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稻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栽培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是以两段秧为基础,以旱育秧和软盘抛寄秧为特点,多种技术配套的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996年在临澧基点开始小面积试验,1997年全县共推广5333hm2。现将1997年晚稻研究、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和组合试...  相似文献   

2.
我县从19 83年开始试种杂交早稻威优35和威优98,三年来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3—3.5公斤,全生育期120—125天。由于生育期偏长,用种量偏多,致使杂交早稻难于推广。为了把杂交早稻尽快普及应用到生产上去,实现早稻高产,我们在1986年进行了杂交早稻威优49旱秧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经济效益 威优49旱秧栽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早二高”。 “一早”即成熟早。威优49育旱秧可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比水秧早播 5— 6大, 4日20日左右抢晴天移栽,比水秧早栽8—10天,在7月20日左右成熟,比水秧早2一S天。 “二高”是单产…  相似文献   

3.
早、晚季水稻采用塑料盘旱育秧抛植配套栽培技术,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文中介绍了早晚两季盘育旱秧的方法和抛秧技术及大田栽培管理措施。该技术是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1995~1999年,我县累计推广塑料软盘抛秧7.24万hm2,在几年的抛秧实践中,我们发现,秧苗抛植均匀度的高低,对产量影响很大。均匀度高,秧蔸之间地下部根系吸肥均匀,地上部株叶受光好、面积大,单株个体生长健壮、群体结构布局合理,有利夺取高产;均匀度差,即使单位面积内保证了高产所需的蔸数和苗数,也很难夺得高产。因此,提高抛秧均匀度,是实现抛秧高产、加速抛秧推广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均匀度差的表现1.秧蔸分布不均匀同一块田内,局部与局部之间秧蔸密度大小不一,有的2个盘孔的秧甚至3、4个盘孔的秧连在一起形成“核心禾”;而有的地方则出现0…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港市水稻生产中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出现的高温危害问题,通过生产调查提出了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受高温危害的表现状况;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受高温危害的特点与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港市水稻生产中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出现的高温危害问题,通过生产调查提出了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受高温危害的表现状况;软盘隔离层旱育苗受高温危害的特点与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淮北稻区应用密孔塑料软盘小苗抛寄与肥床旱育两种方式育秧,易培育适应本区高产需要的大苗壮秧。两种方式培育的秧苗在大田抛栽,不仅省工省力,且产量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秧抗性生理与结实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旱育秧苗电解质与可溶泄糖泄漏低于水育秧苗,束缚水、pro含量高于水育秧,因而旱秧比水秧抗性增强,旱秧每穗籽粒干重与结实率一般高于水秧,旱秧移栽后在控水灌溉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杂交早稻旱秧和水秧分蘖发生,成穗和结实进行了定点追踪比较,结果表明,旱秧分蘖发生和成穗优势明显,不仅发生数和成穗数较水秧多,且分蘖发生和成穗高峰节位以及一次分蘖穗粒数和单穗最大的节位分别较水秧低一个节位,旱秧小苗分蘖产量优势主要表现为大穗优势,而中苗和大苗分蘖产量优势秀现为穗数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 壮秧在水稻栽培上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群众都知道“秧好半年粮”这句农谚。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旱育苗、软盘育秧等先进的育秧技术,水稻秧苗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对夺取水稻丰收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有些关键措施上,一些农户还掌握的不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一直影响着秧苗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这  相似文献   

11.
研究汕优63不同带蘖秧苗的结实性状及相互关系,表明旱育稀植水稻的结实性状与单株带蘖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单株成穗数亦呈二次曲线关系,以单株带蘖2~3个、成穗8~9个秧苗综合性状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西部早春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北方粳型超级稻辽粳399为参试品种,探讨了不同育秧基质与秧盘组合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客土作育秧基质相比,其他3种育秧基质均具有提升秧苗素质的作用;与对照(客土+盒式秧盘)相比,其他7个组合处理下的秧苗素质更好,且运输更加方便,移栽根系损伤轻、缓苗时间短,并以M2K2组合处理(有机育苗基质+钵形毯状秧盘)表现最优,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11.91%。  相似文献   

14.
陈兰 《中国稻米》2017,(6):101-103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苗床不同培肥措施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肥进行床土培肥,不同育秧土类型处理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采用本地黄泥土育秧,以12 g/盘(M4)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佳,产量高;采用本地田土育秧,以8 g/盘(N3)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塑盘湿润育秧(A4)4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3和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和A3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其次是A3,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晚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晚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晚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育秧环境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有效穗多,产量较高;湿润育秧的秧苗,秧田期生长量大,体内积累的淀粉少,抛植大田后发苗慢,缓苗期长,最终有效穗少,产量较低;前期旱育后期多雨寡照的秧苗体内积累的淀粉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及正常旱育秧,抛植大田后秧苗体的“爆发”优势丧失,产量与湿润育秧相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盘土厚度对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盘土厚度对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效果的影响,对4种不同盘土厚度所育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最终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盘土厚度1.8 cm育秧,秧苗素质、成苗率和机插质量明显提高,秧苗移栽后分蘖快、成穗率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欣荣优6307为供试材料,采用大棚地热旱育秧和常规大田竹拱盖膜旱育秧两种育秧方式,设置4个不同播期进行育秧试验,研究了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月15日采用大棚地热育秧,秧苗素质较好,产量高,且较竹拱盖膜育秧提早5 d收获。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洞庭湖三熟制稻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旱育多两大”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这一方式将耐寒旱育秧与“多两大”两段育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抗逆性强、秧龄弹性大、肥水集约管理、秧苗个体发育均衡、秧苗素质好及增产、节膜等特点。这有利于温光资源较差的三熟制稻区选择迟熟早稻、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实行品种搭配“满负荷”但不超负荷而促使早晚两季三熟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