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自由度夹子式水稻穴盘钵苗拔抛机械手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自由度机械手拔抛穴盘钵苗的特点和机理,设计了一种2自由度夹子式机械手,简述了其工作对象特征,主要结构组成及控制电路,对关键部件夹秧机构进行了设计,通过Pro/E建模及虚拟装配对秧夹的开闭合过程进行仿真,保证开闭合运动的精度和可靠性。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不同穴盘类型、不同钵土含水率、不同秧夹弹簧拉伸力以及不同穴盘进给模式对机械手拔秧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穴盘类型和钵土含水率对拔秧成功率有显著影响(P0.01),采用红色穴盘育秧或保持钵土含水率大于30%可以提高拔秧成功率;夹秧机构上复位弹簧拉伸力在15 N和22 N间变化对拔秧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自动进给穴盘模式不会对拔秧成功率产生显著影响,秧苗自动输送进给机构的性能满足钵苗行输送进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速摄像技术观察了穴盘水稻秧苗通过分秧滑道的情况,发现滑道上部的过渡圆弧段是影响秧苗通过性的关键,其中分滑道1~3的通过性相对于其他分滑道要差;当秧苗营养土含水率为26.6%时,秧苗通过整条滑道的时间比营养土含水率为31.2%时的要短,且与计算机虚拟仿真的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秧苗通过分滑道1所用的时间最长,通过分滑道6所用的时间最短,秧苗在各分滑道中下滑的一致性较好,所设计的分秧滑道能够满足机械手式抛秧机中对分秧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1.农艺技术抛秧机抛秧对农艺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分为培育秧苗和平整田块2部分。(l)对秧苗的技术要求抛秧机使用的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秧苗是否合乎抛秧机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抛秧的浦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成败.因此,必须将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①秧盘:必须是塑料软盘育秧,规格不限。②秧苗高度:一般为3叶1芯,适宜80~200mm范围内。秧龄在20~25d较为适宜。③秧苗上钵含水率:应为40%~60%,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④秧苗带记:秧苗根部带记,循…  相似文献   

4.
穴盘水稻秧苗拔断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建立了一个用于工厂化穴盘水稻秧苗力学特性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发现 ,单株穴盘水稻秧苗不同位置高度承受的拔断力不同 ,秧苗茎部最大 ,叶部次之 ,叶枕部最小。平均单株秧苗茎部承受拔断力约为 3.732 N。一穴多株秧苗承受的拔断力随株数的增加而增大 ,其变化趋势可由指数方程 P=2 .891 2 K exp(0 .2 894 n)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所设计的分秧滑道的性能,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对穴盘水稻秧苗通过分秧滑道运动进行了仿真。建立了2种秧苗营养土钵模型,球体模型和实际尺寸营养土钵模型。结果发现秧苗在通过分秧滑道圆弧段时其速度、加速度和接触力会发生突变;秧苗通过7条滑道需要的时间最长为0.633 s,最短为0.463 s;当滑道相对竖直平面倾斜2°布置时,秧苗通过滑道的通过性与滑道竖直布置时的差异不大。通过仿真可得到7穴秧苗不同时间点在7条滑道中的运动轨迹,以及在滑道运动的状态下,秧苗通过2组分秧滑道后在田间的定植情况。研究结果为今后分秧机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4HLB-2型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两因素全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收获期、夹持高度、清土频率和振幅、摘果辊转速和夹持输送速度对收获损失和含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沙壤土花生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8%~15%;花生生长后期,清土落果损失率逐渐增加,当根茎拉断力小于5N时,落果损失率大于2%;机器收获的最佳夹持高度为150~200mm,此时清土和摘果效果最佳,其中果实总损失率小于6%,含土率小于4%;清土作业采用低频率、小振幅时落果损失小,但含土率高,采用高频率、大振幅时含土率低,但落果损失大;摘果作业在高摘果辊转速和低夹持速度工况下,摘果段损失率较低,试验中当摘果辊转速为390r/min、夹持速度为0.5m/s时,摘果损失率为  相似文献   

7.
2ZJP-530型水稻稻治抛秧机由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制,该机不仅实现了秧苗的有序成行、成垄式的抛栽,而且取拔秧过程也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拔秧完整、干净、不损伤秧盘,在1998年湖南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上,该机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目前,农业部正积极组织对该机的科研鉴定,预计2000年初,将有部分样机投入推广应用。配套动力170型小玉柴油机(2.94kw)适用秧苗机抛秧专R塑盘育秧苗,苗高100~150mm生产效率(hmZ/h)0.3~0.35(4.5th~5.Zrt/时)工作幅宽(m)1.5作业行数(行)5行距(mm)300株距(m…  相似文献   

8.
抛秧机抛秧对农艺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分为培育秧苗和平整田块2部分。 对秧苗的技术要求 抛秧机使用的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秧苗是否合乎抛秧机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抛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成败。因此,必须将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 秧盘:必须是塑料软盘育秧,规格不限。 秧苗高度:一般为3叶1芯,适宜80-200mm范围内。秧龄在20-25d较为适宜。 秧苗土钵含水率:应为40%-60%,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 秧苗带泥:秧苗根部带泥,泥要…  相似文献   

