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水稻(早稳)和常规品种作为主体亲本,进行了早稳×早稳、早稳×常规品种、常规品种×常规品种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结果显示,在早稳×早稳组合和早稳×常规品种的一些组合中分别以不同频率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常规品种之间的杂交组合后代没有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是早世代稳定水稻亲本所特有的,早世代稳定株系出现频率与杂交组合双亲有密切关系;早世代稳定性状既不是质量性状也不是数量性状,既不是隐性基因控制也不是显性基因控制。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可以通过杂交传递到F1单株,并以F2群体中的株系为传递的基本单位。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与相应F1单株农艺性状一致。另一方面,同一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中,既有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有按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分离株系存在。初步推断水稻早世代稳定亲本中存在特有的控制因子,在杂种合子细胞分裂启动时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开关基因,关闭有丝分裂,启动了减数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产生纯合胚,形成了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F2株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选育杂交水稻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早世代稳定水稻品系与骨干恢复系杂交,在F2群体中获得早世代稳定株系3个,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明确了2个株系具有可恢性。经过测配F1花粉育性检测,其中1个株系恢复力强,2个测配组合产量优势明显。采用此方法获得杂交水稻恢复系仅需1~2年时间,比传统方法的5~8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日本引进粳稻品种松前为受体材料,以水稻的近缘属菰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受体水稻菰的基因组DNA。经过两个世代的培养,T1世代表型(株形、穗形、籽粒特征)变异不明显,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及有效分蘖数与母本有显著差异。在T2世代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株,并且此变异后代类型丰富。随机选取22个表型变异株进行Southern杂交和转座子分析,发现MITE类转座子mPing发生了转座激活。根据日本晴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含有mPing的特异位点引物以及用TAIL-PCR方法检测到了T2世代中mPing的跳出及插入频繁。实验获得了水稻的优良变异后代,扩大了遗传资源,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远缘杂交在基因组进化和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两个质量性状的等位基因差异,重新测验了粳稻品种84-15的早世代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与84-15杂交的两个组合的F1单株后代,无论是稃尖色,还是籽粒糯性均发生分离,否定了84-15具有早世代稳定性的结论。同时以株高性状为例,分析了变异系数作为数量性状早世代稳定指标的不合理性。还讨论了试验研究工作应避免系统误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而在F2的选择较在以后世代中选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源多倍体水稻的研究中存在3大局限性,即思想观念的局限性、材料数量(或材料类型)的局限性和技术思路的局限性。在对同源三倍体水稻和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研究中发现了值得注意的4种奇特现象,即同源三倍体水稻的结籽现象及其倍性的遗传稳定性、在异倍性水稻间的杂交后代中早世代性状稳定遗传的现象、在隔离条件下同源四倍体的胚自发现象和离子束注入后同源四倍体水稻单株的高结实现象。为了挖掘同源多倍体水稻的潜在利用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如下4条途径值得探索,即探索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可能性、探索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探索以同源多倍体水稻为桥梁完成异源遗传物质转移和丰富水稻基因库的可能性及探索同源多倍体水稻特征特性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糖烟酒公司奶牛场高级工程师林英谋等人,自1984年起,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经液氮(-196℃)处理过的水稻等农作物种子,生长发生了变异,变异植株后代能遗传。这种方法能为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新途径。林英谋等人用超低温诱导变异方法,已从水稻品种双青21变异后代中,经3年5世代选择。选出了性状趋向稳定的高秆、矮秆两个变异类型。高秆型平均株高98cm,比对照矮6cm,生育期113天,比对照早熟5天,矮秆型平均株高70cm,比对照矮35cm。1993~1996年间,他们从矮秆型中选出了“超青”新品系。几年来,他们…  相似文献   

8.
