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单产750kg/667m2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2001—2005年甬优6号在浙江温岭示范田间长相和稻米品质及产量看,甬优6号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龙稻6号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并通过几年时间对龙稻6号(哈99—245)高产栽培的试验,总结了龙稻6号在种子准备、苗床管理、适期移栽、本田施肥、除草及病虫防治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为龙稻6号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两优6号(新安S/安选6号)的双亲特征特性及在桂中秋制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疆春小麦品种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出丰产性好的耐热性春小麦品种,在花后15d至成熟期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了塑料棚高温处理下19份新疆主推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化,并采用产量指数、千粒重热感指数及容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千粒重降低,进而导致减产。新春6号、新春9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1号、新春33号和新春37号在高温及常温条件下的丰产性均较好,其中新春6号及新春37号丰产性突出。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2号、新春34号、新春36号、新春40号和新春41号。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2号、新春33号、新春34号、新春39号和新春40号。综合热感指数及产量指数,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及新春37号的耐热性较好,可作为耐热高产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新春40号丰产性较好,千粒重及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千粒重高,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亲本。新春41号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农民增产增收,201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管前镇建立6.8 hm2高产示范片,探索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甬优6号表现高产、稳产、抗病、米质优,其干谷产量达875.03 kg/667m2,比Ⅱ优明86增产16.56%。介绍了甬优6号在尤溪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2008-2010年,本课题组从湖南油茶86号、86-1号,赣引22-1号,赣引6-1号,凤凰油茶6号,赣引190号,岑软2号、3号,广西软枝油茶及越南油茶等1 0个有性油茶品种中初步筛选出优良油茶单株15个,同时对选出的优良单株进行了系统的性状调查研究。1试验结果1.1植株形态对入选的二年生单株母树进行了植株生长形态调查(表1),结果表明,树型粤油8号为灌木型,其余的为小乔  相似文献   

7.
徽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扬稻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武夷山市2013年引进作为中稻种植,表现丰产性好、后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米质优、口感好等优点。总结了徽两优6号作中稻栽培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超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6年龄桉树人工林间作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可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及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间作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2号柱花草、GC1581柱花草和Mineirao柱花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杂交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Mineirao和GC1581的呼吸强度高于CK;热研11号黑籽雀稗、热研10号柱花草、GC1581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硝化作用强度强于CK;热研9号坚尼草、杂交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10.
国稻6号机插栽培表现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稻6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超级稻组合,采用常规移栽法种植,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为适应机插栽培需求,200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笔者在临安市於潜良种场、藻溪九里畈开展国稻6号单季机插栽培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国稻6号机插栽培表现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