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高粱生产回顾,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悦  石玉学 《杂粮作物》1998,18(1):23-28
中国高粱生产回顾、现状及展望陈悦石玉学曹嘉颖王艳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沈阳110161)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在提高我国粮食总产和旱坡地单产中曾起过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干旱、半干旱、低洼易涝地区,对稳定当地粮食产量、保证当地人民的粮食供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埃塞俄比亚奥罗莫州津奇地区的农业状况的深入调研,分析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埃塞俄比亚与中国都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过二者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单产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农业传统文化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中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技术展示要适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当地农户采纳中国的农业技术,并由此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和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壤普查结果表明 ,风沙半干旱的阜新地区 ,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是 :氮素不足 ,严重缺磷 ,钾素含量比较丰富。这与我国北方旱农地区土壤养分状况相一致。但是 ,近年来当地农业生产中大量单施氮磷化肥 ,而对农家肥和钾肥的使用重视不够 ,钾肥已逐渐成为限制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因子。因此 ,摸清当地主要土壤类型钾肥的肥效 ,对当地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997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阜新旱农试验区基点沙扎兰村进行 ,土壤为褐土 ,试验前采集试验地耕层土壤样品 ,分析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速效K。土壤养…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茶叶加工集聚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咏梅 《中国茶叶》2008,30(9):16-17
以浙江省茶叶加工集聚区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嵊州应桂岩名茶加工集聚,新昌大佛龙井名茶加工集聚,松阳名茶加工集聚现象进行了组织方式,运作流程,形成动因等方面的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马铃薯大田生产中,引起单产与总产水平不高现象(除气候、病变等因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本试验通过对当地常规品种和新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找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6.
茶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经济现象。利用区位商LQ系数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安徽省茶产业2002~2006年的集聚情况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安徽茶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地区,并通过其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茶产业的集聚水平与产业的发展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驻大麦 4号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模式 ,通过不同配方施肥 ,不同播期、播量 ,经过 3年交叉分步试验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 ,筛选出一套 75 0 0kg/hm2 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最佳农艺方案 ,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同时对不同推广地区提出参考意见 ,以便提高当地的高效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一些地区水稻生产环境的原始状况,提出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造水稻田间水渠,改土建为混凝土预制,变V型为凹型加盖板,除掉水渠两侧培土等措施。结果,渠内外壁不生杂草、害虫、鼠、鱼等,铲除了隐匿敌害的大本营,杜绝了跑漏水现象,节约水、肥、药及人工。同时,渠上加盖,形成坚实路面,水口可安装自动控制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田作业环境,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提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第一产业,始终处于主要地位。多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始终占据国家投资的大比重,在投资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成为发展的重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是9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摸索出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形成农业的持续发展,并且能够积极的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学习现代技术,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发展差异,我国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有股份合作社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广西蔗糖》1997,(1):33-34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作物组成,配制、熟制与种植方式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及养殖业、加工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是农业生产系统的核心内容。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种植制度也不例外,任何一种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从上到下,历年来一直存在着条块分割状况,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的布局和设置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极其重视。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必在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状况。地区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也有必要予以调整。按农业经济的特点,设立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和行政区域性的地区中试基地,是地区农业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4.
方玲  吕立哲  金开关  赵丰华  郑杰 《茶叶》2011,37(3):133-136
茶产业是信阳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对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阳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本文根据GEM模型从基础、主体、市场三个方面对信阳茶产业竞争力做出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棉区是我国纬度最高地区的植棉区,棉花生产的发展对当地纺纱厂用棉和民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该棉区的棉史作了回顾,并对今后再度发展棉花生产的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尤其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马铃薯作物上的应用,使马铃薯产量直线上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在南方部分地区由于种薯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高温条件下贮藏,次年春播种植往往出现“次生块茎”,不出苗或植株明显矮化等现象而导致严重减产。由于种薯退化原因和种薯当地留种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使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多年来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不同贮藏方法,高海拔山区建立种薯生产基地,不同种收期留种,北薯南调及茎尖脱毒…  相似文献   

17.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及产地选择标准,从品种选用、育苗、整地移栽、施肥、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阐述了其生产操作要求,以达到合理利用盘锦地区的农业资源,更好地指导当地水稻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驻大麦4号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模式,通过不同配方施肥,不同播期、播量,经过3年交叉分步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筛选出一套7500kg/hm^2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最佳农艺方案,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对不同推广地区提出参考意见,以便提高当地的高效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种植的环节中存在着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盲目施用的情况,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业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农膜的使用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管理,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一些地区水稻生产环境的原始状况,提出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造水稻田问水渠,改土建为混凝土预制,变V型为凹型加盖板,除掉水渠两侧培土等措施。结果,渠内外壁不生杂草、害虫、鼠、鱼等,铲除了隐匿敌害的大本营,杜绝了跑漏水现象,节约水、肥、药及人工。同时,渠上加盖,形成坚实路面.水口可安装自动控制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田作业环境,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