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维,以儒家思维为主,茶道是茶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茶道完全继承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对中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极为深刻。本文以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内涵丰富、蕴意深远的茶道对思想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和当代价值。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精髓,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茶道文化,对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升思想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5):344-345
日本茶道逐渐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茶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反映。日本茶道文化与社会其他方面结合较为紧密,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较为深刻,值得人们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定义和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禅学内涵和礼仪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茶道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茶道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中国经历了4700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其内涵博大精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文道德精神。而自古以来,茶与文学就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诗词歌赋,在茶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茶文化对古诗创作者的影响是极为深渊的,从中国显存的大量茶诗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在此影响下,茶道精神对诗朗诵者的心境影响也很大,研究茶道对诗朗诵者心境的影响,对诗朗诵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此几点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其蕴涵着丰富的儒释道精神内涵,有助于高校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高校需要挖掘茶文化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借助茶的历史、茶道茶艺传播和谐的精神,从而彰显出包容的价值理念。其实茶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工匠精神、人文美学等德育元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息息相关,可以引领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从而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茶道精神蕴藏儒释道三家哲学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思想教育功能,本文从茶道精神文化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模式,文章首先分析茶道精神内涵旨在说明其与大学生心理、道德教育目标基本一致,进而探讨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可行性,最终从茶道精神视角提倡将茶文化融入大学校园,并从思想与工作机制整合两方面来论述两者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体悟能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结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具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并且在形式与内涵方面都极为丰富。本文以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为内容,针对茶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具有4700多年的历史,集中了我国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长廊中最光辉、最璀璨的一颗星。而茶文化所蕴藏的道德思想,内容广泛、思想深厚,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感染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积极渗透茶道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英语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英语,而且还能够促进文化教育与英语教育的整合,完善英语教育系统。本文以茶德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几点具体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蕴含着一种茶道精神,这种精神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而成。茶道精神注重"贵和"与"重生"的理念,这种理念与现在足球运动的文化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将茶道精神融合到足球运动中去,无论是对团队还是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从茶道文化和足球运动的特点出发,剖析其对团队精神和个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进程中,无不显露出茶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在茶香四溢的茶文化和绘画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和体验到其不可阻挡的文化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茶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讲究饮茶的口感,而且还形成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和哲理内涵,在中国茶文化中所倡导的清新、淡雅、自然的茶道、茶德精神之中,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谋而合,本文即从中国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互通性入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茶与绘画艺术的密切联系,帮助人们更深的体会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