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低温导致橡胶树的排胶时间过度延长(长流),影响到天然橡胶的高产稳产。目前对低温诱发长流的机制还不清楚。以排胶特性不同的橡胶树无性系RY8-79和PR107为实验材料,对冬季低温条件下胶乳的几个主要排胶生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明显降低RY8-79和PR107胶乳黄色体的破裂指数和堵塞指数;明显升高硫醇以及过氧化氢的含量;胶乳排胶初速度和胶乳的p H值在2个品系中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低温条件下胶乳中硫醇含量升高是促进橡胶树排胶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结果为深入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和研发新型的排胶调节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橡胶树割面涂施不同浓度硫酸铜,分析其对胶乳产量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割面涂施硫酸铜对干胶含量、无机磷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胶乳的蔗糖含量、硫醇含量和蔗糖转化酶活性,降低镁离子含量和黄色体破裂指数,提高橡胶树的干胶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成龄橡胶树无性系RY8-79和PR107为材料,研究乙烯利刺激对胶乳中几种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RY8-79和PR107的胶乳生理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其中RY8-79胶乳中硫醇和H2O2含量以及排胶初速度显著高于PR107,而黄色体破裂指数和堵塞指数显著低于PR107。乙烯利刺激后,RY8-79和PR107的排胶特性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黄色体破裂指数都升高,而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均降低,2个品系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其它几个生理参数的变化在2个品系中表现不一。说明乙烯利刺激促进排胶与提高黄色体稳定性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H2O2含量与黄色体破裂指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胶乳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失衡是导致橡胶树发生死皮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直接用丙酮提取胶乳中的过氧化氢,存在测定结果重复性不好和准确性不高的问题。笔者在加入丙酮前使用不同提取液对胶乳样品进行预处理,在加入丙酮后使用萃取剂,建立了一种适合测定胶乳中过氧化氢的方法,发现胶乳中的过氧化氢主要分布于C-乳清和黄色体组分,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乳管活性氧代谢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pH值对巴西橡胶树胶乳β-1,3-葡聚糖酶结合黄色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黄色体内含物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质以及黄色体膜在胶乳凝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提出了多种阐明胶乳凝固机制的假说,但有关β-1,3-葡聚糖酶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尚无报导.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ning),对不同pH值条件下破裂收集的黄色体内含物和膜组分中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5左右的酸性环境中,β-1,3-葡聚糖酶主要表现为可溶性蛋白质,很少结合黄色体膜;但在pH6.9左右的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下,大量β-1,3-葡聚糖酶结合到黄色体膜上,可溶性蛋白所占的比例很低.首次发现了β-1,3-葡聚糖酶可以结合黄色体膜,二者结合的程度明显受环境pH值的影响.该结果对于认识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功能,完善黄色体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及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弗莱——威斯林复合体(FW复合体)是具有精细结构的细胞器。我们研究了它的生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形成ATP的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NaF作为一种代谢抑制剂明显地降低了胶乳的ATP水平。2.当加入NaF时,FW复合体层的ATP含量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显示:FW复合体在胶乳的能量代谢中有重要作用。3.FW复合体由ADP和无机磷形成ATP。我们使用的溶液中,ATP含量在头30分钟内上升, 而在第二个30分钟下降。适宜的pH值为4~6。  相似文献   

8.
