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2.
福繁16是我所小麦研究室用晋麦2148×B-5(白)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经参加本省及华南三省(区)品种区域试验各二年和多年多点试种示范,在正常年景、水肥相宜条件下,亩产400-500斤,高的达600斤以上。比晋麦2148早熟3-8天,秆矮3-5厘米,中产水平下省肥1-2成;比龙溪35不易在穗上发芽。叶锈病也比这两个品种稍轻。1982年冬在闽东南地区示范推广5.6万亩。本文以1980-1981及1981-1982  相似文献   

3.
晋麦2148是我省小麦主要当家品种,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年际间,晋麦2148粒重波动较大,高低可相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春季多雨少晴,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加之赤霉病、叶锈病等危害,影响籽粒正常灌浆成熟,粒大而不饱。为提高小麦粒重稳定性,促进高产稳产,我们于1981-1983年研究了晋麦2148的籽粒形成过程和灌浆特性,并初步分析气候因素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目标群体,改良晋麦21488的株高、全生育期、抗病性和丰产性等效果明显。并育成了20个比晋麦2148植株明显较矮、成熟期早、较抗赤霉病、丰产性较好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绵阳26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于1984年用绵阳20作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6年选择培育稳定成系。莆田县1992年引进试种获得成功,1995年大面积示范种植,取得好收成。该品种从株型、抗性、产量和品质方面均比当家品种晋麦2148和绵阳19强,尤其产量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一、特征特性绵阳26属弱者性,全生育期151~1554,比晋麦2148迟4~6d,比绵阳19迟2~3d,幼苗长势较强,半直立生长,分案力中等偏上,叶片大小适中,叶片清秀,落黄转色好,穗微身,长芒、白壳、白粒,株高85~90cm,植株与穗层整齐,抗倒伏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一、选育经过: “宁早517”于1982年早季用“意珍”与“红410”杂交的高代材料再与“IR50”杂交(图一),经过5代选育,1984年秋季插,全生育期124天,亩产499.17公斤,居第一名,比“78130”增产5.2%,比“77-175”增产7.92%。比“7944”增产22.44%。 1986年继续品比,仍比“78130”增产定型。随后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组与宁德地区科委的支持下,进行品比、区试、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1985年早季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单本4.77%。 1986年漳平县种子公司引种,进行县区试,3月2-14日播种,7月10-20日成熟,平均全生育期130.3天,亩产486.91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居第一名。  相似文献   

7.
<正> 川芋56 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36-150”作母本和“燕子”作父本1978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71-56.1981~1982年参加省区试,表现增产,较对照“疫不加”增产24~79%,1985年在四川省什郊县云华乡28.5亩示范田,平均亩产1100公斤,比对照“疫不加”每亩735公斤多收365公斤,增产50%.该品种一般亩产1000多公斤,高的  相似文献   

8.
1990年杂交稻的面积达2.3.892亿亩。过去推广较慢的省,近年快马加鞭;发展快的省又更上一层楼;南方杂交粳稻经过努力,己走出困境;北方杂交稻虽面临徘徊下降形势,也出现了新曙光。 1990年粮食总产虽已过4200亿公斤,但本世纪末总产要达5600亿公斤,“八五”末达4500亿公斤。为实现上述目标,杂交水稻1991年要发展到2. 5亿亩,1995年达2.8亿亩。当前的问题是:杂交稻种子积压多,需妥善解决;要处理好三系法、两系法育种的关系,长江流域缺乏更新组合;早稻组合的熟期及适应性还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
大豆“垄三”栽培是以深松、深施肥、等距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新技术是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的一些专家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办法,于1985年研制成功,从1986年开始首先在国营农场推广,一般增产15—20%,高的达30%以上。现在,国营农场已基本普及,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平均亩产115.2公斤,增产大豆7亿多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0亿多元。为此,这项新技术已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989年开始.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机主管部门开始向广大农村宣传推广。这项新技术于1990年列为省  相似文献   

10.
在小麦选育种过程中,累积了大最表现较好的高代材料,为了对这些高代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本年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高代材料鉴定。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参加鉴定的材料4~6代的杂种74个品系,以晋麦2148为对照品种。试验在本所农场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01亩(包括畦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我县制种基地北风头村“油 -稻-制”1989年示范面积133亩,1990年扩 大到269亩,两年来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9年“油-稻-制”高产田块验收,中油821亩产油菜籽105.4公斤,产值149.67 元(1.42元/公斤);早稻浙辐802亩产426公斤,产值298、2元(0.7元/公斤),秋制 汕优64,亩产202.5公斤,产值11.74.5元 (5.8元/公斤);对照晚杂汕优64亩产512公斤,产值358.4元。“油-稻-制”亩产值共计为1622.37元,除去制种每亩投入多100元,实为1522.37元,与“油-稻-杂”比较亩增产值716.1元。 1990年“油-稻-制”…  相似文献   

