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支撑。本文基于递进发展视角,分析2016年我国31个地区的农机发展情况,并对农机化效率进行测度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农机化转型存在显著的递进发展现象,农机普及率与农机化效率呈正相关,扎实的建设基础助推农机产业高效发展;农业产值的提升对农机化效率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技术资源的冗余和低效使用引起农机化效率的下降。我国整体农机化效率仅0.35,农机化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发展的基本思路根据岳阳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按照岳阳市政府〔1999〕14号文“关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精神 ,提出岳阳市农机化发展“十五”规划构思。基本思路是 :紧紧围绕大农业来发展大农机 ,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 ,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 ;尽快解决农民“三弯腰”问题 ,突出抓好以推广中小型收割机为主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强化农机法制管理和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 ;为推进岳阳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发展的战略目标(1)农机化工作整体目标。2005年农田作业主要项目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位于河北省冀西北的张家口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较差,整体经济落后,农机化发展水平比较低。本文就该地区近年来农机化总体作业程度和全市农机具的户平均拥有量的调查做一分析。归纳张家口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快速发展之对策。  相似文献   

4.
黔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地区,如何紧紧抓住国家农机化发展的有利时期,探索山地农业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是全州农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近年来,黔南在农机化发展中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黔南山区特色的农机化发展之路,以中小型、多功能农机为主,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为广大农民、农机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宽松的生产环境,为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有益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和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投入少,农机服务体系薄弱,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十一五"全国农机化成绩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明确"十二五"农机化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回顾"十一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是农机化行政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区农业的持续稳定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东北三省的具体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机发展现状,提出了东北三省发展农机化的基本模式与技术取向,对东北三省的农机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思考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农机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大力促进衣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掌握和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是编制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农机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受农机化统计资料的限制,目前在考察农机化发展水平时,主要局限于计算或测算种植业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一个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于各级领导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此,研究和探讨了黑龙江省农村农机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同时,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农机化现状,指出了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黑龙江省农村农机化的发展措施,提出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工作要向市场型、科技型、特色农业型和节本增效型机械化转变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动力,确定科技创新发展重点是"十四五"农机化发展布局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重点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出发,分析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一般发展规律;从时代冲击的横向维度出发,探讨不同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对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对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和区域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农机化科技创新而言,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要远远大于时代冲击和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应是棉油糖等大宗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以及丘陵山区等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区域机械化技术研发;可同时考虑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智慧农业研究方面做出一定部署;并就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宁夏全区平均农机化水平为46%,高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而南部山区平均农机化水平仅为31%,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平川地区农机化水平差距悬殊且继续拉大。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貌和农村经济特征,分析其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对推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同类地区的农机化发展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速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浙江省永嘉县五尺乡为例,通过调查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五尺乡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介绍抚顺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剖析农机化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及措施,为抚顺地区农机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的农机化工作蒸蒸日上。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进入全国人大审议程序,更为广大农机人发展农机化事业坚定了信心。如何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是摆在农机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己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事实上,这些地区已经接近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注意,因为这一重大目标的实现,将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竖立起一座里程碑,将实现中国农民和广大农业工作者的一个梦想。在2003年全国农机专业会上,代表们发表了许多有关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精辟见解,我们特地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和环渤海经济带的青岛市及北京市力争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典型经验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农机化事业应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屯留县李高乡农机化试点的有益尝试,论述了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纯农业地区农机化该如何搞。尤其是农业生产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机化究竞该如何与农业生产责任制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也成为国家的重要工作。而农机化的发展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说明解决农机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2005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化专业会上指出,通过“十五”这五年的发展,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中国条件下发展农机化,必须坚持把促进“三增”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首要目标,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实践证明,促进农机化和农村经济社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协调,就能推动农机化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农机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机化》2010,(6):1-1
<正>从全国农机化公共服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农业及农机化发展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农机化的投入渠道不断拓宽,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并形成了包括三个层面的中央财政对农机化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