巴西橡胶树胶乳高速离心后大致可分为橡胶粒子、C-乳清和黄色体3种组分,这些组分中含有约200种不同的蛋白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巴西橡胶树胶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相继展开。本文综述近年来巴西橡胶树胶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螯合稀土铝强烈地抑制巴西橡胶胶乳黄色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胶乳细胞质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对胶乳细胞质乳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则稍有抑制。本文讨论了螯合稀土钼在胶乳再生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橡胶树割面进行钼磷配施试验,研究了割面施用钼磷营养对胶乳产量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磷配施能够有效影响蔗糖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转换酶活性,提高橡胶树的干胶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硫醇含量、蔗糖转化酶活性与干胶产量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干胶产量为中等程度正相关,无机磷含量、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与干胶产量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刺激橡胶树胶乳黄色体蛋白差异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中的黄色体作为乳管细胞的一种细胞器,其稳定性受乙烯刺激影响。该试验从蛋白差异角度,选取未开割胶树,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比较在乙烯刺激与未刺激条件下,黄色体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按蛋白表达量变化差异3倍及以上分析,胶树在乙烯刺激24h后,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2个;在乙烯刺激48h后,上调蛋白7个,下调蛋白1个;综合3个处理,先上调后下调的蛋白8个;先下调后上调的蛋白2个。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中部分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初步功能分析,表明未开割橡胶树胶乳黄色体受乙烯刺激后,黄色体蛋白发生不同程度复杂变化,各组处理间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橡胶芽接树砧木与接穗在生化上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橡胶树自根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自接和互接组成的芽接树为材料,在不同割胶条件下,采用PAGE和SDS-PAGE技术,分析了砧木和接穗的胶乳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等生化因子。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之间在酯酶同工酶谱C区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不因割胶时间和乙烯利刺激而变化:自接和互接树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图谱均表现一致,未观测到砧木与接穗之间在这2种图谱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胶强度下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的双向电泳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采胶强度分别为严重过度、适中、严重不足的橡胶树胶乳,高速离心分离得到C-乳清,提取C-乳清中的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通过PDQuest软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胶强度严重不足的与其它采胶强度的相比,橡胶树胶乳C-乳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有17个,其中,14个点相对上调,3个点相对下调:采胶强度适中的与其它采胶强度的相比,橡胶树胶乳C-乳清的差异表达蛋白点质有12个,其中,5个点相对上调,7个点相对下调;采胶严重过度的与其它采胶强度的相比,橡胶树胶乳C-乳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有14个,其中,8个点相对上调,6个点相对下调;随着采胶强度的增加而明显上调的蛋白质点有1个:发现采胶强度高的橡胶树较采胶强度低的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质下调的数量更多,上调的数量更少.并且采胶强度相差越大.下调与上调的比例也越大.通过研究不同采胶强度下的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质差异,找出采胶强度与胶乳C-乳清蛋白质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进行乙烯刺激采胶强度的判断,进而指导采胶生产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适合巴西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芳  校现周  刘实忠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1):1618-1623
对巴西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各个条件.包括蛋白样品提取步骤、蛋白上样量、适宜胶条的选择、等电聚焦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凝胶浓度以及凝胶染色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套适合C-乳清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胶乳中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体破裂指数是橡胶树胶乳生理诊断方法的一个核心指标,但目前使用的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方法存在重复性差、准确性不高的缺陷。以无性系热研7-33-97为材料,比较胶乳采集、样品保存、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及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等几个环节对破裂指数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C-乳清是测定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佳样品,并于4 ℃放置24 h不会影响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全胶乳经冻融、震荡及去污剂处理后,可得到最高的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反应完毕后的离心速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此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是一种适合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巴西橡胶树酯酶等同工酶酶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巴西橡胶树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同工酶酶潜在不同材料、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中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不同叶龄的叶片和不同树龄的叶片、胶乳乳清中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的差异。幼龄叶片及1年生幼苗的同工酶带数均较少,活性亦较弱。同一无性系内的成龄树之间的同工酶酶潜无明显差异。就酯酶而言,C-乳清中的同工酶酶带数较叶片丰富,活性亦较强;而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则反之。不同无性系的酶谱差异,亦以C-清中的酯酶同工酶较显著,特别是其中的C区带,似与胶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可暂试作为分析鉴定无性系用的标志区带。初步看来杂交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如C_a区有明显差别,且又具有C_6带的,则可能有较好的配合力。对此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强割和排胶过度引起的死皮是一种特殊的局部衰老病害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静态地比较不同病情的巴西橡胶死皮树胶乳的抗氧化剂和总酚含量、组织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黄色体破裂指数、胶乳和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根据这些变化,提出巴西橡胶树由于割胶强度过大和排胶过度导致的生理性死皮,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局部衰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