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武运粳7号是中熟晚粳型品系,2008年在溧阳市农林局的指导下,在上黄镇坡圩村丰产示范方上进行栽培,种植面积为7.06 hm2.经过市、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狠抓了培育壮秧、宽行窄株、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战胜了前期低温少雨、中后期台风、褐飞虱大发生等多种不利自然气候条件,在灾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19.56万,每穗粒数125.60,结实率93.20%,千粒重27.50 g,理论产量为629.70 kg/667 m2.据实产调查23户,面积2.21 hm2,总产量20 300 kg,每667 m2产量为611.50kg.  相似文献   

2.
研究水稻南粳52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规律、产量形成特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南粳52产量10 500~11 250 kg/h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330万~36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0~135粒,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7~28 g。高产栽培策略应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高峰苗420万~450万株/hm~2。施氮总量322.5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为3∶3∶4,氮、磷、钾之比为1∶0.40∶0.60~0.80。搁田始期应掌握在预期穗数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珍珠高粱,其米粒洁白如珍珠,是我国从西欧引进种植成功的高产优质旱粮作物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为90~100d,株高1~1.4m,穗大粒多呈宝塔型,平均单产达600~800kg/667m2.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1.8%.其再生能力强,一次种植可多次收获.今年,镇江市丹徒区从外地引进该品种进行种植试验534m2(0.8亩),共收获高粱450多kg,平均单产达562.5kg/667m2,现将珍珠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们进行了"镇稻14号"机摆栽试验示范,试验表明:镇稻14通过摆秧栽培能够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表现高产,平均产量达720kg/667m2以上,比机插显著增产6.6%,米质适口性好,综合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连粳11号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机插栽培65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亩穗数20~25万,每穗总粒135~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栽培对策根据其分蘖能力较强、对肥水反应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6万左右,高峰苗28~30万,667m2总施氮量22kg左右,前、后期比例为5:5,氮、磷、钾之比为1: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栽培研究,镇江市姚桥镇探索出"冬季利用大棚栽培春芹、春季大棚复种雍菜"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模式.春芹每667m2产5000kg,产值10000元;雍菜每667m2产1 500kg,产值4500元.两茬合计14500元,扣除成本,净收益达10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7.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轻简稻作技术为江苏省稻作主推栽培技术,2014年麦秸机械还田扬粳4038机插稻在扬州市邗江区、仪征市多点百亩丰产示范实现平均产量748.5 kg/667 m2,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秦优七号"由陕西省油菜研究中心选育,具有高产、高含油量、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特点.陕西省2002年引进示范种植,一般每667m2产量在200 kg以上.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邱银  杨远志 《南方农机》2017,(11):52-53
根据2016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实施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义龙新区在德卧镇和木咱镇实施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项目涉及2个镇7个村,共1680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开展小麦田间肥效试验,旨在摸清在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情况,探索小麦绿色攻关模式.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本试验表明:在德卧中等肥力土壤情况下,以1:0.7:0.3.按照350kg/667m2目标产量,每亩使用N肥20kg/667m2;P肥55kg/667㎡;K肥20kg/667㎡能够达到最大产量,比对照增产123.9kg/667m2,增产79.2%.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年引种示范扬麦15号的经验教训,对该品种的高产群体培育及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扬麦15号在免少耕条件下,适宜的穗数为26~28万/667㎡,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穗重,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途径。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搞好因种栽培,着力培育高效群体,提高功能叶片光合效率,延缓花后绿叶消亡速度,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优质高产。调控关键是控制好有效生育群体,把成穗率提高到4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