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我国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丛根病是目前甜菜种植业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对甜菜丛根病的研究十分重视,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甜菜丛根病的症状类型、甜菜丛根病的病原病毒和真菌介体、甜菜丛根病的防治、甜菜抗丛根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出发,对我国甜菜丛根病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耐丛根病甜菜新品系—SN8901的选育李景慧,邹如清,张素珍,谢惠芹(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甜菜丛根病的发生及蔓延,使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大幅度下降,甜菜丛根病已成为我区甜菜制糖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了控制甜菜丛根病的危害和蔓延,除建立建全合理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甜菜丛根病研究初报刘杰贤,咸洪泉(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由甜菜多粘菌(Polyniyxabetae)携带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侵染甜菜块根引起的一种土传病毒病害,是近40年来世界甜菜种植国家新...  相似文献   

4.
甜菜抗丛根病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长魁  陈晓军 《中国糖料》2005,(3):32-34,38
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抗丛根病类型品种与感病类型品种在发育的前、中、后期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达极豆著水平(t〉0.01),而在同一抗性类型的品种间,甜菜在同一或不同的发育阶段,多粘菌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多粘菌的含量与甜菜抗丛根病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初步认为:通过对甜菜多粘菌含量的分析,可以作为甜菜抗丛根病特性鉴定和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甜菜品种抗(耐)丛根病试验初报谢惠琴,张素珍(新疆石河子农学院)(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甜菜丛根病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以甜菜多粘菌(P.betae)作为传毒媒介的土传病害。该病在我区发展蔓延速度较快,对甜菜生产威胁很大。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6.
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丛根病是甜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关于丛根病抗性机理的研究开展较多。本文综述了甜菜丛根病类型研究进展、检测方法、BNYVV致病机理(基因组RNA1~5与各编码基因和蛋白的功能、特点)、基因工程、组学研究及非编码RNA的miRNA在甜菜BNYVV上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甜菜丛根病抗性育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甜菜抗丛根病品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甜菜抗丛根病品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初报姚元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以多粘菌(Polymyxabetae)为传播媒介,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为病源的土传病毒病。此病自1950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  相似文献   

8.
14.对育苗床表土消毒防除甜菜丛根病的效果甜菜育苗床栽培的情况下.丛根病的感染源之一是育苗床表土被BNYVV污染。所以,对育苗床表土进行消毒.能有效地防止丛根病的扩散。15.关于丛根病的土壤诊断法由于在大田中很难防除甜菜丛根病,所以就增加了对育苗士或在甜菜移栽前及播种(直播)前对大田土壤进行预先诊断的重要性。本报告研究了把甜菜作为标志植物用ELISA法,简单、易行、在短期内就能诊断许多土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甜菜丛根病传毒介体甜菜多粘菌(P.betae)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丛根病传毒介体甜菜多粘菌(P.betae)研究进展张蓉(宁夏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银川750002)甜菜丛根病是由土壤真菌──甜菜多粘菌(P.betae)为介体传播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20]。由于介体多粘菌可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
甜菜丛根病的起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丽  卢秉福 《中国糖料》2009,(4):65-66,69
介绍了甜菜丛根病的起源,综述了我国甜菜丛根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甜菜丛根病的防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素珍 《中国糖料》2005,(2):47-48,57
结合新疆石河子实际情况,探讨了甜菜丛根病的发生、危害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肥效及药物的防治试验和抗甜菜丛根病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SNO33、STN213及STN215等品系(品种),达到从根本上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甜菜丛根病于1950年在意大利北部帕河流域原料甜菜上首先发现。1960年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甜菜集中种植区蔓延。1964年这种病害危及意大利17个省区,使一万多公顷甜菜失去利用价值,造成部分糖厂倒闭。1971年发生面积占意大利种植面积的66%。CANVA(1958)和BONGZOVANNZ(1960)第一次描述了这种新病害,并命名为疯根病(Rhizomania)。1965年在日本甜菜制糖公司所进行的部分连作试验区中,发现类似病害,当时被视为原因不明的连作所造成的病害。称为甜菜连作病害状异常症状或异常生育症状(增田,1967)。1969年以后,成为日本北海道甜菜原料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甜菜丛根病是1978年在我国内蒙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1979年笔者从该病病株根表皮细胞中发现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的寄生,并与甜菜毛根坏死病(后定名为丛根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后用三年时间(1980~1982年)在研究“甜菜丛根病发生及防治”的同时,对该菌的形态及其生活史进行一些观察,本文将阐述对polymy-xa betae的观察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译文文摘     
9213 日本的甜菜丛根病分布、产量损失和诊断—T.Tamada等,《第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会论文摘要汇编》,1988,P452—1(英)自1965年首次记载丛根病以来,这种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并由土传真菌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传播的甜菜丛根病已在北海道广泛蔓延,并对甜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丛根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叶子黄化,叶柄略微伸长。由于是根部病害,所以诊断是很困难的。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是检测甜菜细根中BNYVV最适合的常规方法。1982年检测结果表明:在北海道地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甜菜抗丛根病(BNYVV)资源研究概况冯建忠RT.Lewellen(新疆农业科学院经作所)(美国萨里纳斯试验站)甜莱丛根病由甜菜黄脉坏死病毒(BNYVV)引起,由土壤多粘菌(P.betae)传播。美国于1983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发现该病害,继而...  相似文献   

16.
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系-8418系从标准偏高糖品种晋甜2号中优选单株,经两次自交分离出两个优良单株,经试验选留8418B,几经丛根病病田培育,优选出抗病株系.通过室内检测,在丛根病与非丛根病发病区选育以及春夏播等方法,提高了抗病能力,经8年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鉴定结果,均优于亲本对照与当地推广品种,1992年6点区域试验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亲本与对照品种提高23.1%与23.4%、2.3度与2.2度,31.9%与36.0%,在两个丛根病发病区8418与对照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甜菜抗丛根病基因(Rz1)I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ISSR(简单重复间序列)技术对感病甜菜品种KVS3418及3个以KWS3418为轮回亲本的甜菜抗丛根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综合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经过多次重复,在一套ISSR引物中,筛选到与抗病性状相连锁的3个RAPD标记:Boya940、Boya800、Boya770。筛选到一个引物BA0061,在甜菜抗丛根病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当用这个引物对已知的3个抗病材料及其它不舍此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多态性标记BA0061-1200,可从3个含抗丛根病基因的抗病材料中检测到1条12001bp的多态性带,而在其它感病材料中未出现。此标记可用于甜菜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8.
从引发甜菜丛根病的致病病毒BNYVV、传播介体P.betae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甜菜感染丛根病后的病症、鉴定、生理生化反应及其防治等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生理学角度,研究了矿质营养与甜菜抗(耐)丛根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植株因病毒侵染体内矿质元素Ca、Fe、Mn、Zn、K、Mg和Na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K和Mn含量在块根和叶丛中均表现为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即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其中K与抗病相关达显著,可作为甜菜抗丛根病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Mn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抗丛根病甜菜品种某些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比较生理学方法,研究了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系)光合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与甜菜丛根病的关系。结果表明:(1)病地和无病地上抗病品种叶绿素含量、Hill反应活性和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感病品种,是品种的固有特性。(2)病地和无病地上,抗病品种的胞间CO2浓度一直低于感病品种,而气孔导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