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农村循环经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重大意义及其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关系,介绍了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同时提出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保护生态与环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做到农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是我国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涉及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多种利用途径,提出加快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近年来,莱芜市农机部门围绕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了机械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为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一、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小麦、玉米是莱芜市两大主要农作物,年产作物秸秆100万吨左右,其中以玉米秸秆为主,年约60万吨以上。秸秆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治理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农机部门不断深化对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快农机化工作向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渗透发展,实现了三次跨越。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产量约为3000万吨。以盘锦市为例,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年产水稻干秸秆40万吨左右。在秸秆禁烧政策出台前,有95%左右的水稻秸秆都被焚烧,只有大约5%水稻秸秆被利用在编制草帘、食用菌基料、饲料等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做好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和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的现状天津市农业机械局王铁林,胡伟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位居世界首位,它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开发的一个新的热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把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通告》,先后召开秸秆机械化专题会议和关中部分市县乡玉米秸秆机械化加工饲草动员会。在财政、计划、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农机和环保部门的通力合作,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北省秸秆综合利用和气化技术应用基本情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 500万亩,每年产生秸秆及副产品总量3 600万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鹤壁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作物秸秆年产达100万t左右,全市每年用于饲草、积肥等的农作物秸秆约为30%,一部分被直接还田,一部分被焚烧或废弃,不但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对大气、河流造成污染。如果将这些秸秆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五”期间,鹤壁市把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大意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是一项简易、快速…  相似文献   

9.
张敏 《南方农机》2007,(4):27-28
随着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作物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列举了固镇县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和人民日常生活的现状,种养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县农机部门所采取的措施。论述了农作物秸秆饲草的开发及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几种适合我县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的加工方法和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据调查统计,全国每年秸秆理论资源量在8.4亿t左右,可收集资源量约7亿t,利用量约5亿t。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蕊 《农业工程》2015,5(2):39-4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只有综合利用好农作物秸秆,才能避免造成这些宝贵资源的大量浪费。主要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3种综合利用技术,以期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秸秆综合利用减排固碳贡献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基数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基于IPCC指南(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理论框架,构建秸秆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明确评价范围与边界,科学核算不同秸秆利用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评价秸秆五料化减排固碳底数,基于不同情景预测2030年和206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积极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三化”循环利用典型模式是以秸秆生产食用菌为纽带,联动发展秸秆养殖和有机肥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从耕地中来,最终又回归耕地的全过程闭环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介绍了淮滨县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诸多利用方式中,作为肥料回归土地、回归农业,是最符合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利用方式。目前秸秆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发展优势,阐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过腹还田等常用的利用形式,指出秸秆多元化肥料利用的途径,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引发对秸秆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推动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潜力。为此,分析了秸秆的利用价值,对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总量和分布进行了介绍,并从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5个角度阐述了秸秆利用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稳定性氮肥对关中地区麦玉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及水氮利用的综合影响,并确定合理的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措施,设置两种秸秆还田模式(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和两种施氮措施(常规尿素和减量施用稳定性氮肥),以无秸秆还田且不施肥作为对照,共5个处理,研究分析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会分别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28.03%~39.63%和90.10%~112.52%、地上部生物量27.88%~34.00%和78.96%~107.64%;施用稳定性氮肥较施用常规尿素分别降低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50.18%~59.32%和68.21%~73.43%;秸秆还田会显著提高夏玉米季0~10 cm土壤含水率6.29%~21.38%,显著提高冬小麦季0~10 cm土壤含水率6.80%~25.06%;相同施肥措施下,秸秆还田会显著降低夏玉米与冬小麦收获期0~100 cm土壤NO-3-N残留量7.34%~10.78%和6.57%~11.24%,在相...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石磊  赵由才  柴晓利 《中国沼气》2005,23(2):11-14,19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秸秆利用技术的发展,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玉米秸秆在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造纸等方面的利用及秸秆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玉米秸秆青贮收获、穗茎兼收等机械化收获方式做了探讨。机械化收获是玉米秸秆有效利用的前提,对解决玉米秸秆浪费、提高秸秆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滕飞 《农业工程》2020,10(3):42-45
北京市以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为基础,以市场化运作为根本,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探索总结不同形式的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该文以北京市探索建立的农作物秸秆区块化社会化处理模式、农作物秸秆市场化全链条处理模式和农作物秸秆集中收储点处理模式为例,总结3种典型模式的主要技术、运行方式、运行效益和适宜区域等特点,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