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减源缩库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利用源库差别大的两个玉米品种,研究了“源”和“库”与玉米产量之间关系,剪叶(减源)和剪穗(缩库)处理的两年资料表明,减源缩库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由此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应增源扩库。  相似文献   

2.
李明  王刚  蒋慧亮  王成伟  刘钢 《玉米科学》2006,14(6):017-022
本试验采用4个品种(四单19、本玉9号、DH808、DH3149),2种密度(52500株/hm2、75000株/hm2),并在吐丝期分别进行减源限库处理,研究源库限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降低了单株叶面积,也降低了单株干物重。限库处理因库容减少,使得干物质略有增加,但不同品种对源库处理反应不一致。限库处理导致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减源处理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减源限库处理导致平展型玉米子粒的脂肪含量增加,而紧凑型品种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减源处理导致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限库处理的影响相反,导致淀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穴4株(A1)、5株(A2)、6株(A3)和7株(A4)4个水平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B1)、30 cm×12 cm(B2)、30 cm×14 cm(B3)和30 cm×16 cm(B4)4个水平,分析不同密度下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穴株数条件下,A3处理显著增加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蜡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产量,且产量较其它处理增幅2.34%~10.87%。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随穴株距增加而降低。穴株数与穴株距交互作用下,各处理组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或显著互作效应,以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处理组合(A3B1)效果最佳,产量达9 291.25 kg·hm-2。在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产量与抽穗期茎鞘干重、叶片干重、生物产量和成熟期每平方米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蜡熟期茎鞘干重、单株粒重、每平方米基本苗数和株高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A3B1)处理组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龙粳31高产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单8806玉米品种9个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陕单8806夏播高产适宜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群体库源比值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库源比值大于1.5时(75 000株/hm2),源供应能力开始下降,产量显著减少。吐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5.1左右时,群体内各层透光率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前期的群体光合势增加,当密度过大时,吐丝25 d后的群体光合势下降。因此,合理密植、保证适宜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库源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是获得高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玉米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和江苏扬州4种截然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春播试验。采用多花型的掖单13和中花型的鲁玉10两个品种,于开花期间分别剪去1/2叶片和1/2果穗。试验结果表明,减源(剪叶)和减库(剪穗)都对产量造成巨大损失,但相比之下,减库对产量影响比减源更大。减源对产量影响呈多花品种>中花品种,减库对产量的影响则反之。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N量的增加,永良4号经济系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内麦19呈增加趋势.经济系数高,经济产量均相对较高。粒叶比随密度、施N量、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叶面积相近的情况下,粒叶比高的产量高。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疆春玉米源库性状的群体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在不同密度下单株及群体的源库性状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源性状的调节能力较弱,且随生育进程的发展和群体压力的逐渐增加,叶面积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种植密度对主要群体中后期的光合面积、光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群体的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种植密度增加对库性状的影响主要是削弱了库器官的建成(结实粒数)和充实(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冠层结构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试验对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下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夏玉米品种均在低中密度下冠层透光率较高,源库性能较优。在低中密度下LAI发展动态合理,叶片Pn较高,并且在中密度下群体粒数、群体粒重和子粒品质较高。早衰型品种CF008成熟期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高密度下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保绿性较好的品种金海5号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高密度下库容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郑单958中密度下成熟期LAI、粒叶比和子粒产量均较高,源库关系协调,但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下均表现为库容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高产玉米中淀粉积累速度最大,蛋白质积累速度最小.从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看,油分积累最快,蛋白质的积累最慢.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重量差别较为明显,其中处理2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重最大,处理12的蛋白质含量低,而且单粒蛋白质重最小,产量水平高的处理8和10居中.淀粉含量及油分含量在处理间的差别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多雨年寒地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传永  赵明  董志强  张宾  朱平 《玉米科学》2007,15(1):088-091
研究了多雨年间不同熟期品种四密25与郑单958在覆膜条件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高于露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品种间茎、叶、鞘等玉米器官干物质转移量与转移率存在差异,转移率四密25>郑单958,转移量郑单958>四密25;覆膜条件下玉米产量高于露地栽培产量,而且郑单958>四密25。中熟品种产量受覆膜影响小,晚熟品种覆膜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吉单35为试材,在67500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高产玉米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先玉335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吉单35.群体粒数多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百粒重高是玉米高产的保证.受精花丝数多、败育粒数少、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子粒形成关键期干物质积累多、单粒干物质供应充足是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还发现,群体粒数和粒重的协调有赖于源库水平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张丽丽  王璞  李少昆  景希强  刘旭  杨海龙  付俊 《玉米科学》2015,23(1):139-142,148
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密度配置研究春玉米生育进程、物质生产水平以及产量构成,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辽东南地区产量及生长特性,探讨提高产量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丹玉405等稀植大穗型晚熟品种在3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郑单958、农华101等紧凑中熟、中晚熟品种在45 000~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密度增加,各品种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龙粳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与密度对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蘖肥氮用量、密度因素与叶面积指数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肥氮用量、蘖肥氮用量显著影响颖花量,所以适当增加基肥氮用量、蘖肥氮用量、密度都会提高源库质量;源库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颖花数增大会有效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寒地高肥条件下玉米氮磷钾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明  裴占江  张明  于琳 《玉米科学》2010,18(1):121-125
对高肥条件下6个玉米品种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随着玉米的生育进程,氮和钾含量总的趋势是逐渐降低,而磷含量围绕一个值上下波动,单株氮磷钾的积累均可以用逻辑斯蒂方程来描述。氮和钾的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由于最大值出现较早,表明钾素积累快于氮素(抽雄前),而磷素的积累速率明显低于前两者(吐丝后),而且品种间存在差异,部分呈单峰曲线,部分近似线性,表明后期积累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公顷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和产量由低向高转变过程中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根据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将不同品种类型分为增穗增产型、增穗和穗粒数增产型、增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型、全能增产型等。提高玉米产量应根据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和品种的增产类型,相应的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氮肥施用量对超高产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施用过量的氮肥会造成植株贪青徒长,使生育后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影响产量。施氮量300 kg/hm2为试验区最适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