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及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2.
优质超级杂交稻五优308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的产量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高产栽培途径应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争取单位面积内足够的有效颖花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不同播种期对北方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以辽优9952、吉粳88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播期对水稻的影响,并探讨积温与稻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辽优9952产量及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每穗成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0.838~(**)),每穗成粒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0.964~(**)),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播期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变异差异显著。产量、穗数和每穗成粒数是变异系数较大(14.45%,14.45%,12.81%)。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对7个早籼稻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高于常规稻,平均较常规稻高10.0%。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总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其中,总颖花数贡献最大,结实率次之,千粒重作用最小。随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陵两优106表现最高,金早47表现最低。干物质总积累量和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与总颖花数和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相关度高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综上所述,台州地区早稻生产宜选用两系杂交早籼稻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生产中注重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更有利于早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收集不同熟期、不同类型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对亲本分别按不同性状进行聚类,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亲本配组,杂种的性状一般表现为中间类型;2)亲本的抽穗期、株高对杂种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单株颖花量等多数产量性状无明显影响。亲本的穗粒结构对杂种的穗粒构成有明显影响,多穗型亲本间配组,杂种每穗总粒数及单株颖花量、产量潜力均较小;大穗型亲本间配组,杂种每穗总粒数及单株颖花量、产量潜力均较大;3)以多穗型不育系与大穗型恢复系配组,产量较高,是现有亲本配制杂交粳稻一种较好的配组方式;4)直立穗不育系与弯曲穗恢复系配组,杂种单株颖花量最多,产量潜力最大,而且株叶形态较好,如筛选到结实率高的组合,该配组方式的杂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利用近二十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每666.7 m2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天教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千粒重、灌浆时间和每666.7 m2产量则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敖以及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与抽穗期提前导致灌浆时间、穗粒数以及千粒重的增加有关.文中还对今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在产量三要素、株型结构和热期等方面的遗传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铜含量100、200 mg/kg处理对水稻株高、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和抽穗期几乎没有影响,土壤铜含量达到400 mg/kg及其以上时,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株高显著变矮、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显著变少、抽穗期显著推迟;(2) 土壤铜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低于CK,且随着土壤铜含量的提高水稻产量下降幅度显著增大;(3) 土壤铜含量100、200 mg/kg处理使水稻减产是由于每穗颖花数减少所致,土壤铜含量400 mg/kg及其以上处理使水稻减产是由于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共同减少所致;(4) 土壤铜处理使穗数减少主要是由于返青活棵慢、分蘖发生迟、高峰苗少所致,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是由于抽穗期单茎干物质量小和单位干物质量形成的颖花数少所致;(5) 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经济系数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土壤铜含量达到800 mg/kg及其以上时经济系数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两优616作烟后稻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军 《中国稻米》2015,(2):83-84,86
两优616是目前武平县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本文对其作烟后稻种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及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有效穗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促进足穗大穗,确保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对产量的影响,以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南片的4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TS标记对Vrn-A1、Vrn-B1、Vrn-D1、Vrn-B3四个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探讨春化基因显隐性组成与品种的冬春性、抽穗期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均含有光周期非敏感型等位变异Ppd-D1a.各显性春化基因中,Vrn-D1的出现频率和含有其的品种(系)数最高(38.1%和16);Vrn-A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B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春化基因组合中,vrn-A1+ vrn-B1+ 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A1+ vrn-B1+ Vrn-D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小麦可以正常成熟的前提下,对产量等性状有正向作用的最佳春化基因型组合为Vrn-A1+vrn-B1+ vrn-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