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安徽省稻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 稻、麦是安徽省两大主要农作物,历年播种面积在3300万亩左右,随着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提升行动的开展,稻、麦单产逐年提高,总产稳步增加,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据统计,2007年全省耕种收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了5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特别是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了98%、83%、95%;水稻的机收水平也接近了80%。但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稻、麦、玉米的秸秆量与作物产量基本相当(谷草比均在1.0以上),油菜的秸秆量则更大(谷草比在2.5以上),农作物秸秆是一种营养成分极为丰富的并能直接利用的有机资源。多年的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抢农时、争积温、实现以地养地,特别对缓解我市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肥力不足,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在南方稻麦轮作区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四川省农机部门承担了科技部下达的“稻麦轮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启动了四川省针对稻、麦(油)轮作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南方水田稻、麦轮作区是一年水、旱各一季,秸秆还田量比北方高出1倍多,与北方相比,土壤含水量高,机械行走易下陷、阻力大,土壤压实的问题也更突出。由于这些差别,使南方水田稻、麦轮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复杂,难度更大。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初步开发了5种小麦、水稻少、免耕机具。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了教训,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稻套麦的迅速发展及产量水平的提高,其施肥技术需不断改进。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肥料运筹对稻套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本地区稻套麦夺高产的适宜施肥技术,同时对稻套麦的基肥套施与否进行了试验。1 试验设计试验于1998年在丹阳市农科所进行,土壤为黄泥土,品种扬麦158...  相似文献   

5.
一、稻田套播麦应用价值1995~1999年镇江市稻套麦技术应用面积占各年小麦种植面积的50%以上,促进了水稻品种粳型化,提高了迟熟晚粳种植比例。1998年晚粳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2%,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单产年递增256kg,从1994年的5143kg/667m2提高到1998年的6168kg。小麦生产除1998年因受到罕见的春季暴雪严重灾害减产外,其余各年都稳定在历史最高单产水平。稻套麦节省了整地用工,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稳产,有利于全年增产的优越性,有利于麦作适度规模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江苏垦区麦稻两熟轮作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提出了适应粘性土壤地区稻茬麦高产机械化作业模式与作业机具配套方案。作业模式创新和关键装备技术创新提高了稻茬麦种植质量,实现了齐苗、匀苗、壮苗,并通过秸秆全量还田与复式作业,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了大小麦种植水平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大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江苏省沿海黏土地区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典型黏土地稻麦轮作区进行了定位跟踪试验。共设置稻茬旋耕麦茬水整、稻茬旋耕麦茬旱整、稻茬耕翻麦茬水整、稻茬耕翻麦茬旱整4个处理,在2022年小麦收获后检测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等养分值,并在每季作物成熟时实收实测作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稻茬耕翻与稻茬旋耕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 <0.05)。稻茬耕翻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稻茬耕翻麦茬水整轮作周期稻麦产量最高,达1 124.79 kg/667 m2。总体而言,在整个轮作周期,稻茬耕翻麦茬水整方式下土壤保肥能力最好,水稻、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是塘镇稻套麦从1983年零星试种到百分之百种植已达15年历史,小麦单产由原来的每公顷2250千克上升到4500多千克,丰产方达6000多干克,高产田块单产超过了6750于克。同时水稻单产也由原来6000多千克,猛增到9000多千克。发展稻套麦,真正实现了稻麦双高产。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种好稻田套种麦必须狠抓以下几个关键:一、播前准备三.更新水稻品种。根据多年实践证明,三麦最佳套措期在10月20日左右,原来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8979”,熟期较早,套措过早,暖冬年份年前易拔节,春后易受冻害。因此,水稻品种我们改用武育粳2号、…  相似文献   

