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近30年国家和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30年参加国家和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情况,并对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减轻白叶枯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近年来在仙居县呈上升流行态势,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新的耕作栽培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笔者系统调查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侵染循环和影响因素,探明了病害再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之一。控制白叶枯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育抗病品种。一直以来,生产中利用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其抗性基本上都是由主基因控制,然而由于白叶枯病菌的小种专化性,携有垂直抗性基因,特别是单基因的品种容易丧失抗性,所以只有采取基因轮换、多基因聚合等方式才能有效防止抗白叶枯病品种丧失抗性,而不断进行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发掘则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本文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改良水稻抗白叶枯病方面的进展;最后鉴于目前在利用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选育的7个地方稻新种质进行了自然诱发病圃鉴定及田间喷雾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恢复系海恢1558抗稻瘟病和三化螟,中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海恢227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红米海农红1号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  相似文献   

5.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2):55-57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维管束细菌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首次选用10亿活孢子/g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采用叶面喷雾、灌根、喷雾+灌根等3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灌根的组合处理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到90.49%,其次为灌根防治效果较好,可达到86.65%,该菌剂同时可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并提高水稻产量,处理后的叶面和根系周围土壤的有益菌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菌落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法收效甚微,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途径。截至目前,从栽培稻和野生稻中鉴定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有40个,其中32个已被定位,9个已被分离克隆。本文对这些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了介绍,重点对这些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宏伟 《北方水稻》2011,41(3):55+60
介绍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水象甲、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影响水稻产量的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以保障水稻优产、高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 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水稻区试抗性鉴定结果为依据,对1985-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认)定的282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析.在审定的205个杂交稻组合中,表现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组合有30个,占14.6%,表现抗或中抗稻瘟病的组合有9个,占4.4%;在审定的77个常规稻品种中,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品种有23个,占29.9%,抗或中抗稻瘟病的品种有19个,占24.7%.说明湖南杂交水稻抗性育种水平急需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8年建立了以水稻白叶枯病菌单克隆抗体为第二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虽然具有灵敏、精确、简便、快速的优点,但用于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种所带的微量细菌,灵敏度仍然不足,存在漏检现象。因而,我们对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种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pV.Oryzae)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特别在沿海平原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尤以晚季发病重于早季,倒种品种、杂优稻发病重于常规晚稻品种。为了明确白叶枯病对水稻为害的损失程度,分别对受害不同程度的稻株进行收割、考种测定,为防治白叶枯病和估产损失程度提供依据。供测品种: 常规晚稻品种广矮2号和倒种珍珠矮品种,在长乐县鹤上村种植面积都在50亩以  相似文献   

12.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伦友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转导超级杂交水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的中野5112、中野5114、CBB23等具有高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材料,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3基因转导到超级杂交水稻恢复系、保持系和光敏核不育系.并配制出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就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转导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刘琼 《杂交水稻》1998,13(5):26-28
通过10余a对1125份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的试验,鉴别杂交稻不同组合及其双亲间的抗性遗传模式,认为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种质通过亲子传递在杂交水稻上能够得到直接而有效的利用。同时,对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利用以及抗性鉴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与病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由黄单胞杆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导致水稻产量减少的主要病害之一。控制白叶枯病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隐性抗病基因xa5是重要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通过构建显性及隐性xa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Xa5和PGEX-4T-1-xa5),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0.2 mmol/L IPTG 28℃ 诱导4 h,表达显性Xa5和隐性xa5蛋白;结合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是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最后利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将蛋白纯化,为后期研究xa5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572-572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集国内外学者一个多世纪来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理解与认识,系统整理、分析和概括所积累的大量的从基础理论到对应策略的发展的论文和资料,对之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下,水稻遭受病虫害情况愈加严重。本文综述水稻若干常见抗病虫害基因的研究概况,包括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抗稻飞虱基因等,并对此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噬菌体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品种,是公认的防治水稻白叶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水稻抗性基因单一,容易导致对该病抗性的脆弱;化学防治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急需探索一条有效、安全、廉价的新途径。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利用噬菌体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结果显示。特殊的病原噬菌体能够显著地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保持先B和天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育种材料P59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农艺性状表现和田间接种抗性鉴定,育成2个含有Xa23基因且抗白叶枯病的保持系先抗B和天抗B,再分别与先A与天A测交、成对回交,育成抗白叶枯病水稻不育系先抗A和天抗A,于2013年9月通过广西科技厅田间技术鉴定。这2个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农艺性状优良、异交结实率高和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出明显的白叶枯病抗性和产量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含抗水稻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IRBBL23为抗性供体,以感病Ⅱ-32B为轮回亲本,采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标记CP02662检测后代单株。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获得6个导入Xa23基因白叶枯病抗性单株,病斑长度为0.34~1.34 cm。利用均匀分布水稻染色体上的178对SSR引物,对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为96%~100%,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