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顺兴农气象手机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顺兴农气象手机客户端以农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服务对象,以各部门负责生产管理的技术专家及气象专家为专家库,开发了基础信息、实时监测、农业服务、用户管理等四大模块,及本地概况、预报预警、园区简介、区域站监测、实景监控、单站雷达、卫星云图、农气服务、生产管理、专家连线等十个子模块,形成了一套以手机客户端和业务平台Web端软件的气象业务辅助平台,让业务移动化、系统简单化。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思路指导下,开展了气象信息、生产管理、技术咨询、远程诊断等"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创新了气象为农服务形式,提升了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电网GIS(电网资源图形管理系统)平台是电网资源综合管理与可视化分析的有效手段。该平台通过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现,为供电企业提供了一张"数字化电网"空间信息应用模型,并与各类业务应用深度集成,为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电网空间信息可视化和分析服务。显然电网GIS平台建设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2016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发展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可见,对气象灾害预警的研究与应用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现状以及完善预警机制所采取的主要策略,既可以保证更有效地预防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气象灾害,又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数字农业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使其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并使之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论述了数字农业平台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以节能为目的而专门为数字农业平台设计的功耗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功耗计算、优化查询3大功能模块组成,实现了电源的智能化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功耗,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还起到了保护电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气温上升,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对都市农业生产影响显著。针对我国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现状,对现阶段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气候变化、气象监测、灾害预警、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适应省级电力系统的电力气象防灾决策系统。该系统充分整合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观测数据及预报资料、电力自动气象站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水利防汛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力调度预警气象应用、应急管理气象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气象应用三大防灾决策应用,评估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并给出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对浙江电网影响的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适应省级电力系统的电力气象防灾决策系统。该系统充分整合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观测数据及预报资料、电力自动气象站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水利防汛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力调度预警气象应用、应急管理气象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气象应用三大防灾决策应用,评估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并给出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对浙江电网影响的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段弢  李鑫 《农业工程》2018,8(3):30-32
农业发展规划与气象信息密不可分,为了将气象信息,尤其是将气象灾害预报及时地发送到农民手中,并及时地帮助当地农民制定有效的防灾计划,避免经济损失,开发出了农业生态园区气象预警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开发以Div+CSS为主,以JavaScript、VB和ASP等多种技术为辅,主要功能有实时气象汇报、预报、农业气象决策服务信息和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农业工程》2022,12(7):140-144
鹤壁市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探索了模式,创新总结了经验,但在数字农业建设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新技术应用不足、系统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围绕如何紧跟国家战略、用活上级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将信息技术深入赋能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打造数字农业建设“鹤壁模式”,按照“13456+N”的架构进行规划建设,进一步探索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   相似文献   

11.
米春桥 《农业工程》2016,6(6):15-17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结合农业灾害制图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大数据、农业信息科学及灾害风险管理的交叉发展及建立农业灾害大数据基础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智慧农业是充分运用人的智慧发展农业的新形态,它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和新业态。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农业等离子体等新一代技术可以赋能智慧农业,为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案。农业信息化标准化是引导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前提,是智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业物联网与农业专用芯片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及装备;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是海量复杂农业信息处理的有力技术支撑;农业信息安全与区块链是保障农业信息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农业安全的关键;农业人工智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降低资源消耗、智能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农业等离子体技术是发展健康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切实有效的新手段。智慧农业核心关键技术原始创新自主可控,必将引领智慧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获取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对大面积露天农业生产的调查、评价、监测和管理具有独特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民用资源卫星后,农业成为遥感技术最先投入应用和收益显著的领域。特别是随着高空间、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农业遥感技术在长时间序列作物长势动态监测、农作物种类细分、田间精细农业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方面得到了突破。但是农业生产的分散性、时空变异性等特点,对当前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本文简要回顾了农业遥感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再从农作物估产、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灾害监测和精准农业管理4个领域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农业遥感应加强与地面农业观测网技术的结合,推动新一代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的发展,强化多源传感器融合以及农业过程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卫星遥感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主要介绍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内容有卫星遥感资料、图像的处理和订正、对地面目标物的识别、农作物产量预报、卫星遥感的发展状况、建立卫星遥感资料库、建立预报模型、降水监测、地温监测、冻土监测、灾害监测、气体监测、卫星云图应用和不同类型卫星遥感技术相互融合使用等内容。该文在简要介绍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为农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中亟需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阐述了要结合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种植规划、农作物生长期监测管理、病虫害防治、灾害防御、农作物产量预报、防御火灾以及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强调要强化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使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能够趋利避害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及时有效的农业环境、生产条件、状态及过程信息。基于农业内在的特点,卫星遥感是农业信息快速准确获取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可用于农业应用的遥感卫星已经形成星座或体系进行联合观测,具有较高的观测时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器载荷设计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农业应用的需求,观测手段不断创新、观测性能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业遥感卫星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传感器多光谱遥感为主、观测要素缺乏,受遥感传感器性能和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能力不足制约,缺少光学与微波等多手段同时相协同观测能力、遥感数据保障率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遥感监测手段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国内农业生产常规监测、国外农业生产常规监测、重大农业政策执行情况监测和绘制重要农业资源图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当前遥感卫星业务需求,并考虑未来发展深入分析了农业对遥感卫星应用装备的需求。建议构建编队顺序飞行的,具备多光谱、高光谱、红外以及微波等多种手段的农业卫星星座系统,有效提高多源数据融合精度,综合提供不同波段、不同极化、主动被动、光学微波相互融合的多尺度卫星遥感数据及产品,促进农业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天空地”数字农业的一体化发展。最后,提出了立足于用户需求,建立中国民用遥感领域农业综合观测卫星系统采用“分步走”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数字化是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内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本文通过对枣庄市42家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的实地调研和10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调研,统计分析了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生产、经管、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中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数字化转型的主动和尝试,但当前转型发展链条较短。在调研的14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有45%开展了生产数字化,30%开展了网络化营销,50%实施了内部管理数字化。(2)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发展还面临人才、资金、技术、价值发挥等方面的难点。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40岁以上、大专以下学历的高达78.4%,82.5%的新型经营主体投入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资金不足投入生产经营资金总额的10%,经营主体享受过政府扶持资金的仅占17.5%。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加快全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我国农业大国向数字农业强国转变,政府要加快规划引领、平台搭建、政策扶持,要加快5G、遥感卫星、冷链仓储等农业数字基建建设,要创新数字农业技术,探索项目持续运维模式,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驱动能力,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农业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了日本、欧盟、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针对智慧农业发展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并分析了中国农业1.0到4.0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围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需求,阐述了突破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实现农业“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替代进口”的三大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个性化精准信息服务,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能、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并提出了8个重点任务建议和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天然脆弱性体现在对于天气有较强的依赖性,天气的变化决定了产量收入。农业生产面临气象等自然灾害及市场价格的风险,如何有效地防御和分散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风险,是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做好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可有效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而农业保险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其中气象指数保险是近年来农业保险探索的重点之一。以广州市蔬菜气象指数保险平台为例,深入探讨气象指数保险平台构建策略,以期通过Web系统和微信客户端共同作用实现平台智能化监控气象数据,协助保险公司快速处置理赔业务。同时,以平台为载体,气象部门与保险公司和蔬菜种植户共同构筑新型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是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部分于一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是现代化农业的典型。该园区在生产过程中,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对实现全区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在该园区设施蔬菜的典型应用,以期推广到更多的生产园区,起到创新、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