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耐密品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四密21、四密25两个耐密品种,在东部半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叶面积、光合势和光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选用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四密25,进行不同密度下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四密25玉米最适密度为7万株/hm2,随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大、光合势加大、光合生产率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永定区2009-2011年实施超级杂交中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比全区当年杂交中稻平均单产增产48.69%~60.60%.总结了以选用优良品种,加大用种量、增加密度为重点的超级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陕单609、榆玉3号、先玉335、郑单958、秋润100、陕单636为供试品种,在67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增密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粒产量、收获穗数、群体干重和LAI显著增加,穗粒数、百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不规律变化。密植条件下,品种间子粒产量差异更为明显,陕单609、先玉335和榆玉3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郑单958增产1.98%、11.26%和2.37%。陕单636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先玉335和郑单958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陕单609、榆玉3号和秋润100增密后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穗粒数和粒重。因此,选择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稳定,是实现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6个较抗倒伏玉米新品系作为试验材料.以低密度(3000株/667m^2)作为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系在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上的耐密性差异.结果表明.不民玉米品系间耐密性存在显著差异,NH1和NH2在各个密度水平上耐密系数均较小,耐密性较差;NH4和NH5耐密系数相对较大.耐密性较好。各个密度水平上,穗位高、株高、茎粗、穗位系数等性状与耐密系数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超窄行距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进行了行距(7.5cm、15cm和13cm+13cm+13cm+21cm"四密一稀")和密度(基本苗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各生育时期7.5cm行距种植的小麦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cm行距次之,"四密一稀"最低。各生育时期"四密一稀"种植的小麦LAI都最低,7.5cm行距的LAI在拔节前显著高于15cm行距,但在拔节以后15cm行距的LAI高于7.5cm行距。各生育时期3种行距条件下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LAI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行距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15cm行距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2种行距配置;15cm和7.5cm行距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四密一稀"。密度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和7.5cm行距、基本苗375万株·hm~(-2)的2个处理组合下小麦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9 647.2和9 598.4kg·hm~(-2),是生产中适宜采用的2种组合。  相似文献   

9.
从植株形态指标评价玉米育种方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佟屏亚 《玉米科学》2006,14(6):001-003
依据田间植株形态指标评价,提出玉米优良品种育种中大穗、中大粒、中矮秆、中高密、中晚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在吉林省东部冷凉湿润区、中部半湿润区及西部半干旱区,选择高油、高淀粉和普通耐密型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通油1号、四单19和四密25。在相同施肥水平、同一品种、异地种植、相同密度的条件下,研究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获得各自变化的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赵广熙 《杂粮作物》2010,30(5):333-338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吉油1号脂肪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黄淮海区玉米目前处于机械粒收技术示范推广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通过分析一年两地持续阴雨对不同播期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华美1号、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分析持续阴雨天气下播期、品种、密度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降雨条件下,播期、品种和密度间的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杂质率差异显著,品种、密度间的田间损失率差异显著。综合比较,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子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子粒破碎率影响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13.
提高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吉油1号脂肪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问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收获期果穗、苞叶和子粒穗部性状特征等指标,对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进行评价。以机械粒收质量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穗部性状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机械粒收质量指标差异显著,收获期子粒平均含水率为21.05%,平均破碎率为5.83%,品种的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多项穗部性状指标显著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穗柄长度、苞叶厚度、果穗长度、秃尖长度、秃尾长度、穗行数、苞叶层数、苞叶长度、子粒长度、果穗体积、穗粒数、胚乳硬度、胚硬度、子粒顶部硬度、苞叶长度/果穗长度可以作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鉴定指标。黄淮南部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和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选择适宜品种和推迟玉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不同品种,设置高、低两个种植密度,分析增密后春播与夏播玉米产量及机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密后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穗粒数与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穗数显著增加,进而均显著增产,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0.5%、14.4%。增密均显著降低了春播与夏播玉米子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子粒破碎率分别下降了0.9%、1.1%,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5%、1.2%;增密对含杂率影响不显著。子粒含水量、子粒压缩破碎力与子粒破碎率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降低子粒含水量、提高子粒压缩破碎力可明显降低子粒破碎率;增密显著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提高了子粒压缩破碎力。因此,建议湖北省春玉米与夏玉米均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中单9409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子粒机收质量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机收子粒破损率为1.03%~6.26%,杂质率为0.17%~2.12%,含水率为23.9%~35.80%。除60 000株/hm~2密度下创玉107、粒收1号和先玉335外,其他处理组合的破碎率均低于5%;所有处理组合杂质率均低于3%。随种植密度从60 000株/hm~2增加到90 000株/hm~2,机收脱粒时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均呈降低趋势。机收子粒腐籽率为0.58%~5.89%,除迪卡517、华皖267和粒收1号外,其他品种均超过2%;90 000株/hm~2密度下子粒腐籽率显著高于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在黄淮海地区评价玉米品种的子粒机收质量时需关注腐籽率。种植密度、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子粒机收质量,基因型的影响效应大于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玉米大黄4079×200527的种子培养至3叶期,置4℃下冷激处理12 h,同时设对照,从叶片中提取可溶性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以体积比为主要标准,寻找Ratio>1的点,同对照相比,冷激处理后的玉米种子中8种蛋白质含量增加,出现5种新蛋白质点,新蛋白质全部为酸性蛋白,初步认为这5种蛋白质与玉米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