9.
晚茬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朱克明在晚稻区推广套播麦,解决了养老稻和麦子适期早播的矛盾,减少了迟播拖腿田面积,是晚稻区提高麦子单产水平的有效栽培途径。前茬还可以相应扩种增产潜力更大的晚粳稻,有利于全年粮食增产。随着套播麦栽培技术的改进和...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丹阳市三麦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服务,狠抓措施落实,压缩稻套麦,恢复机灭茬,扩大免耕机条播,主攻单产,促进增产增收。实现全市三麦面积恢复种植2.53万hm^2,其中小麦2.4万hm^2,重点推广扬麦10号,搭配种植扬麦158,积极示范扬麦13号、扬辐麦2号,单产增一成,总产达11万t左右。其主要生产技术措施有4条: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江苏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3.4万hm2,单产535kg,小麦173.47万hm2,单产314kg,还有玉米37.87万hm2,单产347kg。按照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谷草比分别为1:1.2、1:0.8和1:1.4计算,全省每年收获的稻、麦、玉米秸秆总量为3081万t。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为土壤层内的非饱和水体,广泛分布于陆地表层,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纽带,又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水源,在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土壤水资源的多少对农作物种植、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尤为重要.对土壤水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农作物合理布局及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以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前提.土壤水资源量数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特点,决定了农业结构及作物种类,也决定了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整种植制度、采用作物品种与土壤水资源分配相吻合等措施,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区域,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精确确定灌溉定额,可以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提高节水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双轴旋耕灭茬施肥播种集成技术,包括在现有(水稻)秸秆还田、播种(麦)、施肥、深松、镇压等机具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集成、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形成复式作业技术。提高了机具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还解决了稻秸秆就地还田难及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为大面积以草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4.
孝感市农作物主要以麦、稻和油菜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约38.67万hm2,年产稻麦、油菜秸秆约280万t。农作物秸秆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制碳、建材、编织、发电等工副业生产的原  相似文献   

15.
旋耕灭茬通用刀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耕机是针对稻、麦等平播作物进行整幅旋耕松土作业的农田耕整地机械,其目的是将稻、麦根茬切碎并与土壤混拌,同时疏松土壤,以达到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而灭茬机主要是用于粉碎带状垄上作物如玉米、高粱等的根茬,并将粉碎后的根茬与土壤  相似文献   

16.
姜丽娟 《河北农机》2020,(4):10-10,19
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土壤肥料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壤肥料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能够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种植资源问题,同时对改善农业耕地失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积极推广土壤肥料技术很关键,也很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论述了新形势下土壤肥料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江淮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稻茬麦种植面积近930万亩,多年来小麦秸秆处理都是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合理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天长地处江淮,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0多万亩,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严看死守"下,99%小麦秸秆实现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政府强  相似文献   

18.
土壤pH值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为此,对土壤酸碱度测控仪进行了智能化设计.本测控仪采用89C52芯片为核心,应用I2C串行总线进行扩展,设有温度补偿电路,采用光电隔离增强抗扰能力,是一款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现场控制与远程通信等功能的智能化pH参数测控仪.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土壤棵间蒸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门旗  李毅  冯广平 《灌溉排水学报》2003,22(2):17-20,25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其保温、保墒和增产效果明显 ,但不同地膜覆盖率对减少土壤棵间蒸发影响规律 ,目前国内研究不多。通过在室内研究覆膜灌溉土壤蒸发规律 ,研究出不同土壤含水率的水分蒸发和不同覆盖率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关系 ,并在田间进行验证。为今后定量评价农作物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棵间蒸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套麦是一项省工、节本、高效、有利于稻麦双高产的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市晚熟粳稻种植面积的发展,稻套麦面积迅速扩大,现已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稻套麦具有早苗、全苗的优势,也存在争壮苗困难的问题。这主要由于稻麦共栖期过长、基苗肥施用偏迟、或因播种过早而造成冬前旺长苗,越冬阶段拔节遭受冻害。因而能否争得壮苗是稻田套播麦高产的关键。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典型经验总结,稻套麦要培青壮苗,必须采取以下5项技术措施:1开沟烤田土壤有利育壮苗开沟烤田既是调控水稻群体动态,促极壮秆、高产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