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萍  郭威 《茶叶通讯》2021,48(4):780-784
茶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部分,发展茶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兴盛茶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历史价值、实践价值和公共价值三个层次探讨茶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同时提出新时代中国茶文化视域下以文化辑和于内、国运盛则茶事兴、文明互学互鉴等坚定文化自信的不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神、形式契合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需求,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打造课程育人、加强氛围营造、强化自我教育、重视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积极构建策略,旨在不断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刘茹  叶国盛  宫晓静 《福建茶叶》2017,(12):218-219
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从而限制了整个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效果。因此,融入茶文化元素,能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提供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全新要求,通过融入茶文化理念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面临诸多冲击和挑战,茶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为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视域和场域:讲好茶文化故事,夯实文化自信的底气;深耕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的骨气;展示茶文化贡献,增强文化自信的志气。  相似文献   

5.
刘丽君 《福建茶叶》2023,(9):159-161
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发展新时期,高校是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工匠精神”是茶文化的精髓。高校应以文化自信教育理论为导向,以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结果为线索,以茶文化教学实践为基石,探索茶文化“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感知历史与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塑造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领他们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应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回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背景下,国家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出新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其重要的一项责任就是培育新时期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受社会多元思潮影响,多样复杂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冲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进而使很多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文化自信背景下,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以及加强对茶文化有机结合至关重要。传统茶文化中体现着正确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通过与茶文化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文化自信,推动思政教育向着思想感染力的方向发展,而且这对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重大的转变,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将茶文化精神和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解决思政教育内容空洞,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更好的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和素养提供助力。为此,本文分析、文化自信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并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与茶文化有机结合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汇总,融入英语教学中更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和解决文化教育问题。高校应精准确立文化自信构建的侧重点,生成具体策略和思路科学延伸高校英语教学场域。科学设计开放论坛,用于探讨和研究茶文化。利用蕴含茶文化内涵的英语课堂,逐渐加深学生民族文化理解力。持续优化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主环境,为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提供优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世界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基于此背景,中国对文化输出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递增,更加重视"文化自信"。事实上,文化自信是我国对几千年来文明古国存在价值的认同与肯定,一直实践、发展、推行,并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合理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范畴中。本文针对茶文化和文化自信含义进行解读,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后总结出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渗透茶文化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面貌。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一些优秀的文化在历史的变革中历久弥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渗透价值观与文化自信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古代与当代传统文化的特点,概述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体现与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价值,最后,以茶文化为例,分析茶文化对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教育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1.
茶理论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总结,主要针对茶文化的核心思想、价值作用、起源发展等进行讨论,旨在促进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茶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是从茶文化的理论层面入手,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懂得修身养性、获得处事启示,将课本知识与文化渗透结合,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品德思想、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我们看到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基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此,了解中国茶文化,将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注入新动力。本文拟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入手,结合中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探究中国茶文化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的可行性理解,进而从中国茶文化角度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清雅静为核心和灵魂的中国茶文化与当下时代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茶文化应该也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茶文化对高职学生素质素养培育的作用。从茶文化与高职学生文化修养、茶文化与高职学生性情培养、茶文化与高职学生品德养成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在高职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在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茶文化与高职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关系。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灿烂的历史,蕴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文化思想内涵。茶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高校思政培养中充分利用茶文化,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此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仲欣 《福建茶叶》2023,(10):158-16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作为其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化的功用价值。在“文化自信”战略视角下,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分必要,其在高职院校公寓文化节中的应用嵌入,不仅能够为茶文化开辟新的传承发展路径,促使茶文化在新时代下以高职院校为平台绽放绚丽的光彩,也能够潜移默化中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价值。本文首先对茶文化和公寓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公寓文化节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就其具体工作路径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大学生,应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挺起文化脊梁,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个人素养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从建设茶文化相关课程、加强茶文化宣传力度、开展茶文化校园活动、加强教师茶文化素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思想、丰富内涵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坚实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有广泛的促进作用,也是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举措。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在阐述了茶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就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在文化自信的今天,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有效的实现大学生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其中所需要展现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传递,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提供重要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背景认知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理解,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对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利用茶文化元素,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时,其需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启迪价值,通过营造极具文化特色的学生成长氛围,创新和优化茶文化机制,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整个茶文化中,具体体会到茶文化的传承精神与文化自信,从而形成属于学生的时代"信仰"与人文"精神"。本拟从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多种要求分析入手,在对茶文化价值内涵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从而真正理解茶文化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文化自信和茶文化的理解,分析了茶文化渗透进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茶文化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立文化自信方面是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