12.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13.
为夺取麻粮双高产,1977—1979年,我们进行了小麦—黄麻—晚稻三熟制的栽培试验。试验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小麦选用中早熟高产品种—晋麦2148、龙溪37,于11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大畦深沟撒播。3月底4月初收麦后,立即整地播种黄麻,8月中旬收麻,处暑  相似文献   

14.
“晋系小麦”是以晋麦2148为代表的20多个品种的总称。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选育、示范、推广,已在省内外形成较大的覆盖面积,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晋系小麦几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从理论上挖掘晋系小麦的内在潜力,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从本所育成晋系小麦品种中抽取14个品种,每个品种种20行,不设重复,田间随机排列。行距24cm,畦宽带沟103cm。供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变幅为127~145d.成孰时每个品种贿机抽取25穗考种.考察穗长(X1、cm)、每德结实小穗数(X2、个…  相似文献   

15.
1981年以来,,萍乡市桐木乡为了增加早稻种植面积,压缩晚稻专用秧田,以增加稻谷总产,1981-1982年分别在全乡不同土质、肥水管理及光照条件的山区、丘陵、盆地进行了杂交晚稻旱土育秧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成片面积产量验收结果,平均亩产达432公斤,最高的示范户和典型丘亩产达580公斤,比相同管理的水秧亩产提高20公斤。 实践证明:推广杂交晚稻旱土育秧,既可增加早稻种植面积和早稻总产,又可以充分利用旱土秧在大田分蘖早、快、多的优势,增加成穗数,提高晚稻单产。 旱土育秧方法简便,要求做到: 一、掌握“三期”、卡住“二最” 汕优2号掌握在6…  相似文献   

16.
“常优64”是湖南常德地区农科所用本所选的常菲22A与测64-7配组育成的。1986年参加地区试,1987年地区品审组审定通过,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湖北、广西等省也引种种植,1988年在全区推广将近100万亩。 该组合为中熟杂交晚籼,在湘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比威优64短1天。1986年地区区试各点平均产量509.7公斤,居参试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64略高,日产量4.72公斤,比对照威优64高0.06公斤,居该组第一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好,一般每穗总粒数100y左右,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7.8克。。大面积栽培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全苏棉花科学研究所在1954-1959年的研究证明:在多种情况下,肥料和化学接触毒剂同时施入土壤,经济上是合理的。杨吉尤尔区“斯维尔德洛夫”集体农庄和“基尔达”原种种子繁育场1955-1958年的试验,在耕翻时,施用80公斤 P_2O_5、3公斤 N 和60公斤12%或者30公斤24%的六六六,与未用化学接触毒剂的处理相比较,棉花总产量每公顷提高4.8公担,霜前收花量每公顷提高2.9公担。将肥料与三聚甲醛及谷仁乐生混合应用,同样可以看出肥料的效果提高了。将含有化学接触毒剂制成的粒肥作为棉花追  相似文献   

18.
“余红1号”是湖南农学院育种室1982年育成的中熟高产晚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品比、分别亩产529.1公斤和5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均达极显著水准,全生育期与“余赤231—8”相近。1986—1987年参加省区试,分别平均亩产461.9公斤和415.2公斤,均居供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19.
博A与测64-7配组而成的博优64。是广西近年来推广的新组合。贵港市1988年晚造销售博优64种子不足500公斤,1989年晚造销售博优64种子达1.5万公斤,1990年超4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占全市40万亩晚杂面积的75%。在广东等省也正扩大推广。我市农技中心1990年早造在湛江乡云柳村云河片制种531亩。、平均亩产295.3公斤。最高亩产达369.4公斤。现将我们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合理安排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博优64早制晚用,为赶上晚造播种季节,须在7月上旬能供种,所以我们安排在3月2日播一期父本,用温室育秧达1.5叶时进行假植盖膜,针对测64-7,生…  相似文献   

20.
汪林 《茶叶》2005,31(3):190-190
按照四川省委、省府大力实施“南茶工程”的规划,乐山市充分整合茶叶资源,促进了茶叶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至2004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2.5万余公顷,茶叶总产量达1550万公斤,总产值达3亿元,其中:以“竹叶青”、“一枝春”为龙头的名优茶产量达到153.3万公斤,产值达1.53亿元,占总产值的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