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山东省引黄灌区的农业用水状况 ,提出引黄灌区需遵循引黄补源、以井保丰 ,井渠结合的基本农业生产用水思路 ,在区域范围内合理规划调控地表水、地下水 ,以保证灌区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通过工程及节水配套的应用与集成 ,总结出黄河下游灌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东省引黄灌区的农业用水状况,提出引黄灌区需遵循引黄补源、以井保丰,井渠结合的基本农业生产用水思路,在区域范围内合理规划调控地表水、地下水,以保证灌区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通过工程及节水配套的应用与集成,总结出黄河下游灌区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开河灌区地表水沙及地下水联合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供需矛盾、地下水环境保护以及泥沙长距离输送是小开河灌区面临的3个重要问题。针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长距离输沙的特点,以水资源配置的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了水量分配效益模型,以地下水合理埋深为目标建立了地下水位控制模型,并将当前水沙优化调度的具体措施模型化建立了输沙效果模型;利用分层序列法按水量模型、水量-水沙模型、水量-水沙-地下水模型的求解次序逐步将三个不同目标的模型耦合在一起,得出了50%及75%水平年时引黄水和灌区地表、地下水联合优化配置方案。该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水资源利用的经济与环境问题,对促进小开河灌区以及黄河下游其他引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位山灌区地下水补给特征。采用溴离子作为示踪剂,选择不同区域、作物类型和灌溉条件进行示踪试验,通过综合补给系数和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对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灌溉对地下水补给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灌区降水和地表水灌溉对地下水补给强度均值为167.7 mm/a,在有灌溉地区补给强度为193.1 mm/a,无灌溉地区补给强度均值104.4 mm/a;冬小麦~夏玉米在有、无灌溉条件下降水和地表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为198.6和110.7 mm/a,棉花在有、无灌溉条件下降水和地表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为138.3和85.5 mm/a;灌区综合入渗补给系数范围为:13.7%~22.4%,均值为19.36%,上游灌区地下水的综合入渗补给系数大于下游的地下水补给系数。通过对地下水水位的空间分布和综合入渗补给系数的比较发现,地下水水位与综合入渗补给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的结果可为位山灌区水资源分析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运用微机(不包括袖珍计算机)进行灌溉管理的历史还很短。据初步调查,目前黄河下游拥有微机的引黄灌区共有六个,它们是:人民胜利渠灌区、打渔张灌区、簸箕李灌区、位山灌区、韩墩灌区、陈垓灌区。购买时间大约都在1987年前后。在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帮助下,这些灌区的微机开发应用速度很快,短短两年多时间,便在用水管理、资料整编和自动控制等方面开发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软件,给灌区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弄清灌区水平衡关系及水力联系对于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宁夏引黄灌区1991-2007年用水资料,应用水均衡模型,对灌区水资源供用耗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引黄水量与节水工程、水价调整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关系密切;地下水开采量与引黄水量呈现互补态势;农业耗水是灌区主要耗水对象,耗水量占灌区总耗水量的57.1%;黄河水量是灌区主要消耗水源,多年平均消耗比例为61%,降水占34%,山洪及其他占5%;灌区工业和生活耗水稳中有升;降水量与引水量存在着异向关系,对引黄水量的有效利用和无效蒸发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总结近几年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调控技术方案: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井渠用水比例调整,并建立引黄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其引、用、耗水关系及地下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民胜利渠灌区通过采用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井渠灌水比例调整,从节水、经济、生态等方面均可以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黄灌区中的井渠结合灌区,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的,研究探讨灌区相关灌溉水参数、衬砌率等,并以陈垓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了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工程运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系统工程理论,以民权县引黄灌区为例,以灌区年净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引黄水、灌区各行业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适宜地下水埋深等为约束条件,对灌区"三水"在不同水文年、不同农作物及农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了优化分配,为区域水资源管理部门统筹调度"三水"资源提供了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灌溉回归水的利用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引黄灌区下游的骨干排水河道上建设提水设施和拦蓄工程,利用灌溉回归水灌溉农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弥补黄河水源不足,缓解灌区上、下游争水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位山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是一处有30年历史的大型引黄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控制东阿、阳谷、聊城、茌平、冠县、临清、高唐7个县(市)的111个乡(镇)的大部分耕地,设计灌溉面积432万亩,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一半,设计引水能力240m~3/s。灌区骨干工程主要有东西两条输沙渠、两个沉沙区和三条干渠,全长225km。  相似文献   

12.
