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黄矮病(BYD)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遍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_1及F_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对亲本、F_1及从每个杂交组合获得的72个F_2单株所产生的P_3品系作了分级鉴定。耐病亲本间杂交后无分离.耐病和敏感亲本杂交所得F_3品系的分布符合单基因分离比例。作者断定Anza及其它9个小麦试材的耐病性是由一普遍存在的、部分有效、部分显性Bdv 1基因所致。Bdv 1可能来源于巴西的栽培品种Frontana.由于它广泛地存在于许多ClMMYT小麦中,所以可能是一持久抗源。  相似文献   

2.
美国堪萨斯州的土传花叶病毒病(WSBM)是冬小麦的一种严重病害.该病原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 Led.)传播的.该病自1952年开始在堪萨斯州流行以来,已蔓延到占该州三分之二面积的东部地区,而西部三分之一地区却极少发生.在过去的7年中估计该州因此病平均每年减产小麦3.37亿公斤.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太平洋西北部地区,自1961年以来迄今的15年间,条锈病造成的损失严重。1981年柯克利和拉英报道了气候变化对小麦条锈病流行频率和严重度的影响。他们在华盛顿州的普尔曼根据冬季积温(负温度日NDD)或者季积温(正温度日PDD)提出了一个预测冬小麦品种Gaines和Omar上条锈病发生的模式。例  相似文献   

4.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ominum(Ronda-ni)是危及美国堪萨斯州小粒谷类作物生产的害虫。1980年秋,堪萨斯的许多麦田遭受麦二叉蚜为害,加之这年冬气候异常温和,麦苗受旱,因此80年11月至81年1月当地麦田麦二叉蚜为害严重。笔者于1981年1—3月在堪萨斯州的南哈钦森的小麦田中设了三个试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小麦资源,以禾谷孢囊线虫保定群体为试虫,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41份来自CIMMYT的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分别采用室内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法测试了27份国内冬小麦品种和1份饲用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41份CIMMYT小麦品种(系)中,2个属高抗,7个属中抗,其他均属感病。所有参试的国内小麦品种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中均表现为高感。比较三种不同小麦品种抗孢囊线虫鉴定方法,室内接种鉴定比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且简便易行,鉴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最易识别的,使用最广泛的谷物生育阶段记载法,是由FeeKes起草的、Large作了说明和修正的记载法。这个记载法按照谷物的主要形态阶段,从出苗到成熟依次分成1到11个阶段。有些关键性阶段,还附有一至二个数字。Fee kes记载法不仅适合西北欧的小粒谷物,特别是小麦,也适合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的小麦、大麦、燕麦和水稻。然而,生育阶段很可能因地区和作物而异,因此为西北欧的条件而制定的这个记载法不一定适合其它地方。同时,Fee kes记载法不适用于计算机贮存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二)冬小麦美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0%。冬小麦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东部的俄亥俄盆地和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这三类地区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和栽培技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有色二孢属菌颈腐病(有色二孢属菌病,颈腐),在美国南部花生产区间隔性的严重发生。据报导南非、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以色列都有此病发生。这种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腐生或寄生在多种作物上。D·gossypina能使花生种子产生病害(种仁内部病变),亦可侵染柑桔、甘薯、桃、紫苜蓿、茶。 Garren与Wilson在未鉴定病原前定的普通名称叫“颈腐”(Collar rot)。他们认为是一种真菌所致的病害。他们认为冠腐病不是美国花生的主要病害,颈腐病在前几年已有发生。1965年美国花生因颈腐病和冠腐病减产1%。报导说,严重的地方减产25—50%  相似文献   

9.
馒头是小麦在中国的主要最终利用产品。为获得和保持馒头市场,美国生产的小麦需要具有稳定和优良的品质。本研究旨在确定由于小麦基因型及其种植环境不同而引起的中国馒头品质的变化。16个小麦品种在3个地点种植2个生长季节。馒头品质由体积(cm~3)、流变值(g/cm~2)、外观评分和内观评分来确定。它们的变异性是通过方差分析确定的。基因型和环境均严重地影响馒头品质.软白冬小麦品种Dusty所有4项品质指标均优良稳定。其它品种或具有优良品质或具有良好稳定性,但不是所有指标性状均表现优良。基于以上结果,确实适于制作中国馒头的品质优良而稳定的小麦品种,这种品种无疑会保持或扩大美国小麦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Conway县,从软粒红冬小麦植株上分离出引起小麦褐斑病的德氏霉菌(Drechslera trltici-repentis).检验表明分生孢子长45-200μm,在琼脂培养基上,基部细胞呈圆锥形.在自1986年以来实行免耕和夏季休闲的81ha麦田中,该病腊熟期发病株率为95%,旗叶发病严重度为病斑占叶面积的1-10%之间.1989年因病害产量仅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业部和丹佛大学研究人员,研制了一个予测小麦条锈病的统计模式。五年来,科学家利用该模式准确地测报了美国西部6个州冬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发生情况。他们认为此模式也能用于春季谷类作物,并可在全球沿用。华盛顿州普尔曼市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研究人员罗兰·  相似文献   

