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
甘蔗黑穗病菌拮抗菌HAS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鉴定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的归属,并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得到1 533 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学特征:菌体为短杆状,能运动;革兰氏阳性反应;3%KOH溶解性实验呈阴性反应;有鞭毛,鞭毛周生;芽孢中生,椭圆形,孢囊稍膨大,初步将该菌株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对引起甘蔗和其它作物病害的多个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据此,可将分离的菌株HAS确定为对甘蔗黑穗病菌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从玉米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降解菌W2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菌株W24能利用阿特拉津作为氮源生长,当底物浓度为100 mg/L时,在适宜温度(20℃~35℃)、pH值为6~9,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均在40%以上、在最适温度(30℃)、pH值为7条件下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94.2%;当底物浓度为500 mg/L时,阿特拉津降解率仍达到40.4%。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菌株W24在培养35 d时对污染土壤中阿特拉津(50 mg/kg)的降解率为83.5%,菌株W24表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从橡胶树根部分离到一株拮抗细菌Czk1,该菌株在铬天青(CAS)检测平板上产生较大的桔黄色显色圈,具较强的铁载体产生能力.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测定7种常见抗生素的抗性.结合该菌菌落、菌体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内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对四环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利福平、链霉素和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氯霉素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土壤细菌群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济源市冬小麦种植户田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扬花期麦田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序列,分析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土壤的细菌群落差异。结果表明,高产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硝态氮含量、pH值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组间也均无显著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土壤细菌群落的主导菌门。门水平上,小麦产量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Latescibacteria、Dada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相关。属水平上,Bryobacter、黄杆菌属(Flavisol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佑菌属(Opitutus)、黏液杆菌属(Mucilaginibacter)、Dongia、Chryseo...  相似文献   

6.
以筛选出的3株高效氯嘧磺隆降解细菌(A2、A5和A6)为实验对象,研究碳源、氮源、pH、温度及氯嘧磺隆初始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培养条件。A2、A5和A6生长的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A2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20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7.0,最适pH值6.0,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36℃,最适温度28℃;A5和A6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15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8.0,最适pH值5.4,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36℃,最适温度28℃。3株菌于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60 h,其最大菌密度(OD600)可分别达到1.802、1.804和1.887,分别是野生菌株的15.5、8.4和42.9倍。  相似文献   

7.
阿特拉津降解菌W1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筛选出降解阿特拉津残留的高效功能菌株,对于农产品安全和土壤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富集培养法,从吉林省延吉市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出1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降解菌株W11。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W11为类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 sp.)。菌株W11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培养60 h对阿特拉津(100 mg/L)的降解率为97.1%,其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9,最适pH值为7。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外加氮源对菌株降解阿特拉津的能力几乎无影响,菌株W11在修复阿特拉津污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可食用的纳豆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称AFB1)的细菌,该细菌的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后制成的粗酶液对AFB1降解率达到91.4%。对该菌进行了分类地位鉴定并初步研究了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比对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Natto3。Natto3的粗酶液降解AFB1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h,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 H值是8.5,Zn2+、Mn2+、Mg2+、Cu2+、Li+五种金属离子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降解活性。此外,将该粗酶液添加在被黄曲霉毒素高度污染的花生样品中进行脱毒实验,可使花生中AFB1的浓度从192μg/kg降至43μg/kg。  相似文献   

9.
从茶园土壤中分离出菌株TS1,通过含菌平板测定,确定其对茶树冰核细菌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将TS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明确了拮抗菌的种属,为茶树霜冻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属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也是包含放线菌种类最多的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的模式菌株在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上分散归簇于不同的进化分枝.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枝(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16S rRNA gene clade)是其中的一个分枝.该...  相似文献   

11.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采用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3个产嗜铁索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C19对12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Fusarium solani等9个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扩增菌株C19的16S rDNA序列,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 525 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该细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相似文献   

