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分布式模型SWAT模型应用于濑溪河流域(泸县境内)农村面源污染模拟研究,进行适用性评价及模拟应用分析。径流和氨氮负荷月模拟结果良好,评价指标R2、Ens(Nash-Sutcliffe Efficiency)均在0.8以上,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研究区农村面源污染模拟的可适用性。结果分析表明氮磷流失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营养物流失关键区分布在耕地比重高的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绝对因素,其贡献率高达90%;由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TN和TP污染负荷,以农业化肥所占比重最大,约为1/2,其次为畜禽养殖,约为1/3,因此农业化肥和畜禽养殖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榆溪河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有效治理榆溪河流域污染的现状。以榆溪河流域(榆林市境内)为研究对象,采用TMDL模型,结合单因子评价指标模型、简单负荷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离差和均方差法,进行水污染负荷分配,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提出了基于TMDL值的污染控制措施。对榆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结果表明,榆溪河流域COD和氨氮污染物均主要来自于非点源污染,需大量削减分散畜禽养殖的污染排放量。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地改善榆溪河水污染现状,明晰防治不足和改善重点,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工程措施对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作用,在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内进行土地整理方面的工程布设,研究了工程措施对农业非点源氮磷的截留效应。结果表明:工程措施能够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内氮磷的流失起到截留作用,对径流和泥沙中全氮和总磷的截留作用显著。工程措施对径流全氮的截留强度为3.43 kghm2,总磷的截留强度为0.098 kghm2;对泥沙全氮的截留强度为6.73 ghm2,总磷的截留强度为1.24 ghm2。工程措施对氮的截留效果好于磷。研究结果为从工程方面治理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生态调节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调节与控制的三种途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建立植被缓冲带、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认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指出建立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生态工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节措施,合理规划设计、优化结构和植物种类,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类非点源污染,也是最普遍的非点源污染,其主要特征为发生区域的随机性、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性、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随着对城市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分析了农业非点源的污染现状、机理及来源,并根据农业非点源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旨在为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洱海的洱源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了2001-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灌区产流、产沙及非点源氮磷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总径流产流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林草地、水田、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沙量、总氮、总磷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量均呈现出旱地水田林草地的规律。由此可知,旱地和水田的氮、磷排放是灌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旱地、水田的氮、磷排放是防控灌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的污染物输出系数,修正估算出西充河流域西充县境内的TN、TP的污染负荷。【方法】运用输出系数区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为926.87 t?a-1 ,TP为89.15 t?a-1 ,其中农业人口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田土地径流污染对非点源TN、TP贡献率较大,其中农业人口污染是TN和TP的主要污染源,且TN负荷量远大于TP负荷量。【结论】西充河流域西充县境内非点源污染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以泸县(濑溪河流域内)为例说明农村生活污染的严重性,农村生活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排放量均高于农田径流污染物COD、NH3-N排放量,相比农田径流污染物COD和NH3-N(氨氮)排放总量,农村生活污染物COD和NH3-N排放总量占有更大比重,比例基本是3∶1,可见农村生活污染尤其值得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以减小污染。  相似文献   

9.
辽河源头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选择辽河源头区典型一泉涌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AnnAGNPS模型对泉涌小流域的上游(泉涌河道)及下游(会中河)3-10月的水体进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通过对氨氮、总磷污染物的实地监测及模型模拟估算,运行结果显示AnnAGNPS模型对氨氮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误差控制在15%以内;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误差较大.氨氮、总磷模拟的最小模拟偏差为1.37%,最大模拟偏差为36.36%.模拟数据表明AnnAGNPS模型在泉涌小流域基本可行,也为该模型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合理使用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机理、模型及管理与控制三个方面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模型模拟的尺度、数据的兼容性、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与3S技术的结合是未来非点源污染模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江苏如皋市城中片区茅雉河的现状分析,提出防洪及水环境整治目标,以及依托如皋"五色如皋"(古色文化名城、绿色花木之都、红色革命摇篮、银色长寿之乡、金色经济之城)品牌发展战略,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密集的水网格局,以全域旅游为理念,通过水系连通、景观提升,利用龙游河、茅雉河、幸福河、五里港,打造"古韵四河",形成水域、滨岸、陆域的区域联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  相似文献   

12.