12.
为给高效运用美国小麦品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采用68对SSR引物对引自美国的44份冬小麦品种和我国黄淮麦区的44份冬小麦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美国品种中共检出52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67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50~0.937,平均为0.625;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3。在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出31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4.603个等位变异;各位点PIC值变幅为0.094~0.877,平均为0.564;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表明美国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我国黄淮地区冬小麦品种。美国小麦品种A、B、D基因组的平均PIC值的大小顺序为B(0.683)D(0.678)A(0.541),黄淮麦区小麦A、B、D基因组的平均PIC值的大小顺序也为B(0.630)D(0.546)A(0.525),美国品种与黄淮麦区品种B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均显著高于A基因组和D基因组。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处可将88个小麦品种聚为8类,且70%以上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地域来源吻合,表明SSR分析结果能很好地将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棉花病害损失估计委员会报道,美国1989年棉花因病害造成的损失约129万包,损失率为9.6%。在病害发生严重的田纳西和路易斯安那州,病害损失分别高达24.2%和20.0%。在整个棉花病害损失中,苗病损失占38.5%(1989年损失皮棉48万包,占3.7%)。  相似文献   

14.
一、发生和防治概况 我场自1954年开始建场以来,曾开垦丘陵红壤荒山,新播茶园14,000余亩,在茶树栽培过程中,曾发生煤污病、白斑病、茶小黄卷叶蛾(群众称卷叶虫、小青虫)、扁刺蛾(洋辣子)、白毒蛾(毛虫)、簑蛾(袋袋虫)和叶蝉等十多种病虫害,但近年来以茶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 fasciata Walsngham)发生较为严重。1961年以前,因茶棵较小,夏秋有时干旱,茶小黄卷叶蛾发生较轻,茶丛受害率20~60%;最近三年,雨水比较匀调,茶棵长大,  相似文献   

15.
前言据报导,自然选择能显著改变小粒谷物的异质群体。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生存优势与繁殖效率有关,而在纯种栽培条件下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较小。Khalifa等曾报导过种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品种混种群体,产量明显下降。他们认为,在选择之前应特别注意排除基因型之间竞争作用的影响。Khalifa等报导了过去研究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的杂种集团世代,发现从F_2—F_(?),高秆植株逐步增加而矮秆植株不断减少,但是和品种在混播的条件下的结果相反,杂种集团由F_2—F_(?)的籽粒产量却不断增加。在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中也有类似的报导。Tennings等亦报导过,若与竞争性的高秆植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Sch-w)Petcn〕在我国主要是以禾谷类镰刀菌(Fusarium gruminearum Schw)为主要侵染原的一种病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和东北北部春麦区为害严重。近年来我国内蒙、河南、陕西等省区的部分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闽北内陆山区小麦抽穗、扬花期正值阴雨连绵,气温上升的霉雨季节,加以山区雾多湿度大,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繁而又严重。从1973——1986年的十四年中有十二年是大发病年,二年是中度发病年。大流行年份病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群  于欢  侯雯嘉  付伟  耿婷  陈长青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0):1363-1372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我国黄淮海地区1990-2009年10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05个农作物生长发育观测点物候资料,以及历史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近20年内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生育期及产量变化特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进程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最高温度(Tmax)、平均温度(Tavg)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059、0.058和0.062℃。近20年黄淮海地区由于冬小麦播种日期推迟,抽穗和成熟日期均提前,营养生长期(播种到抽穗)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41d),生殖生长期(抽穗到成熟)延长(平均每年延长0.24d),而整个生育进程平均每年缩短0.17d。黄淮海地区20年中冬小麦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采用非线性法面板模型分析表明,除山东省外,Tmax、Tavg和Tmin升高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正效应,主要原因是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增加了灌浆结实时间,以及气候变暖促使冬小麦有效分蘖增加。Tmax、Tavg和Tmin每升高1℃,小麦增产0.62%~4.78%。山东省冬小麦产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海洋性气候带来的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D.A.Gre- aves等报道,用空中摄影技术对冬小麦受黄矮病(BYDV)的危害进行鉴定,可取得比地面实测更客观的资料。1977年在英国东部对成熟和未成熟的小麦进行了航空摄影,其鉴定方法和取样单位与常规鉴定法相似。这些取样的照片对BYDV和煤污病(Cladosporium Spp.)的发  相似文献   

19.
据Roland G.Timian 报道,小麦条纹花叶病(WSMV)是美国产麦带中部和北部的一个严重问题。1978年该病在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某些田间,引起了100%的损失。Timian曾用WSMV对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的接种试验,发现在Olaf,Coteau,Sinton,James,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造成了苏联许多地区,其中包括库班地区小麦产量的惨重损失.目前这一病害的病原茵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March真菌形态的形成正在急剧发展,摆在育种家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培育出抑制这种病害大发生的小麦品种.本研究旨在对来自北哈萨克和乌克兰区域内化有希望的66个抗当地病原种群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研究.在试验小区的行间补种感病株(20株/m~2)m造成发病环境来评价品种的抗性.根据?(1980)标准确定试验材料的感病程度(%),植株感病型(级)根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