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控释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控释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参试籼稻在控释肥用量为6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为12.20 t/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89 t/hm2,差异显著,其抽穗后干物质最大积累量为595.36 g/m2,肥料最大贡献率为48.23%;参试粳稻在控释肥施用量为75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为9.33 t/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3 t/hm2,差异显著,其抽穗后干物质最大积累量为566.62 g/m2,肥料最大贡献率为25.00%;籼稻控释肥用量超过600 kg/hm2,粳稻控释肥用量超过750 kg/hm2,均不利于其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RT螯合肥(含叶肥与果肥)是一种螯合微量元素的功能型叶面肥。为了确定其适宜的施用方法,2015年于湖南浏阳永安开展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RT螯合肥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期和抽穗期喷施叶肥、返青分蘖期喷施叶肥+抽穗期喷施果肥均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米质;返青期喷施叶肥+孕穗期喷施果肥对产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秧苗期喷施叶肥+分蘖期喷施叶肥+抽穗期喷施果肥对改善米质效果最好;秧苗期喷施叶肥能显著提高总根数和干物质的积累;在N肥减量条件下配施叶面肥有显著提高肥效的作用。该叶面肥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喷施,且叶肥混搭果肥喷施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花生学报》2021,50(1)
以富硒能力较强的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4个硒肥叶面喷施梯度,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硒肥对花生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分析硒吸收分配规律,为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富硒花生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施硒条件下,花生硒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硒累积量总体表现为叶籽仁茎根果壳。花生植株总的硒肥利用率为23.09%~24.88%。花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喷施不同用量硒肥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花生不同器官的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均随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其中籽仁显著增加(p0.05)。叶片和籽仁是主要的硒存储器官,叶片吸收的硒主要转运到籽仁中,在土壤硒不能满足生产时,叶片喷施硒肥是开发富硒花生极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种植大市,属典型旱作农业区,由于多年来忽视微肥的配合施用,导致马铃薯种植中施肥不平衡,产量低且不稳现象愈加严重。为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在旱作马铃薯种植中的使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配施处理全株鲜重最大值较单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最大值增加35.00%~60.23%,较单施复合肥处理最大值增加11.70%~42.87%。以配合施用处理A5+H(水溶肥拌种+水溶肥喷施2次+混合肥1 471 kg/hm~2)的地上、地下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地上茎叶、地下块茎和全株干物质最大值分别达99.50,252.00和321.78 g/株。配合施用处理较单施水溶肥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幅度分别在25.80%~79.45%和10.72%~57.98%,最高产量亦表现在A5+H处理中,产量达到52 960 kg/hm~2,分别较单施水溶肥处理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23 453和19 437 kg/hm~2,且与单施处理均呈现极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块茎的鲜重、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水稻生产中不同用量梯度有机肥做基肥用量,而随着有机肥基肥用量的增加在水稻分蘖期和穗期相应减少化肥用量来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探讨其对水稻的减肥增效、增质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4有机肥施用量少,化肥施用量大,所以返青期较早,分蘖时期较晚,成熟期也较早。处理2、3返青期、分蘖期较晚,而成熟期较早,不同处理施肥用量梯度对拔节、始穗期、齐穗期影响无明显规律。分蘖期结果调查显示,处理3施用化学肥料最少,有效穗数、实粒数都最少,并出现脱肥现象。建议处理3分蘖期前5~6 d应施入化肥作为调节肥。而处理4不施有机肥,化肥施用量较大,分蘖旺盛,无效分蘖增多,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抗旱性物质对膜下滴灌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TDA、CaCl2、FeCl2和5-磺基水杨酸这4种抗旱性物质能有效提高膜下滴灌水稻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功能叶叶面积指数;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延缓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灌浆,增加产量。喷施抗旱性物质的处理产量较对照(喷清水)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其中以1 g/L FeCl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始穗期喷施抗旱性物质使膜下滴灌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齐穗期 ,叶面喷施不同次数浓度为 1%的尿素溶液 ,研究对水稻结实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喷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实率 ,降低秕粒率 ,增加千粒重 ,改善稻谷碾磨品质的作用。不同处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喷施 3次 1%尿素溶液的效果较好。叶面喷施尿素对稻米蒸煮品质及垩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温室中研究了无渗漏(长期淹水)和渗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的渗漏状况也强烈影响水稻各部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积累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为18.66%~35.67%;在渗漏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氮肥利用率达42.0%~65.8%。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基肥施用15N回收率比追施低。长期淹水条件下氮肥的激发效应为18%,高于渗漏条件下的5.1%。0~8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肥料氮低于总施用量的10%。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不同次数浓度为1%的尿素溶液,研究对水稻结实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实率、降低秕粒率,增加千粒重,改善稻谷碾磨品质的作用,不同处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喷施3次1%尿素溶液的效果较好。叶面喷施尿素对稻米蒸煮品质及垩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直接播种雨养为主的旱作水稻的硅肥最佳施用量并揭示硅肥增加产量的机制。【方法】以绥粳18为材料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计0、15、30、45、60和75 kg/hm 2的有效硅用量(用Si0、Si15、Si30、Si45、Si60和Si75表示),研究不同硅肥用量对旱作水稻生理指标、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加硅肥显著增加了旱作水稻的产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施用有效硅量47.68 kg/hm 2可获得最大理论产量,当有效硅用量为30~47.68 kg/hm 2时,硅肥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延缓了后期叶片的衰老,每穗粒数提高了23.62%~24.63%,千粒重提高了8.94%~10.08%,优化了穗粒结构进而增产38.42%~110.20%;有效硅施用量为47.68~75 kg/hm 2时,生育后期加快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移,加速了叶片衰老,不利于籽粒的持续性灌浆,影响了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结论】对于绥粳18而言,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作水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有效硅肥施用量为30~47.68 kg/hm 2。