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造林技术和林业保护措施是21世纪全球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日益加大,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这两个关键领域进行概述,介绍林业造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林业保护措施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林业造林技术包括造林方法、林木生长调控、优良树种选育等方面。通过科学种植、人工辅助、育种优化等技术手段,构建多功能、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林区,满足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林业保护措施旨在防止森林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主要包括土地保护、森林火险预防、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措施。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为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前,林业问题己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己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森林能够使风速、风力大大下降,在防风固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湿地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都有促进作用。笔者主要简单分析林业技术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探讨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同时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清洁环境,有效抵制沙尘暴、控制水土流失,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占全省有林地面积83%的天然林资源,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黑龙江省林业资源保护现存问题主要有:护林力度不够,毁林建坟现象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资源环境质量下降,林业资源保护法律观念淡薄。针对黑龙江省林业资源保护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黑龙江省林业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极具系统性与综合性,需要与生物防治技术积极结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林业技术是水土流失治理诸多措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经济性突出,能够维持较长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祖培 《南方农机》2019,(12):206-206
林业资源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森林资源,森林具有改善气候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作用。注重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能有效保护环境。林业资源的主要保护形式包括禁止乱砍乱伐、防止森林火灾等。文章就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的防火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菊丽 《河北农机》2023,(13):112-11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林业管理现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林木病虫害问题仍然是困扰甘肃天水市林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传统的药物防治方式会对生态环境以及林业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合理采用营林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至关重要。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坚持保护与发展、预防与治理同向而行,筑牢生态安全保护屏障,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稳定的生态环境催生良好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生物防治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娜 《南方农机》2019,(9):259-259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生态系统问题严重。大量的事实证明,有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林方法,提高盈利生产管理效率,降低林业资源消耗,切实保护林业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安全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雾霾空气等问题。相比我国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绿化和退耕还林方面已刻不容缓。但传统固化的林业育苗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面积造林绿化的需要,限制了林业的发展。为了提升育苗的成活率,本文对育苗造林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天然森林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很好的控制水土流失。随着我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对天然森林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进而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天然森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是林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森林防火则是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防火工程立体防护网,可以在发生火灾时对火势进行控制,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可以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森林防火工程立体防护网的建设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其具体建设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应对林业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必然举措。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具有土地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特点。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众多,尤其是对森林保护方面,由于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环境比较复杂,而且我国森林病虫害事件频发,这对林业的发展而言极为不利。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先进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使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也成为当前林业推广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在对林业资源索取的同时,盲目地追求林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会严重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林业建设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林业种植科学化发展,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面出发,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林业问题的建议和相关科学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为林业生产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黑土区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黑土多年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已势在必行.对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影响因素和治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方面的优势明显,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现阶段森林资源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森林火灾,直接影响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不利于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发挥。此外,随着林业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森林火灾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对此,应该加强对森林资源护林防火技术的研究。推广护林防火新型技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森林资源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主要阐述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和护林防火技术应用的意义,论述了护林防火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各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 (一)近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hm~2;新增森林面积3900万hm~2,森林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治理途径的研究是水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肯定历史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 ,提出了后续技术服务、农户庭园治理、产业开发等措施 ,把水土整治土地类型划分为“高值土地整治 ,保护土地整治和后续利用土地整治”三大系统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