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剂是对人和环境友好的安全型细菌杀虫剂。目前Bt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但因使用剂量较大,导致防治害虫时费用过高。若在生物防治中使用超高效的细菌杀虫剂,就可降低其使用剂量。Bt 00-50-5菌株是从美国引进的高效杀虫菌株,其晶体蛋白的特征分析尚未完成,其毒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也未进行。本项目即将开展如下研究:(1)先用具有特异性杀虫功能的Bt 00-50-5菌株进行发酵,继续完成对防治中国害虫防治效果的评价;再分析细菌的编码杀虫毒素基因和毒素  相似文献   

2.
以武夷山和福州森林公园采集获得的30份新鲜水样为材料,分离获得5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野生菌株.为了解这些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杀虫晶体蛋白等研究,并对白纹伊蚊(A edes albopic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两类靶标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LLW1对白纹伊蚊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较正死亡率可达95.5%.经PCR扩增,发现该菌株含有cty2基因.但这5个野生菌株对棉铃虫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素。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 h AFC50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 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 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 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棉花研究与发展公司资助 CSIRO研究棉铃虫是否对 Bt产生抗性 ,研究者了解到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小菜蛾已对喷洒的 Bt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随后的研究表明 ,多于 2 6种害虫对 Bt蛋白产生了稳定的抗性。建立了来自田间和实验室棉铃虫群体的一个实验室群体 ,新孵化的幼虫取食Cry1 Ac蛋白晶体和 Bt孢子 ,选择 1 6代后 ,大多数快速生长的棉铃虫对晶体和孢子混合物已产生了抗性。 2 1代对 Cry1 Ac的抗性是 1~ 1 2代的 5 0多倍 ,是实验室敏感群体的 30 0多倍。当把一龄幼虫放到长大的抗虫棉棉株上 ,它们可以取食并完成幼虫的发育 ,而来自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前常用的抗植物虫害基因主要有苏芸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简称α-AI)基因等。苏芸金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形成孢子细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可产生伴胞晶体,它由一种或多种蛋白组成,具有高度特异性杀虫活性,这种蛋白被称作δ-内毒素或杀虫结晶蛋白(简称ICP)。ICP通常以原毒素形式存在,当昆虫取食ICP后,在昆虫的消化道内,原毒素被活化,转型为毒性多肽分子,导致昆虫死亡。目前已将不同Bt株系的不同类型ICP基因转入多种作物,如烟草、番茄、玉米、棉花、苹果、…  相似文献   

6.
石春华  朱俊庆 《茶叶》1995,21(4):35-37
试验结果表明,虫螨光对茶尺蠖幼虫具有很高的药效,对3龄幼虫的LC50为0.36±0.4mg/l,LC98为3.51±0.91mg/l。使用3.0~3.5mg/l浓度,2~3天后3、4龄幼虫死亡率达100%。紫外线对虫螨光的杀虫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30W紫外线灯管下50cm处照射5分钟,杀虫效果明显下降,照射10、20、40分钟则极显著比不照射差。田间使用时应尽量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喷洒,以充分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7.
山蒟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蒟对椰心叶甲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旨在丰富防治椰心叶甲的植物源农药。采用胃毒法测定山蒟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及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山蒟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LC50为3.871 0 mg/mL;对成虫为11.496 5 mg/mL;采用触杀法测定山蒟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对卵孵化抑制LC50为4.768 5 mg/mL,山蒟抑制卵发育到1龄末幼虫的LC50为3.766 7 mg/mL。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可抑制椰子茎泻血病菌和杀小菜蛾幼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WENCHANG-BT20;经cry基因的鉴定明确了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La、cry1Ai、cry1Ac、cry1Be、cry1Ka、cry1Ia、cry2Ab基因。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晶体蛋白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为0.088 μg/mL(95%置信区间为0.046~0.127 μg/mL);该菌株对椰子茎泻血病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培养5 d后,抑菌圈直径为22 mm。  相似文献   