12.
从甜瓜根际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耐铝甜瓜枯萎病拮抗菌,命名为A2。根据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sp.。菌株A2对甜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相对防效为68.3%,且拮抗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相比AlCl3处理,菌株A2对Al2(SO4)3表现出了更好的耐受性,最高可耐受50mmol/L Al3+。在含有A13+的S-LB培养基中,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培养基初始pH值的降低会加剧A13+对菌株A2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含活性铝的酸性土壤中甜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株资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细菌污染是甘蔗组培苗生产上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明确甘蔗组培中常出现的污染细菌的种类,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的方法分离污染细菌,结合生化特性、16S rRNA和phaC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种不同类型污染细菌,除了甘露醇,其余9个生化指标完全一致。基因序列比对发现,2种类型分离物的种内2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种间16S rRNA序列只有2个碱基差异,种间phaC序列有23个碱基差异。2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2种细菌遗传距离较近,并均能形成独立的2个分支。结合生化特征、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将2种污染细菌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且首次报道阿氏芽孢杆菌为甘蔗组织培养中的污染细菌。本研究揭示了巨大芽孢杆菌可能来源于甘蔗的内生菌,而阿氏芽孢杆菌来源于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香蕉枯萎病园区中,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HN-1,并进行对峙培养、孢子萌发抑制测定。结果表明:HN-1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将HN-1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 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跟、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高产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野生型菌株,以采自北极地区的176株细菌为材料,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法和气相色谱两种方法筛选出4株疑似产EPA的细菌,并通过气质联用进一步确认其产物为EPA。其中编号6-42的菌株EPA占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最高(4.9%),经16S r DNA进化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并命名为S.baltica 6-42。通过研究温度和浅蓝菌素等培养条件对其EPA含量的影响,发现加入3μg/m L的浅蓝菌素后,0℃静置培养其EPA的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和单位干菌含量最高,分别为11.5%和6.7mg/g,10℃振荡培养其单位体积培养液EPA含量最高为3.6mg/L。  相似文献   

17.
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  相似文献   

18.
《花生学报》2021,50(3)
为明确干旱及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处理,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优势菌门为主。与对照正常供水相比,干旱低氮双重胁迫下提高了鞘脂单胞菌目和科水平的相对表达丰度,提高幅度均为46.0%。干旱胁迫和干旱低氮双重胁迫降低了根瘤菌目的表达丰度,其降低幅度分别为13.03%和20.36%。16S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在干旱低氮双重胁迫下,花生根际细菌群落中细胞骨架、核苷酸转运和代谢等相关功能活性加强,其活性微生物可能在花生生长和响应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由此明确了花生干旱和氮胁迫下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发掘了新的功能类群,为改善非生物逆境胁迫下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氧化钙(生石灰)、哈茨木霉(生物拮抗剂)及三种不同类型化学杀菌剂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当地主栽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利用16S rR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钙基施、哈茨木霉拌种及常用的三种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咯菌腈)拌种对花生苗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氧化钙基施和哈茨木霉拌种处理,特有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OTU数目远多于三种化学杀菌剂拌种处理。(2) Shannon指数、ACE指数分析表明,氧化钙和哈茨木霉处理明显提高细菌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富度,而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3)各处理优势细菌的门与属相对丰度比较,氧化钙处理蓝藻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属丰度降低,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粘球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属丰度明显增加;哈茨木霉处理变形菌门和蓝藻细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三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下拟杆菌门和蓝藻细菌门丰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优势真菌的门与属相对丰度比较,氧化钙和哈茨木霉处理均降低了子囊菌门的丰度,其中氧化钙处理的被孢霉门、梳霉门、火丝菌属...  相似文献   

20.
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riffiths法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16 SrRNA基因数量,对茶园及其附近森林和菜园土壤的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在0.01×108~20.32×10816 S rRNA基因拷贝数/g之间,平均为3.70×10816 S rRNA基因拷贝数/g,与酸性森林土壤大致相当,但明显低于中性菜园土壤。土壤细菌丰度与pH和微生物量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但与施N量和茶树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细菌丰度最重要的因子是土壤pH,其他依次为树龄和施氮量。可见,提高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办法是适当提高土壤pH值,同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于改植换种的老茶园,改良土壤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