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产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在高产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减弱,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肥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品种冬小麦穗数的增加,每公顷施180kg化肥氮(无有机肥)时表现最好,而后随着氮肥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少。穗粒数与氮肥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一般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用量增加,小麦开花期推迟。  相似文献   

2.
小麦和大麦基因型对透光和野燕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稳定产量潜力和减少投入,谷类作物育种者筛选出抗病抗虫的性状,从而通过对抑制杂草发育的生长习性的选择,有可能培育出对杂草蔓延耐性增加的品种,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小麦和大麦是否在减少行间透光和抑制野燕麦生长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依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在春小麦,冬小麦和春大麦的内部存在着行间太阳光透过的显著遗传变种,7个被研究的试验圃中4个的株高与透光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相近而允许透光量不同的6个大麦系和6个  相似文献   

3.
早雀麦常引起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冬小麦产量大幅度减少,运用休闲和播前耕作等常规调控措施效果不大。本文在Lethbridge,AB进行的3年试验研究,目的是确定冬小麦品种高矮不同与旱雀麦在生长习性方面存在竞争能力之差异。单因子处理包括生长在冬小麦品种Norstar、Redwin、Archer和Norwin中每平方米0、10、50和200株旱雀麦。所测年份中,旱雀麦都降低了所有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但各品种之间减产的幅度不同。旱雀麦造成半矮秆品种Archer和Norwin的产量损失较高秆品种Norstar和Redwin大于14%—30%。品种之中这种不同的反应部分是由于对光照的竟争所致。Norstar和Redwin在大部分生长季节遮盖着旱雀麦,而Archer和Norwin却时常受到旱雀麦的遮蔽。后作中种植更具竞争性的冬小麦可以增产,并降低旱雀麦密度。因而,运用竟争性的冬小麦品种应当是综合防除旱雀麦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伏尔加河流域,冬小麦的高产及稳产性首先取决于品种自身的适应性,即对急剧变化的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当地选育的草原生态型品种虽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产量潜力不高.  相似文献   

5.
我区要提高秋菜产量是很有潜力可挖的,值得引以重视和争取的,应如何从管理技术措施上争取提高秋茶产量,浅谈几点:1、适时除草施肥;夏暑前后茶园易长杂草,特别是水每、技奖等带刺的杂草,采茶妇女不愿进去采摘,既减少夏菜的产量又影响了秋汗的萌发,并造成与茶树争光夺肥、严重影响秋茶的产量。因此应及早除草,即在夏茶后结合残耕,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茶园内的杂草,以防病虫害发生,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秋菜芽萌发,增加产量。2、加强水管,创造生态条件:秋茶期间,天气热,气候干燥,茶园蒸发量大,对茶树生长极为不利,严重降低茶叶…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按照农业发展的要求,苏联育种工作者的新任务就是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根据国内外冬小麦育种的丰富经验,考虑现有冬小麦品种在产量和籽粒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又拥有种  相似文献   

7.
灌水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研究水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鲁麦22和烟农15两个品种,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设置了“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处理A)、“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灌浆水”(处理B)和“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麦黄水”(处理C)三种灌水处理,研充不同处理下的冬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浇灌浆水的(处理B)对两品种的籽粒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仪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浇麦黄水(处理C)后两品种籽粒的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均显著降低,粉质仪指标也显著变劣;(2)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鲁麦22的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以处理B最高,处理A次之,处理C最低;烟农15粒重和籽粒产量表现为处理A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C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前言土壤因素是各地冬小麦生产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由于作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和适应气候的能力,其生育性状往往随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有效养分状况而转移。虽然缺乏氮、磷、钾可能限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随着高产品种的不断引种,硫、锌、锰、铜的缺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针对多穗型品种在高产奈件下分蘖成稳率高、穗粗重较低的特点,采取在拔节期追氮的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达到穗粒数增加、粒重提高的效果;大穗型品种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以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致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稳定产量潜力和减少投入,谷类作物育种者筛选出抗病抗虫的性状,从而通过对抑制杂草发育的生长习性的选择,有可能培育出对杂草蔓延耐性增加的品种。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小麦和大麦是否在减少行间透光和抑制野燕麦生长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依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在春小麦、冬小麦和春大麦的内部存在着行间太阳光透过的显著遗传变异,7个被研究的试验圃中有4个的株高与透光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相近而允许透光量不同的6个大麦系和6个春小麦系被用来测验对野燕麦的抑制作用,大麦与野燕麦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麦,前者的燕麦生物量和种子产量是后者的一半,大麦系允许透过的光量比小麦的少43%。野燕麦的生长性状在作物内系间也存在显著的变异。在大麦中,野燕麦生长与透光的高度正相关表明,选系有助于野燕麦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