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多种有关茶多酚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对红茶的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的研究分析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针对茶多酚的性质,概述了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滴定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多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已被列为食品添加剂。此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的功能。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测定茶多酚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08年之前我国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以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为主。2008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茶多酚的各种分离方法、检测方法,着重介绍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的分离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茶叶多种利用的深化,从茶叶中提取的各种生化成分制品日渐增多,而制品纯度的检测工作也随之复杂化,例如,对茶多酚制品纯度测定的准确度问题,特别是采用国标法测定成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时,就出现过含量测定值超过百分之百的情况。本文拟从国标法的制定原理进行分析,对目前茶叶提取物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值问题作一探讨。 一、国标法的由来 GB8313—87茶多酚的测定方法,是1972~1982年间在研究茶叶理化审评时通过上万次的测试结果确定的,该国标书明:“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很明显,该方法只适用于测定茶叶,而不是茶多酚制品。 欲知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之由来,首先要说明,植物中的单宁(又名鞣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国五棓子单宁为代表的水解单宁;另一类是以儿茶素为代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叶俭慧  梁月荣 《茶叶》2006,32(3):128-132
本文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的种类,“吸附—解吸”原理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茶多酚方面的应用,包括低咖啡碱茶多酚的制备,茶叶有效成分的连续提取以及与其他分离工艺结合纯化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对大孔吸附树脂的使用安全性、有机溶剂残留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茶多酚的原料、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儿茶素的高效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70%以上,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保健作用,如抗癌、抗辐射、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防衰老等,也是茶叶中研究最深入的活性物质之一.儿茶素分离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硅胶薄层色谱法,而采用聚酰胺薄层分离法分离茶叶中儿茶素的报道不多,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甜菜中的糖类(单糖、二糖、低聚糖及多糖)检测方法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甜菜单糖、蔗糖及棉子糖的测定方法,单糖主要为滴定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及酶偶联法,蔗糖主要为旋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法,低聚糖则推荐采用亲水性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甜菊糖甙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目前甜菊糖甙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容量法、重量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之阃的差异性和优缺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的补充和运动能力研究要基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茶多酚的补充与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对茶多酚的实际效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茶多酚及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介绍,对茶多酚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进行了探究,并对茶多酚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树生长环境的生态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探析了土壤、湿度、温度、海拔高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不同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包括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的影响,提出了二氧化碳浓度和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及快速经济检测是未来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影响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生态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对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茶多酚治疗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免疫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活性氧是引发肾病的重要因素,作为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和活性氧清除剂,茶多酚对免疫和活性氧引起的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茶多酚既可通过抗氧化而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还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特性而控制肾病的进展和恶化,这种对肾病发生和进展的双重抑制是茶多酚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白茶连续化加温萎凋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其变化幅度在各萎凋时间段之间存在差异;与鲜叶相比,毛茶含水率、水浸出物、茶多酚分别降低了71.10%、5.12%、5.96%,而咖啡碱、氨基酸和黄酮含量则分别增加了0.25%、1.70%、1.97mg/g;连续化生产线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工艺白茶(P0.05),但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传统工艺白茶(P0.01)。毛茶感官品审评结果表明,连续化加温萎凋与传统工艺白茶,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茶园覆盖遮荫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明  余继忠  师大亮  黄海涛  周铁锋 《茶叶》2009,35(3):150-151,156
夏秋季茶园采用黑色尼龙遮阳网遮荫与不遮荫对照相比,茶多酚含量明显降低,而氨基酸含量增加,酚氨比值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选用40%、50%、65%、75%遮光度的遮荫比较试验,叶绿素含量基本上是随遮光度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茶多酚含量以75%遮光度下降较多,氨基酸含量以50%遮光度增加较多,酚氨比值以75%遮光度最低,其次为50%遮光度。  相似文献   

16.
陈平  钟建华  孙东 《茶叶科学》2003,23(2):115-118,104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脂溶性茶多酚中的主要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了一种新的单取代的长碳链脂溶性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4'-棕榈酸酯,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MS和1H-NMR等表征。药理学实验考察并比较了脂溶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4'-棕榈酸酯、水溶性的绿茶多酚和脂溶性茶多酚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单取代的EGCG棕榈酸酯的活性比脂溶性茶多酚强,而与绿茶多酚相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茶多酚在洗漱用品、护肤品、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介绍了茶多酚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相关功效,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肉桂、水仙、白鸡冠、铁罗汉和水金龟5个武夷岩茶品种(名枞)为试验材料,将5种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喷施于茶树,一周后对鲜叶进行采摘,一部分烘干固样,另一部分按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加工成干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鲜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3.02%~54.33%,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17.12%~100%,氯菊酯的降解率在17.57%~18.09%,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2.93%~87.23%,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7.33%~100%。不同菊酯类农药在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水金龟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选取来自同一茶园且具有代表性的黄金桂、铁观音、祁门种、六堡茶、大红袍、槠叶齐、龙井43、白叶1号、中黄1号和福鼎大白茶10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直接进行微波干燥固样,通过水提法制备10个不同茶树品种的多糖,采用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层析、扫描电镜、测量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比较分析10个茶多糖的主要理化性质,并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水溶性的酸性糖蛋白,主要由糖醛酸、中性糖、蛋白质和多酚构成;10个茶多糖的单糖组分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白叶1号和龙井43与其他茶树品种在多糖的基本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中白叶1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整体表现最为优异。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的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