山东位山引黄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大型灌区之一,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以来,为解除聊城地区七个县(市)多年严重干旱缺水,确保灌区内400万亩农田的农业丰收,缓解城乡工业与生活用水起了重要作用。复灌20年来,由于连续干旱,工程常年运用,灌区不断发展,出现了运行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失修,泥沙处理困难,再加上黄河水资源日渐紧缺,节水灌溉势在必行。针对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办法,对今后引黄灌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条件下宁夏银北灌区地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区引水、排水、降水及蒸发等长观资料,分析讨论了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状况。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银北灌区地下水动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后,灌区地下水动态。首先按照优化后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及相应的灌溉定额,反推灌区灌溉引水量。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得到与灌溉引水量相对应的沟排量。最后,用反推所得数据及典型年份的降水和蒸发资料,进行了地下水动态趋势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模型的预测结果,并将预测结果绘制成相应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主要用水区用水规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引提黄河干流水的上游宁蒙灌区、下游河南山东引黄灌区为主要用水区,综合考虑各用水区用水类型、用水特点,以农业用水为重点,在耗用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域用水的时空分布,探讨了其用水规律,对于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军涛  景明  程献国  张霞 《节水灌溉》2015,(3):66-68,75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为了精确配置好黄河水资源,需考虑引黄灌区用水需求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结合RS、GIS、数据库技术以及灌区需水预测模型等,开发了基于GIS的引黄灌区用水需求预报系统,并选择人民胜利渠灌区为典型,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灌区引黄需水量预测分析,得出灌区旬用水需求。同时,利用2011年灌区实际引黄水量与系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二者的旬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年值相差为4.8%。系统对保障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池渠泥沙淤积严重,处理困难;工程配套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不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就灌区节水改造规模、水沙优化调度模式,田间工程配套模式与节水灌溉技术,适宜的井渠结合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非充分灌溉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灌区单一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模型。建模时考虑了灌区的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等多种水资源联合使用问题,在模型中体现了地表水的使用优先于地下水的事实。将模型应用于华北某灌区,并对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了仿真,利用逐次渐近法求得了多种灌溉方案,计算结果对估计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协调分解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池渠泥沙淤积严重,处理困难;工程配套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不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就灌区节水改造规模、水沙优化调度模式,田间工程配套模式与节水灌溉技术,适宜的井渠结合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理解崇礼区清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通过D、~(18)O、~(222)Rn环境同位素技术开展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18)O监测结果可知,东沟中游地区表现为地下水溢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接受地下水泄流补给的贡献为56%,接受上游河水补给为44%;通过~(222)Rn监测结果可知,上游段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地表水向地下排泄27.8 m~3/(d·m);下游段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化,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7.6 m~3/(d·m)。由此可见,地表水-地下水的频繁转化是清水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的主要特征,地下水泄流补给地表水是区内旱季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沙湾县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结合灌区1998-2017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3种方法,分析了近20 a灌区变化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 a来,灌区年均气温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近10 a(2008-2017年)在a=0.01水平上地表水灌溉量呈显著减少趋势,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及地下水开采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地下水开采、地表水灌溉、节水灌溉、灌溉面积、气温、降水,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动态起主导作用,其中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在实施退耕还林、机井封填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灌效率,节水灌溉结合地表、地下水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