9.
王欢  丛斌  董辉  刘彦群  杨吉 《玉米科学》2009,17(6):109-111
利用从全国采集的土样中收集到的28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分离并筛选出28株高毒力共生菌菌株,对高毒力菌株的杀虫毒素进行初步提取,并以亚洲玉米螟和玉米小斑菌作为供试昆虫和供试真菌,对其杀虫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生菌毒素对两种病虫害均有一定的胃毒活性和抑菌作用,其中菌株5-5B毒素的杀虫抑菌活性最为明显,处理后120 h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43.70%,抑菌圈直径为34.00 mm。  相似文献   

10.
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mg/L。对椰心叶甲卵也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20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差,其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23.68、16.24mg/L。  相似文献   

11.
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产生的纯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的Pa2代59个株系进行了分析,调查了的株高、穗位、果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其中有11个株系(约占18.64%)表现整齐一致。讨论了纯系的纯合性、遗传稳定性以及配合力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儿茶素富集和EGCG单体纯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星海  郭碧花  沈生荣 《茶叶》2002,28(3):136-137,144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产物,将绿茶提取物或茶多酚先经乙酸乙酯,氯仿两种试剂多次富集和脱除咖啡因和色素,得儿茶素总含量不低于95%的茶多酚,再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得EGCG单体,用ESI-MS和HPLC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其纯度均大于96.7%,得率为23.86%,回收率为71.25%。  相似文献   

13.
光合菌肥原液与水配成1:1的稀释液拌种,装塑料袋封口12h后播种。移栽前、返青前、抽穗前用120~150倍液各喷两次。秧苗百株干重增加1.4g;根增加0.96条;千粒重增加1.6g;产量增加48.8kg/667m~2。光合菌肥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水稻的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4.
Goodearth是美国花草茶品牌的开拓者之一,1988年,Goodearth开始制作袋泡花草茶在加利福尼亚销售,如今,Goodearth已经有超过25种口味的拼配花草茶,并且销售到英国、中国、印度等国家。其产品有一种自然纯正的草本味道,不仅因为其主要产品是各式花草茶,还因为其设计给人带来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自然风。Goodearth原料都选择高品质茶叶,其品牌本身也奉行一种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用环保的茶罐和金字塔形茶包,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另外,它热情而贴心的交流态度也为品牌带来更多关注和黏度。  相似文献   

15.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 a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养分存留量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坡和下坡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16%、19.39%;各个坡位养分归还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杉木纯林,混交林下坡的养分归还量最大,其次是上坡,再次为中坡;中坡和下坡养分吸收量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29、1.49倍;同一坡位同一林分的养分归还比表现为:N〉P〉K,说明养分N在两林分中的循环能力最强。混交林在上、下坡的归还比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60.0%、104.55%,而二者在中坡的差异则较不明显,混交林养分归还比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说明混交林下坡的养分循环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PZ-2-2-2-2-1紫色糯质玉米自交系,是从一个杂合的紫色糯质玉米地方种中经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PZ-2-2-2-2-1×1241紫-8配成的烟紫糯3号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果穗大,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连免高桩抛秧的优势连免高桩抛秧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的一项秸秆自然还田超简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稻麦(油 )连续免耕 (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 )的基础上 ,收小麦 (油菜 )时只收麦穗 (油菜果枝) ,然后在留下的高桩小麦 (油菜 )秆间抛秧 ,利用秸秆改良土壤从而弥补常规免耕的缺陷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土壤长期免耕 ,使作物持续高产高效。自1999年以来 ,连续设置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同时省内许多地方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即优质、高效、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8.
李怡  罗学刚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90-91,109
以盐酸、聚丙烯酰胺(PAM)为分离、絮凝试剂,通过二因素实验,利用方差分析对快速絮凝分离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苎麻脱胶黑液实现快速絮凝分离的最佳分离条件为分析纯盐酸4%,PAM2%,此时絮凝率达到80.02%。处理后废液色度、污染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闵彩云  贾尚智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毛迎新 《茶叶》2010,36(4):208-209,212
以龙井43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比试验育成茶树新品种20-3-2。经多年的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20-3-2一芽一叶期、制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CK)相仿;氨基酸含量4.1%;鲜叶产量比CK增产72%;抗性强。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对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关犍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示范,总结了“一增施、二示范、三改革、四推广、十统一”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指导。实现了667m^2 200kg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