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由2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群体中,应用RFLP和SSLP标记,在第10染色体RZ811~RG561区间,定位了1个控制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主效基因,与RZ811相距 4.0 cM,对群体变异的贡献率为 43.2%。应用极端群体分析法,其定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陈新  朱成松 《大豆科学》1997,16(4):328-333
利用5个亲本配制的3个杂交组合,研究共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怀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P1)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P2)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F1、F2、B1、B2等6个世代苗期总根长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总根长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B1世代选择效率最高;对于B1、B2和F2世代,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14%、42.59%和46.48%;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53.07%,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46.93%。环境对植物总根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Early generation stability of a japonica rice variety, 84-15, was retested by using the allelic differences of two qualitative traits, i.e., glume tip color and waxy endosperm.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glume tip color and waxy endosperm segregated in progenies of single F1 plants derived from two crosses of 84-15/Zi 18 (purple color) and 84-15/Dahuaxiangnuo (waxy). The results denied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at 84-15 had a characteristic of early generation stability.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early generation stability was unreasonable by analyzing plant height as an example. Importance of avoiding systematic error in research work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水平下气象因子对两种水稻热值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两种水稻类型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的热值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热值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存在着动态变化。两种水稻的热值最低值出现在幼穗分化期,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或开花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的增高,水稻的热值也增加,表明水稻的热值是一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外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的动态变化指标。无论氮素水平的高低,光照因子(总日照时数、平均日照时间)对两种水稻有负影响效应。温度日较差对热值有正影响效应,且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雨量与雨日的正效应起修饰作用。最低温度对热值具负影响作用,表现出大的变异系数。实际测定早稻的平均热值为17058 J/g,晚稻为16978 J/g,说明早稻的热值要高于晚稻。气象因素分析表明对于早稻感温型品种来讲,温度效应对热值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日照对于热值的影响效应,而温度和日照对晚稻的热值影响效应要大于降雨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给面条小麦亲本材料的筛选提供可靠依据,用SDS-PAGE和STS-PCR结合的方法鉴定了24个品种的Wx蛋白亚基组成,测定了这些品种的淀粉含量、膨胀势和RVA参数。结果表明,与正常材料相比,Wx蛋白亚基缺失材料的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减少,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变化不明显,Wx蛋白亚基缺失的数目越多,直链淀粉含量减少得就越多,糯麦的直链淀粉含量最少。在本研究参试材料特定遗传背景干扰的情况下,在Wx蛋白的三个亚基中Wx-A1蛋白亚基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Wx蛋白亚基的缺失还使面粉的膨胀势、RVA参数的高峰粘度、崩解值增大,峰值时间延长,而使最终粘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降低,Wx蛋白亚基缺失的数目越多,这些特性变化的幅度越大。在缺失单个亚基的情况下,Wx-B1亚基的缺失使小麦粉的淀粉特性表现最好。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合成数量的减少是导致上述淀粉特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水稻米质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全国多年多点送检的1036份籼型杂交水稻样本为材料,对12项米质指标测定值的变异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遗传、栽培环境、取样测试技术三因素综合影响下,杂交水稻样本的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长宽比的多次测定值变异小(变异系数CV<10%),稳定性强;糙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胶稠度的变异较小(CV为10%~25% ), 稳定性较强;而透明度、垩白米率和垩白度的多次测定值变异较大(CV> 25%), 稳定性较差。2)在排除遗传因素后,12项米质性状测定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趋势未见明显变化,但各数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在排除遗传及环境因素后,各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大幅缩小,但仍可借以表明各数值受测定技术影响的程度。对米质指标测定值变异的原因及如何提高米质测定值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筛选和培育镉(Cd)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最经济、有效的办法。现有研究表明OsNramp5是介导水稻Cd吸收最重要的基因,其功能缺失后,水稻籽粒Cd含量极显著下降,但同时会影响水稻必需元素锰(Mn)的吸收,而在前人关于OsNramp5变异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研究中,结论并不一致。系统了解OsNramp5基因变异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低Cd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本文重点对OsNramp5基因变异对水稻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OsNramp5基因突变选育低Cd积累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个籼稻品种间杂交组合和4个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各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结实率稳定性。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比品种间杂交组合和亲本在育性敏感期更易受温度的影响而造成结实率不稳定;父本与杂交组合的育性稳定性没有必然的联系;花粉败育是亚种间杂交组合遇低温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