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为考察一级一项和一级两项动力学模型对黄芩黄酮浸提过程的模拟效果,通过不同浸提温度下的黄芩黄酮浸提过程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别计算两动力学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两模型对黄芩黄酮浸提过程的拟合效果都较为理想(R2>0.9800,RSD小于1.00%);但一级两项模型的快速、慢速浸提速率常数等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未能反映相应的物理意义.因此,一级一项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黄芩黄酮浸提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沙棘叶中黄酮糖苷和黄酮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沙棘叶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叶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叶水解3h,每克叶子能得到槲皮素1.562mg,山奈素1.496mg,异鼠李素2.398mg.叶提取的槲皮素仅是叶水解得到的0.2%.由此可见,沙棘叶中的黄酮配基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沙棘叶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详细分析了沙棘叶中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对沙棘叶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并呈规律性变化,此项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沙棘的选种、育种和适宜采摘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中黄酮糖苷和黄酮配基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沙棘果用甲醇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室温下提取26 h,每克果粉得到槲皮素0.025 mg,山奈素0.015 mg,异鼠李素0.035 mg;而用盐酸对果粉水解3 h;每克果粉能得到槲皮素0.383 mg,山奈素0.025 mg,异鼠李素0.992 mg.提取的黄酮配基的数量分别是水解的6.52%,60.2%和3.52%.由此可见,沙棘果中的黄酮配基主要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6.
黄芩属于中药的一种,其根可入药.我国种植黄芩区域面积较大,黄芩的生长态势和产量受不同地区的气候、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探讨分析在黄芩种植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沙棘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沙棘黄酮在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肥大、抗血栓形成、降血糖,提高免疫,抗氧化,抗癌,抑菌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然而,有关沙棘黄酮的药理作用还没有系统的阐述。本综述分析和总结了沙棘黄酮的药理性质,旨在为沙棘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同时测定沙棘黄酮粉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对收集到的7个批次沙棘黄酮粉样品进行质量分析。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25℃。结果显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收集到的7个批次的沙棘黄酮粉样品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王树文  修成  董元  姚煜  李晓峰  李雷  刘珺 《农机化研究》2022,44(4):119-126,268
针对野生刺五加叶片中黄酮含量的测量方法繁琐、时间较长及需破坏叶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对不同时段的刺五加叶片中黄酮含量的估算模型。首先,分析提取地域、年龄、长势相近的20株刺五加叶片光谱特征,通过对叶片进行烘干、磨粉及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化学方法测得叶片中黄酮的真实含量,并选择4种预处理互相结合、比较的方式,判断出最优预处理模型;通过SPA与PCA算法的结合,选择出较明显的特征波段,通过MatLab2018a将特征波段的反射率分别与40组预测集验证相关性后,再分别选取预测值和20组实测值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建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8649、0.7976、0.8485,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7526、0.7742、0.7243,证明SNV和1 Der结合的预处理方式与BP神经网络所构建的模型效果最好。研究为高光谱技术对刺五加叶片中黄酮的反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会提高工业和药用采摘的效率及刺五加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效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银杏叶,研究了银杏叶黄酮的乙醇浸提提取的工艺条件优化及其动力学,探讨了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及水平等。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h、料液比1∶25和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基础上,采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为溶剂,按照料液比1∶25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动力学速率方程为lnK=3.1856-2.9135/T,其中扩散传质活化能为24.22kJ/mol,指前因子为24.16。  相似文献   

11.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测量微小零件的尺寸,研究了CCD图像预处理、图像二值化、边缘处理、标定等技术,发现中值滤波平滑处理图像的精度更高,轮廓跟踪能使图像边缘确定时的运算更简单。图像检测结果与工具显微镜测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大批量同类零件的尺寸测量及合格度的检验,并可满足100%在线检测要求,检测误差不超过0.0119mm,每件检测时间不超过2s。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轻小型灌溉机组是一种新型灌溉机组,具有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种灌水方式,满足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该喷水车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始终使灌水器处于最佳灌水高度,克服了受风影响较大的弱点,减少了灌溉水分的漂移损失,提高了灌水均匀度和利用效率。在试验室内通过对该机组水力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机组在喷灌方式下灌水均匀度要好于软管灌溉;机组行进速率在不同档位下随压力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水源中的固体颗粒在灌溉过程中随着水流沉积在滴灌管(带)中并引起滴灌系统的堵塞。利用田间灌溉用过的滴灌带作为研究对象.选用了堵塞明显的与堵塞不明显的两类滴灌带,每一种滴灌带从进口分为5段,取出每一段的泥沙颗粒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沉积在滴灌带中的颗粒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不管滴灌带是否堵塞,较大颗粒都沉积在第2~4段,第1、5段的颗粒粒径相对较小。由于挟沙能力随水流流速迅速减小,在第2、3段的滴头被堵塞的可能性较大。从不同的过滤方式对比分析得出:单独的网式过滤器不能作为滴灌系统的过滤设备,两级网式过滤器可有效减小滤后水中颗粒的粒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饮用水中PFOS和PFOA的限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建立饮用水中PFOS和PFOA痕量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PFOS和PFOA检出限为0.1 ng/L,在0.1~50.0 n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精密度、回收率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供给营养液,以山崎黄瓜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质量浓度为基准,研究了4种营养液质量浓度对温室基质盆栽黄瓜生长发育及其基质内离子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瓜的生长速率和产量随着营养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负水头灌溉装置供液方式的要优于常规灌溉方式,不同营养液质量浓度与供液方式对黄瓜营...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浓度的硝酸铅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情况中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材料选用的是田两优4号水稻品种来,对照组为清水,配制0.20g/L、0.40g/L、0.60g/L、0.80g/L、1.00g/L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硝酸铅。本实验为水稻种子在工业地区,尤其铅排放地区的水稻种子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分是影响食用菌高产、质优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中仍采用传统的补水方式,该补水方式易使菌棒受污染,且费时费力、成本高、用水量大,同时补水后菌棒内温度下降,影响菌类生长,从而降低产量。而保水剂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特性,并能够改善介质结构、增大孔隙度、提高作物产量等。【目的】探求促进食用菌高产与增效的新途径。【方法】以滑子菇、平菇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进行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0.5‰、1‰、2‰、3‰)下食用菌栽培试验,研究了滑子菇、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适宜的保水剂施用量改善了菌棒水分、氧气状况,促进了滑子菇、平菇各项指标的增加。其中,当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1‰时,滑子菇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提高12.05%、12.05%、12.33%;当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2‰时,平菇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提高48.24%、48.24%、31.91%。【结论】在滑子菇、平菇栽培基质中,建议保水剂施用质量分数为1‰~2‰。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关注总量提升,更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使用BCC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0-2013年中国18个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并不高,农业机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效率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呈现递减趋势;高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低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呈现多元化。从整体来看,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过多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投入结构转变,通过战略结构、动力结构和区域结构等优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车辆类型对行人碰撞伤害的影响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我国南方某地区的行人与车辆碰撞事故中车辆类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得出车辆类型对行人伤害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行人与车辆碰撞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行人保护措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枸杞进行不同灌水量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荧光参数(Fm、Fv、Fv/Fm、Fv/Fo和Fm/Fo)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相比均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最佳灌水量为67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