9.
分散性土颗粒较细,透水性较弱,在低含盐量水或纯净水中细颗粒之间的联结力大部分甚至全部消失,在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导致强度减小或丧失。通过动扭剪试验,研究分散性土在不同的含水率(10%~22%)、围压(50-150kPa)和干密度(1.35~1.65g/cm。)条件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含水率、围压和干密度影响土颗粒间的接触作用,从而影响试样的动强度。试验发现:其他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样的含水率越低,其抗剪强度越大;围压越大,其抗剪强度越大;干密度越大,试样的抗剪强度越大;三者中以含水率对试样的动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动强度参数丸和已的值随试样的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围压相同的情况下,分散性土的动强度随破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的工厂化生产,研究穴盘的育秧效果,提出了一种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配套生产线,并以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和塑料钵育秧盘为育秧载体,以断根网和塑料薄膜为阻隔材料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最后对其穴盘育秧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可达9 600盘/天,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和塑料薄膜配合适用能够节省芽种12.5%~20%,节省育秧土30%~50%,延长浇水时间间隔1~2天,可增加粮食产量5.8%,提高净收益1 927.5元/hm~2。本研究为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棉秆起拔力关键因素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秆起拔力是设计棉秆拔秆收获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为了研究收获期的棉秆高度、棉秆直径、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等因素对棉秆起拔力的影响,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的试验田进行了棉秆起拔力的测试试验,采集了其中5块试验田棉秆起拔力、棉秆直径、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和棉秆高度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已测得5块试验田的数据中,第3组棉秆起拔力最大,单株棉秆最大起拔力为821.1 N,平均起拔力为534.49N;第2块试验田的棉秆起拔力最小,单株棉秆最大起拔力为7 2 6.1 N,棉秆平均起拔力为473.62 N。对已获取的5块试验田数据做的回归分析表明:同一块试验田的棉秆起拔力与棉秆直径成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越高,起拔力越小;土壤紧实度越大,起拔力越大;棉秆高度与棉秆直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抚顺地区水稻插秧季节常出现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因此农民开始重视和使用水稻机械。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软盘育苗和机械插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阐述水稻软盘育苗机插秧的优点,从软盘用量、苗地选择、配营养土、种子处理、置床位处理、适时播种等环节入手,介绍软盘育苗机插秧的技术要点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进而推动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秧盘底孔分别与PVC塑料、玻璃、牛皮纸、泡沫材料、泥土接触情况下,进行了育秧试验.试验表明:在与秧盘底孔有接触物条件下,秧苗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盘根现象:而在无任何接触的情况下,包括秧盘底孔无水滴积聚,则无盘根现象发生.同时,对秧苗在有盘根和无盘根情况进行了拔出力试验.试验结果说明,盘根现象使秧苗拔出过程延长,对最大拔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N) forms on drought tolerance of rice seedlings, both hydroponic and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green house. In hydroponic experiments, water stress was simulated by treatment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10% in w/v, MW6000); in pot experiments, rice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under non-flood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under water stress conditions, the decrease in plant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under ammonium supply was less than under nitrate supply; (2) under non-flooded cultivation, the biomass and photosynthesis in rice plants supplied with ammonium and ammonium + dicyandiamide (DCD, a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itrate fertilization; (3) in hydroponic experiments, water uptake of rice seedlings under ammonium nutrition was higher than under nitrate nutr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mmonium nutrition can enhance the tolerance of rice plants to water stress.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大蒜联合收获机夹持输送机构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柔性夹持输送机构。根据机具性能要求和大蒜的生长环境特征,阐述了夹持输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大蒜在夹持输送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和技术参数。所设计的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倾斜角为25°,输送带为B型双联带,夹持高度距离地面162mm可调,生产效率为0.2~0.5hm^2/h。该研究对大蒜可靠输送、降低伤蒜率、减少大蒜输送损失、提高大蒜联合收获机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机基质育秧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有机基质育秧的前提下.比较了旱育秧、半旱育秧、水育秧、湿润育秧4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和半早育秧秧苗的不定根数、平均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根鲜质重和干质重等根系指标要好于水育秧和湿润育秧,且白根率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也好于水育秧和湿润育秧.其叶面积较大.叶绿素含量高,苗高15—20cm.茎基部较宽,根系盘结力强.比水育秧和湿润育秧更符合机插秧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外辐射干燥条件下收获期玉米穗干燥的水分迁移规律,利用自制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台对玉米穗进行了恒温和变温干燥试验,探讨了多种温度条件下玉米穗的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对干燥后玉米穗外观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干燥温度、干燥用时和辐射距离是影响玉米穗干燥效率和外观品质的主要因素;当恒温干燥玉米穗的干燥温度为58℃、辐射距离为150mm时,干燥速率达2.25%/h,且玉米籽粒的外观品质最好;变温干燥玉米穗时,较佳的干燥温度范围为55~65℃,且采用逐渐升温干燥时的干燥品质较好。本研究为研制红外辐射玉米穗干燥机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展了节水型稻作,插秧稻的浅湿间歇灌溉,直播稻的旱种、旱作,地膜覆盖种稻,以及用水上躲开辽河枯水期,充分利用降雨的大秧迟栽技术和水稻与小麦、大麦、油菜、绿肥等的轮作复种技术,构成了辽宁节水型稻作的基本内容。这套具有特色的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辽宁省近年来水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达700万亩,平均亩产1984年达510.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