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化系统与区域农村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10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级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与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空间上看,2010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村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协调度普遍高于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的协调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系统体系3个层面所构建的,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2002年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系统体系3个层面所构建的,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2002年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农业机械化反映变量在区域空间位置变化时呈现出的属性差异进行综合测度并比较,在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用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江苏、山东的综合分值位于全国前3位,机电排灌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柴油发动机动力等是影响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变化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目前各区域农业机械化生态风险的异质性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基于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研究构建的农业机械化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同时对综合评价结果的标准化值进行了预警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山东、河南2省属于巨警等级;黑龙江、安徽、河北和江苏4省属于重警等级;新疆属于中警等级;吉林、湖南、湖北、辽宁等10省、市(区)属于轻警等级;上海、宁夏、甘肃、广西等14省、市(区)属于无警等级。全国东、西、中部地区农业机械化生态风险区域差异比较显著,且风险等级与地区农业机械化投入和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水稻机械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稻机械化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广阔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布局,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与梯度推进的态势。到“八五”期末(1995年),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田、水稻与小麦比较,又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形成“北高南低、旱高水低”的局面,与当时我国粮食生产北增南减、旱增水减的形势大体一致。1995年,小麦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分别达到16580千公顷和13621千公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8%和47%;同期,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面积分别只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区域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目前各区域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的异质性变化规律,研究了基于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超效率DEA针对构建的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总体形势不太乐观,且东、西、中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广西、青海、福建、宁夏和海南为非相对有效的最后5位;且这5个省份在机收率、机耕率、机电排灌面积皆存在投入冗余。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已越来越引起关注。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得到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值,对两个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山东省为例,计算了2001-2012年两系统的协调度值。结果表明: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趋势上升;两系统发展虽然不同步,但协调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受到法律、经济、人口、自然等条件的制约,影响因素颇多,通过DEMATEL法进行辩识,筛选组合了11个相关的指标,并借助南方各个省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构建由经济、装备、作业、保障等4因子组成的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影响因子的新体系,指出目前经济和装备因子是影响的主要因子,其中经济因子是基础,同时也指出各因子在南方地区的作用,新体系能为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当前国内区域间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变化特征,研究运用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构建了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且与各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有紧密的联系;农业机械化生态服务功能较好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而服务功能差的省(市、区)遍布华北、华南、青藏、西北及西南地区,且经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关注总量提升,更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使用BCC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0-2013年中国18个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并不高,农业机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效率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呈现递减趋势;高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低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呈现多元化。从整体来看,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过多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投入结构转变,通过战略结构、动力结构和区域结构等优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结合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特点,构建了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方法。并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今后合理衡量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都市农业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企业化"模式与"市民化"模式,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实践,从功能重点与发展路径方面分析比较其发展差异。提出"企业化"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明确以经济功能为主,兼顾社会和生态功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按现代产业构建都市农业发展体系;以城郊农业为基础,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和政府牵头、企业经营、农民参与的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改变了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不同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差异也较大,不利于构建稳定的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要做好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差异性的研究工作,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加大对区域的扶持力度,消除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各地·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2014,(2):18-19
<正>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模式研究通过鉴定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杨敏丽教授主持的"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了农业部鉴定验收。课题总结研究提出了我国北方一年一熟区、北方一年两熟区、南方水旱轮作区和南方双季稻区等4种典型区域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集成的方法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上述4种典型区域农业机械化工程模式系统的优化评价指标,形成了8种分别针对不同规模合作社和大型龙头企业的小麦、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苏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到2011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106万千瓦,平均每百亩总动力达到57.75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分别比上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许多因素影响,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农业生产资源、农机装备及技术,共3类21个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黑龙江省2004-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机化发展区域的科学划分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全面推进农机化发展。为此,以河南省为研究案例,立足可操作性,按照地市行政区域为划分单元,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政策等多元因素,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的集成方法探索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的区域划分与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的区域大致可分为中部机械化区、西部机械化区和东部机械化区等3个区域,相应的农机化发展重点分别是城郊型农业农机化、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机械化以及粮油生产与加工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垦区向农业现代化过渡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合理规划建设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并制定契合农场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发展方案,首先对建设农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调研,其次运用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对该农场农机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建立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预测模型,最后对建设农场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注农机化弱势地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中级阶段中期,总体态势良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很突出,先进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弱势地区有的还不到10%。"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弱势地区农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