任亚丽 《湖南农机》2012,(9):212-213
华亭县土石山区属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区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与效益研究,对促进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七条典型小流域的泥沙来源、土壤侵蚀量和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治理模式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是土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四川省“三线一单”编制对处理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极其重要。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小水电开发众多,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小水电无序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为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推动四川省“三线一单”的编制,亟待开展小水电管控要求研究。研究拟从流域的角度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提出小水电管控要求,为国家清理小水电、政府管理小水电以及推动“三线一单”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探明小水电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 Kato  H Somur  H Kuro  H Nakasone 《农业工程》2012,2(1):111-114
在山田河流域利用SWAT模型对循环灌溉稻田和畜牧生产系统的流域特征进行调查。在茨城县地区土地利用呈现典型的景观镶嵌式。谷地中的稻田循环灌溉系统沿河岸在低处修建,森林、菜地和畜禽舍则建在周围地势较高处。灌期与非灌期土壤径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设定参数可以利用SWAT模型对径流进行预测。灌期效率系数(ENS)、系数测定(r2)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6、0.87和2.0%,非灌期分别为0.67、0.68和2.6%。但是对于养分浓度,模型没法给出满意的预测。对菜田及牲畜废弃物养分的模拟应对SWAT进行修正,对稻田系统的模拟应对算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地区岔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氮磷含量在0~15 cm和15~30 cm两种深度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旱地、水田及撂荒地中氮磷含量分布特征差别很大,变异系数迥异;氮和磷的空间分布均为各向异性,长轴方向多为东北-西南;对于0~15 cm土壤层,长轴变程在750~950 m之间,变程从大到小依次为全磷、铵态氮、全氮、有效磷、硝态氮;小流域全氮高含量值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水田较为集中的地方,含量梯度与坡面径流方向一致;而全磷受农业耕作及土壤颗粒迁移的双重影响,在小流域南部及北部旱作区聚集的地方分别出现高值区;全氮、全磷在3种耕作方式下呈现出相似的结构性,且水田中正相关尺度均大于旱地,空间正相关尺度与变异系数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三峡库区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库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是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选择正确农田耕作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探索的重大课题.为此,结合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库区地形、气候和种植作物等条件,以及库区保持水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农作物稳产高产、农民增产增收等目标,选择了秸秆留茬覆盖、少耕免耕、等高耕作和梯田建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晓荣 《农业工程》2018,8(3):81-83
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降雨因子、植被盖度因子等,以陕西省宁陕县寨沟小流域5个不同植被覆盖度的侵蚀观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ith steep slope farming are likely to further increase pressures o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for assessing water availability and use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ways at a watershed scale to determine whether water security is a potential problem, and if so, under what conditions it is likely to occur. This methodology makes use of a GIS-based spatial water budget model for simulating stream water availability, water use and stream flow control on a daily basis at a watershed scale. Here, we analysed water availability under three plausible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the 3246 ha Cabuyal River watershed in southwest Colombia in the year 2025: Corporate Farming (CF), Ecological Watershed (EW), and Business as Usual (BU). Simulated average river flows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were, respectively, 874, 796 and 925 l s−1 for the CF, EW and BU scenarios. The contribution of base flow to river flow (base flow index) was on average, 80.8, 85.6 and 77.9%,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watershed had the potential to meet the anticipated increase in water use under each explorative scenario. However, dams were necessary to store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CF scenario, otherwise over 60% of the available water would have been us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Such a high figure raises concerns about effects on aquatic and riparian ecology, concentrations of potential contaminants, water reserves for especially low rainfall years, and the watershed resilience to meet temporarily higher water needs during the day.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current water-use conflicts in the watershed can be resolved if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is separated from drinking water supply. This study helped reduce some of the complexit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using them, and spatial linkages within the watersh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teaching local stakeholders about basic landscape responses and helping multi-institutional alliances to become proactive and to guide development to the benefit of loc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径流序列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3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地域代表性选取辽河干流石佛寺水文站、浑河沈阳水文站、太子河辽阳水文站为分析测站,依据各测站1956-2000年月径流资料,分析辽河流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月径流变化幅度比较大,其中辽河干流最大月径流可占年总径流的60%以上;径流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约存在10a、12a、19a、21a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