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滴施液体肥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滴施液体肥处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液体肥处理,增产15.47%~36.26%,其中以滴施450kg/hm^2液体肥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在整个生长生育期,马铃薯能持续吸收养分,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马铃薯品质与根区土壤养分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为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精准灌水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常种植的57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取各块茎品质和根区土壤养分。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法(VIP)筛选出影响马铃薯品质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马铃薯品质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主要养分因子为土壤电导率、速效钾、硝态氮和含水量。土壤硝态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维生素C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电导率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首要土壤养分因子。土壤速效钾与马铃薯的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总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调控土壤电导率,适量增施钾肥和氮肥是提高西北地区马铃薯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白花授粉草本植物,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结薯期。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50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5%,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太原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67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阳曲县、娄烦县和古交市。  相似文献   

4.
套作模式下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马铃薯(中晚熟品种)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薯玉行比,研究薯/玉套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趋势,套作呈慢-快-慢的特点,单作呈前慢后快的特点。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总量向叶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均高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均低于单作;向块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高于单作。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呈上升趋势,向叶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向茎的分配呈先升后降趋势,向块茎分配的上升幅度和向叶茎分配的下降幅度套作均大于单作。叶、茎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套作2:2行比低于套作3:2行比。总之,套作虽降低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却促进了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但2:2行比与3:2行比薯/玉套作模式LER分别为1.19和1.05。这说明,套作具有产量优势,2:2行比模式套作优势更强,在生产中宜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田家闸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其他生育期土壤水分为正常灌溉(土壤含水率65%~75%)的情况下,在马铃薯的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进行轻度(土壤含水率55%~65%)的调亏处理,以全生育期的正常灌溉作为对照,进行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引起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单株总生物量降低,其中块茎膨大期水分亏缺降低程度最为显著。调亏处理中,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产量33 027.22 kg/hm2,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6.91和9.38 kg/m3,而且能够显著提升马铃薯综合品质。而块茎形成期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仅分别为24 047.32 kg/hm2和5.85 kg/m3,且造成马铃薯品质下降。膜下滴灌调亏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且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对马铃薯稳定提质和改善当地水分利用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选择田土:马铃薯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松,因为马铃薯生长期间根系耗氧量较其它作物大得多(块茎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块茎膨大期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PH5.0~8.0范围均可。因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壤土为宜。2.选用优良品种。应选用早熟、高产、抗病的脱毒品种。种薯要求薯形整齐,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细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颜色覆膜对田间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为云南高原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田间试验中,设置黑色覆膜(BM)、透明覆膜(TM)和不覆膜(NM)3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覆膜相比不覆膜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促使马铃薯提前出苗,且黑色薄膜的增温效果比透明覆膜更加显著;马铃薯株高、干物质量试验结果均表现为覆膜处理大于无膜处理;马铃薯块茎分级数量、马铃薯块茎分级质量、单株块茎产量和小区产量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不覆膜处理,且黑色覆膜增产效果最为显著。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覆膜可以改善土壤温度,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和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8.
一、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1.耕、整地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要获得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3D扫描的马铃薯建模及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块茎形状不规则为前提,提出了一种新的马铃薯建模方法—3D扫描数据采集法,基于3D扫描数据采集软件中的采集功能,实现对不规则马铃薯的三维建模。随机选择两种形状不同、质量相近的马铃薯块茎,通过3D扫描技术建立虚拟网格模型,并导入离散元分析软件,建立其虚拟模型,设置摆动筛的筛面倾角5.8°、振幅3 5 mm、振动频率5.5 Hz,基于离散元素法对摆动筛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分析马铃薯在筛面上的运动轨迹及受力变化,为研究马铃薯块茎在筛面上的运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7年5~9月在山西省临县湫水河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耗水规律为发芽期1.54~2.79 mm/d,幼苗期1.67~3.14 mm/d,块茎形成期2.84~5.59 mm/d,块茎增长期达到最大值4.77~5.91 mm/d,淀粉积累期降为3.49~4.89 mm/d。马铃薯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450~500 mm之间。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60~90 mm,灌溉定额115~175 mm。  相似文献   

11.
