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红麻“南种北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它对我省黄、红麻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南种北植”的品种都是福建、广东的晚熟品种,在我省主产麻区留不到成熟的种子,需要年年调种。  相似文献   

2.
黄、红麻“南种北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它对我省黄、红麻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南种北植”的品种都是福建、广东的晚熟品种,在我省主产麻区留不到成熟的种子,需要年年调种。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常因种子数量不足,影响我省黄、红麻的种植面积。为此,我们于1979-1982年探讨在浙南平阳县留种的可能性,为保证我省麻种供应、促进黄、红麻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红麻面积400万亩左右,我省红麻面积虽不大,但地理气候条件优越,育种和繁种方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红麻主产区河南、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每年需“南种北调”红麻种子达5000吨以上。因此,搞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南种北栽”的增产效应,我省每年从两广调进大量的黄、红麻种子,但因受种源丰歉的影响,故而本省生产用种常有过剩或不足。为了做到以丰补歉,保证歉年黄麻播种面积的完成,本试验对黄、红麻种子的不同贮藏方法和年限及其对贮藏种子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以为生产上应用陈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利用“南种北栽”的增产效应,我省每年从两广调进大量的黄、红麻种子,但因受种源丰歉的影响,故而本省生产用种常有过剩或不足。为了做到以丰补歉,保证歉年黄麻播种面积的完成,本试验对黄、红麻种子的不同贮藏方法和年限及其对贮藏种子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以为生产上应用陈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麻新品种“浙萧麻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区,植麻面积40万亩。自1974年引进“青皮3号”红麻实行“南种北栽”以来,红麻面积不断扩大,占麻田95%以上。但品种晚熟、生长期长,不能留种,需年年依靠两广供种,不仅要支付巨额调种费用,消耗人力、物力,而且两广麻种丰歉,直接影响我省红麻生产,丰年种子积压,歉年不能完成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技术,探索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省红麻种子靠“两广”调进,但常因“两广”遭受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缺种,影响我省红麻种植计划的完成,不仅阻碍了本省麻纺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如何解决红麻种子供应问题成了我省发展红麻生产的关键问题之  相似文献   

9.
郑志正 《中国麻作》1988,(3):13-16,37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区,植麻面积40万亩。自1974年引进“青皮8号”红麻实行“南种北栽”以来,红麻面积不断扩大,占麻田95%以上。但品种晚熟、生长期长,不能留种,需年年依靠两广供种,不仅要支付巨额调种费用,消耗人力、物力,而且两广麻种丰歉,直接影响我省红麻生产,丰年种子积压,歉年不能完成种植任务。同时品种晚熟单一,也不适应当前麻田多熟制改革、多种经营发展和季节劳力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1979-1983年全省推广高产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