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干旱缺水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和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的经济意义,指出我国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以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中的水利建设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已经逐步被淘汰,现阶段大多灌溉方式都采用的是节水灌溉.因为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所以在干旱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就很重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高效节能灌溉工程的价值入手,分...  相似文献   

3.
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特别是甘肃省高扬程灌区分布较多,水资源综合利用成本较高.因此,必须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兴电灌区为例,分析了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扬程灌区发展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原因,借鉴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我国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首先要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水利灌溉领域,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节水模式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价我国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展。针对我国人口与水、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问题,论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以及我国节水灌溉进展,指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和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提高节水意识,健全节水法规,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以及落实管护责任等改进建议,激发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等方式以推进我国灌溉农田高效用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了发展节水灌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目前景电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景电灌区的节水效果,研究景电灌区节水灌溉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从灌区地理位置及水土资源分布、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布局等研究景电灌区节水灌溉现状,阐述景电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节水灌溉技术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灌区经济效益.本文从调整景区灌溉种植结构、推广应用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4.全国农业正常年份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4,但水利用率仅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0%,可见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节水灌溉,就是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用水损失,以较少的灌溉水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要求的灌溉.这里集中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推广的实用农业节水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及辽宁水资源利用情况,阐述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内容、特点和优势,提出加强水资源利用、建设节水农业的措施,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环境的日趋恶化,节水已成为我国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节水灌溉是围绕着具体的工程措施来进行的,本文主要介绍现有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建立农业节水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总结美国、日本和以色列开展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进行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发展的道路,而灌溉农业必须走节水灌溉发展的道路.分析了目前中国灌溉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政府应加大灌溉投入,灌溉应走节水灌溉的道路,灌区节水改造要坚持"两改一提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对节水灌溉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节水与开源中央和水利部已经把“节水为主、节水与开源并举”这一今后开展节水工作的方针写入有关文件。虽然我国有 2 .8万亿m3 的水资源总量 ,全世界排第 6位 ,但人均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 2 2 % ,排在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第 10 9位 ,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因此 ,以“节水为主”是十分正确的。不仅用水大户农业灌溉要节水 ,人民生活、工矿企业也要节水 ,全社会都要节水 ,只有节水才能使我国不断地可持续发展下去。关于节水与开源 ,1999年底的资料表明 :1999年开源工程1m3 /s流量平均要投资 1.2 1亿元 ,按灌溉模数 1m3 /s流…  相似文献   

14.
对今后我国节水灌溉发展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水资源供需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修复对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对今后节水灌溉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5.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农、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节水农业包括农业水资源战略、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四大方面.农业水资源战略指对特定区域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循环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调控,使有限的各种水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和持续利用.工程节水措施是通过对输水工程和田间工程改进而达节水目的.农业节水则是采用农业措施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订《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水技术。一、总论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业用水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为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骤增,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接近全市用水的40%.水资源紧缺导致北京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农业用水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节水农业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概述了北京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现状,阐述了北京农业用水特点,分析了农业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种植结构、雨洪利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以及管理节水等方面提出了农业节水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非常重视,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到0.187亿hm\+2.同时,每年还发展节水灌溉措施面积近0.133亿hm\+2.这些工程和措施面积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抗御农业自然灾害,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种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下一步农业节水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展望21世纪,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不会得到很大改变,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小,推广普及节水灌溉在我国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随着"十五"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节水灌溉正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高潮,为总结"九五"期间节水灌溉的成败得失,做好"十五"乃至21世纪初节水灌溉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分析了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并给出实例分析,对安徽省8个节水灌溉分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本刊2008年第1期发表的"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一文中给出的可持续节水定义提出了异议.认为谈农业节水问题必须树立系统工程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和发展的观念.节水措施必须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范畴,简单地把某种节水措施归结为可持续或不可持续是不恰当的.并阐述了以下观点:真实节水是可持续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节水技术可持续的第一要素;把无效蒸发降低到最低,充分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流域为尺度进行节水技术的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正确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其可持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