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强化,环保成了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密不可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环境友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心。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文章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种植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只有加强农业建设,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科技攻关,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是改善当前农业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现阶段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提升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农田水利工程的概述入手,阐述了在高标准要求下水利建设工程的...  相似文献   

4.
黄无非 《农业工程》2019,9(8):79-81
农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但仅靠政府的财政支出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面临资金缺口急需进入社会资金,将PPP模式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引入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和经营,有效地缓解了政府资金不足,同时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齐景秀 《南方农机》2023,(4):193-195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来制定施工方案,而季节性变化是施工外部环境中重点要去考量的因素。鉴于此,笔者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状况,对季节性施工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马德敏 《河北农机》2024,(1):100-10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这一重要民生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较为严重,对于部分地区来讲,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就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运管情况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自然无法发挥出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效用。为此,行业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运管中水资源利用实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运管中水资源的利用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灌溉作业关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做好农田水利灌溉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随着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更为关注.当前传统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农业发展对于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需积极进行技术的改造与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实际...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正进一步加快。在新农村发展背景下,作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重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工程,对其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对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工程管理的意义,并就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出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又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业一定要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的安全,达到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就必须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基于此,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同,降雨量不够平均,受到地形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农业种植区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农业部门开始加强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灌溉技术被研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组成和评估方法。【方法】在界定农田水利建设效益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方面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熵值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以货币为衡量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分项效益评估方法。选择湖南省进行实证研究,估算了大型灌区改造后湖南省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价值。【结果】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存在负效益情况;湖南省东西部地区(除了郴州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普遍较好;分项效益占综合效益比例排名前三的为:防灾减灾效益、对脱贫致富的影响、农田生态养殖效益。【结论】该评估方法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考虑了水环境的负效益,符合现代水利生态化原则,评估结果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12.
孙阿妮 《农业工程》2014,4(3):84-85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事关稳定农业基础,利在百姓,而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区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全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调查广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广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三农工作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其中一项关键内容.尤其是近年来水涝灾害的频频发生,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展开了分析;最后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完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已经渐渐摆脱了传统的铁犁农耕,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随着社会对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逐渐转向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总值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施工设计为题,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提供了充足动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若能实现科学统筹的良性管理,则可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就改善工程建设管理提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已经渐渐摆脱了传统的铁犁农耕,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随着社会对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逐渐转向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总值成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施工设计为题,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仅注重其水利功能而不注重对环境生态影响的弊端,建议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与环境生态相协调,以建设优良农田为前提,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1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相关统计数据,结合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率基本处于效率递减或不变状态,中部地区则处于效率递增或不变状态;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率增长率位居国内最高水平,中部地区其次,而东部地区相对最低;不同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率的变动,代表和反映了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动。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需要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农业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产业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在提升农田给水、排水、水资源利用条件,进而促进农业产量增长和经济效益提升。从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点及灌溉技术选择方式,细化说明了灌溉系统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田间布局,希望能够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化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