收获、运粮深松等作业时会在地表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田间耕作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处置不当,轻则影响作业质量,重则会发生安全事故。为此,必须正确掌握处置各种特殊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机手科学合理地掌握收割机的作业速度,可进一步提高收割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增加作业量和农机手的收入。因此,农机手操作收割机作业时速度应快慢适度。(1)田块大、平坦,水稻成熟一致,田间杂草又较少时,收割机的作业速度可快些;田块小,收割机作业速度应慢些。(2)田块干,水稻湿度小,成熟均匀,收割机作业速度  相似文献   

5.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的工作机具,可进行田间耕、耙等作业,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正确使用和调整旋耕机,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是确保耕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农田耕作便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作便利是表征农田综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对耕作便利条件的要求,基于农业机械效率视角界定农田耕作便利度,进而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华北平原项目区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界定的耕作便利度强化了农业机械耕作效率的影响,包括田间作业效率和机械通行效率两方面。明确了机械化耕作背景下的连片度、耕作距离和田间道路通达度3个关键指标的内涵与快速获取方法,为准确评价耕作便利度奠定了基础。耕作便利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2.41%的耕地处于非常便利和比较便利的级别,平均地块面积大,集中连片且交通便利,是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机械化耕作的适宜区域;一般便利和不便利级别的田块平均面积较小,分布分散且远离居民点,机械耕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该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1 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1.1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由之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和半机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二是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节能效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固定道与非固定道下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深松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降低23.7%,其中纯行走油耗降低23.8%,纯作业油耗降低36.3%。夏玉米和冬小麦播种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分别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减少23.9%和26.0%。两年试验期,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平均减少总作业燃油消耗27.09 L/hm2,节油率为28.6%。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道保护性耕作通过区分机具行走道和作物生长带,改善机具行走性能,减少机具对作物生长带的压实,明显降低了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
郭洪然 《当代农机》2011,(11):68-69
介绍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工艺路线及作业质量,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试验的对比情况,提出了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节能效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固定道与非固定道下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 深松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降低23.7%, 其中纯行走油耗降低23.8%,纯作业油耗降低36.3%。夏玉米和冬小麦播种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分别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减少23.9%和26.0%。两年试验期,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平均减少总作业燃油消耗27.09 L/hm2,节油率为28.6%。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道保护性耕作通过区分机具行走道和作物生长带,改善机具行走性能,减少机具对作物生长带的压实,明显降低了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收割机作业速度选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手掌握和运用收割机合理的作业速度,可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因此,农机手操作收割机作业时应按"五快五慢"原则选择使用档位与速度。(1)田块大,平坦,水稻成熟一致,田间杂草又较少时,收割机的作业速度可快些;田块小,收割机作业速度应慢些。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适的作业路线可明显提高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插秧机田间作业路线,可根据田块形状、地头宽度、机器转弯半径、驾驶员操作习惯等选择。通常情况下插秧机有两种作业路线。1单幅插地头法(如图1)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耕作模式,其核心是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能够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通过有效的机械化手段,以达到保证作业质量、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5.
浅旋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耕作业是指利用旋耕机对耕地进行的耕作处理。旋耕作业深度一般在20cm以内.旋耕作业时,旋耕机的旋耕刀在对土层进行翻动,同时也将地表上的植被进行粉碎,并把粉碎过的植被和表层土进行混合,处理过的地表较为松软平整,十分有利于播种,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旋耕作业已经代替了用铧犁翻耕作业。浅旋是旋耕作业的一种形式,是特指对10cm以内的地表浅层进行旋耕处理的作业,通常处理的深度在6-10cm。浅旋作业后,由于部分植被被埋于表层土中,减少了地表的覆盖量,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因此,学术界、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地具体实施部门,对在保护性耕作中使用浅旋一直存有异议,现就相关问题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保护性耕作地表环境恶劣,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难度大,其机具的结构和性能一般比传统机具复杂且要求高,机手在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麻烦,这里就其性能特点及使用保养方法介绍如下:一、性能及结构目前保护性耕作采用的免耕播种机主要有河北华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农哈哈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浅松作业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中推广使用的一种表土作业方式,适用于旱作保护性耕作的播前作业,能够达到松土、除草、整地等目的,也可以用于中耕除草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该作业有良好的除草作用。能显著地提高地表平整度,降低表土容积密度,对根荏榭盖和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基本上满足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工艺流程、作业时间和技术要求、作业质量等方面,论述小麦一年一作,小麦、玉米一年二作,小麦、玉米、玉米二年三作的3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耕作模式,其核心是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有效的机械化手段,以达到保证作业质量、增产增效和保护耕地的作用。实行保护性耕作,第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第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飘移,保护生态;第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能力;第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获得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就是一切有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力常新的耕作技术和方法的总和.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因为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播种质量.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