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为适应农田作业的需要,大多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能调整轮距。有些驾驶员为提高运输作业时拖拉机的横向稳定性,将轮距加宽成大于常用轮距,常年使用。这种作法,在质心较高的铁牛55型拖拉机上比较多见。轮距加宽对拖拉机的横向稳定性及转向性能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型山地履带拖拉机爬坡越障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山地履带拖拉机(简称山地拖拉机)在田间行驶时,常遇到台阶、砖头、石块、田埂等障碍,严重影响其通过性及稳定性,进而引发侧滑甚至倾翻等安全问题。为此,选取最难跨越的台阶作为研究对象,对山地拖拉机爬坡越障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山地拖拉机爬坡时跨越台阶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得到求解最大越障高度的计算公式;然后,基于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 Dyn进行了正交和单因素变量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越障速度、坡度角和拖拉机质心位置均显著影响山地拖拉机的最大越障高度,增大越障速度和质心-支重轮距、减小坡度角和质心高度均可提高山地拖拉机的爬坡越障性能;最后,基于自主设计的山地拖拉机进行了爬坡越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速度1.6 km/h、坡度角为0°~15°工况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及仿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计算与仿真试验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17%、6.47%;在坡度角大于15°工况下,理论计算与仿真试验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3.25%、19.21%。说明所得到的山地拖拉机最大越障高度计算公式及仿真模型在坡度角为0°~15°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用力矩平衡方法测量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质心高度时,有时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按常规方法垫起前轮(一般垫起高度大于互米),而是采用在拖拉机前端横梁(保险杠)中部用吊车吊起机头,使拖拉机倾斜15”以上,再进行测量的方法。这时必须根据拖拉机受力情况推导出计算公式,如果仍按垫起前轮的方法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就会得出错误的数值。下面就这种测量方法推导出拖拉机质心高度计算式当拖拉机在水平状态时,可测量其纵向坐标(即质心距后轮的水平距离),计算公式如下:msu式中:a-一被试拖拉机质心的纵向坐标,mm;Zjc一被试拖拉机水平…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惯性参数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油机的转动惯量和惯性积是天空其动态特性的重要物理参数。为确定柴油机关于其质心的转动惯量和惯性积,采用经纬仪法测试柴油机质心位置和三线扭摆试验法测试柴油机转动惯量和惯性积,提出了测试方法和处理测试数据的公式,并用于实测了某中型柴油机质心位置、转动惯量和惯性积。  相似文献   

5.
拖拉机通过安装防护装置可有效减少拖拉机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根据不同类型拖拉机、不同结构形式的拖拉防护装置和不同类型的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可分为窄轮距和普通轮距、前置式和后置式、动态和静态的试验方法。以GB/T 19498-2017为例介绍防护装置的静强度试验,说明试验的注意事项,并在标准化方面和设计生产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1.轮式拖拉机的轮距调整一般悬挂犁与轮式拖拉机相配,因受牵引力限制,轮式拖拉机轮距总是大于犁的耕幅,通常轮式拖拉机犁耕机组耕地时,拖拉机一侧驱动轮走在前趟犁沟中,当拖拉机轮距过宽时易出现偏牵引现象,影响机  相似文献   

7.
1地膜机的正确调整笔者根据多年的摸索研究,总结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地膜机调整方法。1.1拖拉机轮距的调整在调整地膜机前首先要根据地膜机的行距配置调整拖拉机轮距。拖拉机轮距应调整和行走行中心距相等。并且拖拉机两前轮和两后轮的中心应在拖拉机中心线上。如机采棉地膜机的单幅膜行距配置为66cm 10cm 66cm 10cm,行走行中心距为152cm,拖拉机轮距也必须调整为152cm。1.2纵位调整拖拉机轮距调整好后,悬挂地膜机进行纵向正位调整。拖拉机中心应与地膜机中心纵向重合,播种机大梁应与拖拉机前进方向垂直;位置不正时,可通过调整拖拉机下悬挂板限…  相似文献   

8.
正确调整机引恳挂犁,对于降低耕地成本,延长拖拉机使用寿命,减少驾驶员劳动强度,十分重要。 1.拖拉机轮距的凋整。进行耕地作业时,拖拉机的轮距应与犁耕幅宽相一致,否则应凋整:调整的目的是使犁耕时的掣阻力中心线基本上能与拖拉机的纵轴中心线相霍合,以消除机组的偏牵引、计算轮距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用泰山—25型拖拉机耕地时,要注意拖拉机轮距与耕幅相适应。若拖拉机轮距不能适应耕幅,就会出现偏牵引。确定拖拉机轮距的依据是:  相似文献   

10.
1.调整轮式拖拉机的轮距行间中耕时,拖拉机在作物行间通过,因此必须根据作业要求,调整拖拉机的轮距.可按下式计算合理的轮距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