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下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普通机插条件下0及13 kg/667 m2两个氮肥水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下13 kg/667 m2和 11 kg/667 m2 两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机插水稻产量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6.1%和2.6%,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7.4%和5.3%;在覆膜机插条件下,氮肥减施15%,与氮肥不减施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大,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说明覆膜机插在保障一定产量的条件下,能够减少氮肥施用,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为水稻稳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常规中粳中晚熟品种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含盐量3‰~6‰条件下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方式(N5,40 kg/667 m2;N4,32 kg/667 m2;N3,24 kg/667 m2;N2,16 kg/667 m2;N1,8 kg/667 m2;N0,不施氮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23.67%增长至N5的25.00%,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76.33%减少至N5的75.00%,全生育期由N5的180 d减少至N0的169 d。干物质积累盛期在返青期后25 d至抽穗后20 d,总体干物质积累速度表现为N5>N4>N3>N2>N1>N0。茎鞘、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转化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减少20%的氮肥用量,不影响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氮肥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显著降低了其食味品质,食味值由N0的72分降低至N5的67分。氮肥用量提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由N0的388.34 kg/667 m2升高至N4的525.83 kg/667 m2,减少20%氮肥用量的N4处理比全氮量的N5处理产量提高4.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水稻产量、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0、180、270 kg/hm2)下不施镁肥和施用纳米镁或离子镁的盆栽试验.[结果]相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镁和离子镁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镁处理均有所提高,且施用纳米镁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施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施用氮肥和钾肥对夏玉米叶、鞘、茎和穗的积累速度、分期时长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进程采用logistic方程分段函数法模拟效果良好,相关系数R值达0.93以上。夏玉米所有器官中,果穗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占总生物量的66.1%~74.2%。N处理果穗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积累中期,此时期积累的干物重占果穗干重的59.7%;K处理果穗干物质积累在3个时期分布均匀,前、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果穗干重的31.0%、30.3%和38.7%。N肥明显增强了营养器官(包括叶片、叶鞘、茎)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增大了积累量,但是到生育后期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均下降。K肥的生物效应表现为维持植株营养器官在生育后期的积累活性,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几乎不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两年(2015~2016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处理2年玉米产量平均增幅为13.1%~42.1%,其中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玉米茎干重、叶干重呈上升趋势,子粒干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开花后不同器官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营养体对子粒的贡献率(P0.05),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为最高。开花期至成熟期0~2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与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除穗数外,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可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玉米开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氮肥用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2007年在长沙、常德、郴州进行了大田栽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生产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氮肥用量对提高水稻分蘖发生率有显著效果。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单株茎蘖数增加。移栽密度越大,其单位面积茎蘖数总数也越多,且始终维持这个结果。群体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大,各施氮处理间最高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密度水平间的叶面积指数差异都不显著。氮肥与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明显。叶面积在高氮和高密度水平下最大。降低施氮量和(或)栽插密度均能降低叶面积指数。叶片长度和披垂角都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移栽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 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李鑫  苗立新  张战  赵一洲  毛艇 《北方水稻》2012,42(6):23-25,36
2010年对盐粳228进行氮肥试验,研究该品种高产群体特征及对氮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品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71%~81%,茎叶的表观转运率少,容易获得高产。该品种抽穗期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为7.0~7.5,叶色呈"三黑三黄"节奏变化,后期生长速率(CGR)高,收获指数(HI)介于0.8~1.1之间。氮肥的适量施用(330kgN.hm-2)不仅可以保证叶色"三黑三黄"节奏变化,建立抽穗期适宜LAI的群体,还可以保持高产株型特征,提高抽穗后期的LAI、叶面积维持期、CGR和HI,最终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率、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1)RAI能在节省水资源同时提升稻田对雨水的储蓄和利用能力,与FI相比可减少田间灌溉水量41.7%,各生育阶段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两种水管理方式下,与FFP处理相比,OPT-N处理水稻在分蘖期的Pn、Gs、Ci、Tr、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降低,但在孕穗期-灌浆期有所增加,对最终产量形成影响不大;RAI结合30%N+70%CRF处理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Pn、Gs、Ci、Tr的增加,提升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在分蘖期显著高于OPT-N和FFP,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FFP,有效穗数、穗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间表现最高,实际产量相较常规水肥管理可增产10.4%。【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OPT-N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30%N+70%CRF有助于水稻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率、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1)RAI能在节省水资源同时提升稻田对雨水的储蓄和利用能力,与FI相比可减少田间灌溉水量41.7%,各生育阶段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两种水管理方式下,与FFP处理相比,OPT-N处理水稻在分蘖期的PnGsCiTr、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降低,但在孕穗期-灌浆期有所增加,对最终产量形成影响不大;RAI结合30%N+70%CRF处理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PnGsCiTr的增加,提升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在分蘖期显著高于OPT-N和FFP,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FFP,有效穗数、穗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间表现最高,实际产量相较常规水肥管理可增产10.4%。【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OPT-N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30%N+70%CRF有助于水稻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