1.马铃薯块茎的贮藏(1)马铃薯块茎的耐贮性块茎的耐贮性影响贮藏的效果和损耗率,块茎的耐贮性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马铃薯品种较多,按皮色可分为: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收获过程中块茎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研究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运动参数与块茎损伤之间的关系;应用虚拟样机来代替物理样机进行验证设计;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振动筛和块茎进行运动仿真,获得了振动筛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动能曲线,能够有效地判断块茎沿筛面的运动状态;针对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块茎,分析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块茎损伤率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喷灌水肥一体化是提高中国东北半湿润区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索圆形喷灌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肥对马铃薯产量、氮素积累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水平:115,165,215 kg/hm2(分别以F1,F2,F3表示);3个施氮频次:2,4,6次(分别以C2,C4,C6表示);选择传统沟施追肥作为对照区.结果表明:处理F2C6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频次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频次下,随施氮量增加,块茎氮素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频次增加而减小.综合比较,建议黑龙江半湿润地区马铃薯种植采用中肥(165 kg/hm2)、高频次(追施氮肥6次)的喷灌水肥一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节水增产的问题,以"克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马铃薯的根区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和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根区土壤含水率在15.63%~20.81%时,马铃薯的生长指标最佳,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宁夏中部地区的马铃薯耗水规律总体上呈现前期耗水强度小,中期逐渐变大,后期又减小的趋势;灌溉定额设为1 260 m~3/hm~2(35 L/株),补水时期设为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补水量分别占灌溉定额的25%、25%和50%时,马铃薯长势最好、品质最高、节水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可达25.88 t/hm~2。这种灌溉制度有利于在宁夏中部地区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收获中机械损伤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马铃薯损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械收获过程中,需要对块茎损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马铃薯块茎损伤70%来源于机械收获,30%来自运输包装。据调查,年产值为25亿美元的马铃薯加工业每年因块茎损伤会损失3亿美元,可见马铃薯收获中机械损伤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介绍,总结现有技术存在问题,并深入探讨解决马铃薯块茎损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作物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5种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及淀粉积累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及块茎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其产量影响显著;建立Jensen模型、Minhas模型、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Singh模型,根据获得的数据和模型分别求取水分敏感指数。通过分析,水分亏缺会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减产,Jensen模型更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的需水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前,马铃薯的块茎的切种工作仍以人工为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研制了一种小型、高效的双工位马铃薯块茎切割装置.利用UG、ANSYS和ADAMS等软件对机器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有限元和仿真运动分析,并制造实物样机,验证装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所得的马铃薯种子合格率达到98%,且相同时间切种数量远高与...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对灌溉的反应已研究多年,许多资料证明了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从块茎形成至接近成熟。适量灌水是马铃薯高产和优质的必要条件。Van Loon(1981)发现马铃薯受水分胁追时由于叶面积减少或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降低导致减产。块茎膨大期缺水导致的减产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绿洲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与水分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恒嘉  李晶 《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0):143-15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各项光合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可引起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复水后光合速率变化不大,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均有所增大。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马铃薯产量不会降低,而块茎形成期中度调亏、块茎膨大期轻度和中度调亏马铃薯产量则显著(p<0.05)降低。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受水分调亏影响较大,调亏程度越大耗水量减少越显著,所有水分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均显著低于充分供水。块茎形成期水分轻度调亏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块茎膨大期中度调亏、淀粉积累期轻度调亏和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分别提高36.2%、32.4%和14.2%。因此,膜下滴灌调亏可降低马铃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耗水量,促进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且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不会降低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大田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再生水地下滴灌充分灌溉(FSI)、分根交替灌溉(APRSI)、沟灌充分灌溉(FF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FI)4种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重金属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PRSI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与清水对照和再生水充分滴灌相比,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37%和0.15%,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4.17%和8.70%;APRSI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Cr、Pb、Cu含量较清水对照降低12.5%、5.56%、3.15%,而比FSI降低了20%、10.53%、10.4%;地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水分利用效率较清水和充分灌溉分别提高21.01%和21.90%。因此,再生水地下分根交替滴灌滴灌可提高块茎品质,减轻重金属Cr、Pb和Cu在块茎中的积累,达到二级处理以上要求的再生水对马铃薯进行地下滴灌是一种实用的安全高效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