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钟祥县是湖北省夏大豆主产县之一,常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在10方亩左右。研究夏大豆日开花时间和蕾、花、荚脱落习性,对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和杂交育种方法有一定价值。 一、观察材料和方法 6月1日在本所试验地播种猴子毛、1138—2、79—1、苏协一号、77—14、77—12计6个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个品种固定五株,连续五天进行观察。从5时30分起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花荚脱落情况及其规律据调查,夏大豆一般脱落率为45%~70%,严重者高达84%。脱落的比例大致分为:花蕾占10%、花朵占50%、幼荚占40%。落蕾一般发生在花轴末端及副芽花序上,落花多发生在开花后3~5天,落荚以开花后7~15天的幼荚脱落最多。花...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豆花荚脱落情况,以大豆(Glycine mex)垦农4号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了大豆植株花数、荚数以及花荚脱落数.结果表明:氯化胆碱(Cc)明显的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花数及荚数.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SOD.有效降低了花荚脱落数以及脱落率;其中DTA-6还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增产幅度为13.24%.可见叶面喷施Cc有效地促进了开花结荚,而在产量增幅上,DTA-6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豆全株开花序列性,对大豆生长发育特性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的研究以及为提高杂交育种成功率提供选花时间、选花部位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对大豆开花规律进行研究,但对全株开花顺序和进程研究比较笼统,并有不同的看法,尤其缺乏对全株各级花序开花的系统观察的报道。我们继前人的工作,着重对大豆花序的着生部位及其开花顺序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花荚脱落的研究表明:花荚脱落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掌握大豆花荚脱落规律,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育种意义上,大豆花序性状主要包括花序类型、花序长度、开花特性、结英特性和花荚脱落率等性状。本文综述了这些性状的表现、遗传及性状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花序性状的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江苏夏大豆花荚脱落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大豆的花荚脱落是生产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正常情况下脱落50~70%。江苏大豆种植间套作较多,纯作夏大豆集中在苏北地区的国营农场。有关纯作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研究未见详细报导。总结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原因以及对个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夏大豆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于1981~1990年在宝应湖农场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有苏豆1号,淮豆2号等30个,试验地区粘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于每年6月中旬播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行距30厘米, 株距10厘米。 2、大田调查夏大豆生长情况,花荚脱落情况等,品种有淮豆2号,宝选87—1,79H10,80H28等。气象资料来源于本场气象站。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周婷  贾珂珂 《大豆科学》2012,31(5):739-743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花期和荚期显著延长,开花节数和结荚节数明显增加,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单株花数和荚数明显增多的特点;中黄35中部和上部节开花数多,新大豆1号和10-124下部节开花多;中黄35植株下部和中部节的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新大豆1号和10-124植株的中部和上部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超高产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明显延长、开花和结荚节数增多、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且峰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序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花序的变异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育种科学家从群体、株型和光能利用方面研究产量的突破。大豆与小麦、水稻作物的顶端穗状花序不同,大豆的结实在全株主茎和分枝的叶腋和预端,开花、结实先后参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花荚脱落率达30%~80%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丽水地区春大豆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一般都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此期正是伏旱季节,因此很容易遇到高温干旱天气,造成花荚大量脱落使单产降低。为此,在品种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如何解决干旱对春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便成了春大豆高产栽培中急需研究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张孟臣 《大豆科学》1998,17(3):236-241
通过对17个有限、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的研究结果,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夏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当早熟品种生育重心进入鼓粒前的中、大荚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4阶段)时,晚熟品种的相对时期还处在花和幼小英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两种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玉米、大豆施氮总量(NN:0;RN:180 kg·hm-2;CN:240 N kg·hm-2)对大豆农艺性状、花荚脱落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使大豆R2期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倒三叶面积降低,第一节间长和平均节间长升高,大豆全株及中上层的落花数、落荚数和花荚脱落率显著降低,单株荚数、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RN处理下的有效分枝数较少,倒三叶面积显著降低,大豆全株及中上层落花数显著减少,花荚脱落率达到最小值,比NN和CN显著降低10.8%、10.2%;在RN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的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和生物量最大,产量和经济系数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规律对于杂交育种、防止花荚脱落、提高产量很有必要。对大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前人做了不少工作。王金陵对适宜去雄的花蕾形态已有过描述,申家恒等也报道了大豆自花授粉时的形态特征和自花授粉时间。但宁镇丘陵地区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进程报道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菜用大豆产量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外引菜用大豆新品系在云南省昆明夏播条件下研究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影响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对云南省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生物产量,而影响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出苗至开花日数.提出通过品种引育、布局,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施以促进云南菜用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豆豆荚形成过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豆荚形成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三个阶段:荚壳伸长期,鼓粒期和成熟期,一般分别为20、40和12天左右。大豆结荚与开花相衔接的紧凑程度和灌浆期长短在品种间有区别,影响到品种的生育期,但生育期长的品种不一定灌浆期长。大豆籽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强度,其次是灌浆期的长短。一般在开花后35—45天籽粒增长最快,每个籽粒每日干物质积累量可达8—9毫克。籽粒含水量最初可高达90%左右,随着籽粒的增长逐渐下降,直至成熟期降到15%左右。与其它作物相比,大豆具有生殖生长期长的特点,故开花后的田间管理对增产有重大作用。大豆豆荚形成过程,在品种间有多方面的差异,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增加大豆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对大豆豆荚形成过程的了解,有助于从栽培和育种方面探索促使大豆丰产的措施。本试验对豆荚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探索荚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品种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在大豆高产研究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是中、晚熟品种,这类品种丰产性虽较好,但叶片较肥大,生育繁茂,遮光严重,常易发生徒长倒伏、花荚脱落。在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生育的情况下、也出现过高产,但很不稳定。在与玉米间、混种的条件下,贪青、倒伏、减产更加严重。 东北地区无霜期短,气候冷冻,常有冷害发生,中、晚熟大豆往往受害减产。为了解决大豆对地力与光能利用的矛盾,增加大豆产量,1970—1978年进行了早熟高产大豆品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再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黎  董钻  宋书宏 《杂粮作物》2004,24(2):84-85
通过3年田间试验观测记载,比较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特性.主要结果如下:有限性大豆始花晚、花期短;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始花相对早,花期也长.有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是由中部开始,逐渐向上向下开放;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均由下而上依次开放.有限性大豆主要结荚部位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尤以顶部结荚较多;亚有限性大豆结荚部位主要在植株中上部;无限性大豆的豆荚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花荚期受渍胁迫对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平原湖区易涝易渍耕地种植夏大豆的排水管理 ,选择大豆关键生育期—花荚期进行了不同水处理试验 ,研究了夏大豆不同受渍胁迫对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受渍胁迫引起大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降低 ,从而导致减产。随着受渍时间的延长 ,减产幅度增大 ;籽粒中粗脂肪含量增加 ,粗蛋白含量下降 ,但是 ,各受渍处理间两者总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