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铃虫历年发生严重。当第一代发生时,时值现蕾,故以蕾为食,幼虫在花蕾内取食危害成长到3~4龄时,花已开放,形成虫花。历年第一代每亩虫花数最少为1,261朵,最多为12,419朵,平均5.253朵。  相似文献   

2.
1981年4月,由江苏省植保站牵头,和泗阳、大丰、高邮、南通、滨海县植保站组成了江苏省棉铃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协作组。通过1981~1985年的系统研究,棉铃虫危害棉花随虫量的增加被害量加大,棉花具有耐害性和补偿能力,花蕾自然脱落数和危害后脱落率随虫量的增加而减少。棉花补偿作用低于危害程度时,造成产量损失。用协方差分析,求得虫量与损失率的共用方差为二代y=0.0992x~(1.2051),三代y=0.03344x~(0.0991),四代y=0.452x~(0.844)。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小麦播种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麦田一代棉铃虫发生呈上升趋势。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正值棉花蕾花期,如防治不适时,常造成大量花蕾脱落。预测二代棉铃虫,以往是根据越冬虫量或一代成虫,时效性差,准确率低;1975年以来,改用网捕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的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花荚脱落情况及其规律据调查,夏大豆一般脱落率为45%~70%,严重者高达84%。脱落的比例大致分为:花蕾占10%、花朵占50%、幼荚占40%。落蕾一般发生在花轴末端及副芽花序上,落花多发生在开花后3~5天,落荚以开花后7~15天的幼荚脱落最多。花...  相似文献   

5.
茉莉蕾螟(Hendecasis duplifascialis Hampson)又称花心虫,与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Butle)属同种异名,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等省、自治区的茉莉园普遍发生,不仅发生面积大,而且该虫直接为害茉莉的经济部位——花。若茉莉蕾螟在花蕾初期侵入,可致使花蕾不能膨大,提早干枯,绝收;若在花蕾后期侵入,  相似文献   

6.
第一代红铃虫的虫花是预测其第二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测报参数之一。过去逐日查3种类型田的调查方法,花工多、劳动强度大。为简化其调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进行了如下初步探讨。 1 资料整理应用江西省彭泽县植保植检站1982~1990年第一代红铃虫虫花系统调查资料,分4种调查方法进行整理:即常Ⅰ(按逐日查3种类型田)、常Ⅱ(逐日只查1类田)和简Ⅰ(3种类型田均查,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简Ⅱ(只查1类田,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逐年地进行发生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规律对于杂交育种、防止花荚脱落、提高产量很有必要。对大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前人做了不少工作。王金陵对适宜去雄的花蕾形态已有过描述,申家恒等也报道了大豆自花授粉时的形态特征和自花授粉时间。但宁镇丘陵地区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进程报道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茶叶》1960,(3)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損失。仅据1939年資料,紹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常见的棉盲蝽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4种,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河南省,棉盲蝽一年发生3~5代,其中棉田发生2~4代,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幼嫩花蕾及棉铃,造成破头、破叶、丛生枝、蕾铃大量脱落等。象,  相似文献   

10.
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丘陵滨湖棉区一年发生3—4代。近年来,全县各棉区普遍严重发生危害,常因害减产2—3成,特别是大发生的73、76、78年,虫蕾率达4.31—14%,虫花率15.03—45.22%,僵瓣率31.45—43.73%,每亩有虫20536—81974条,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为了摸清红铃虫发生规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抓住要害,采取措施,及时防治,减轻危害,确保棉花优质高产丰收,从一九七三年起,对红铃虫发生规律及消长因素,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一、发生情况红铃虫以末代老熟幼虫在棉仓、枯铃、棉籽内越冬。其中以在棉仓越冬的最多,占总越冬虫量的80%;其次,枯铃内占17—19%;棉籽内最少,仅占1—3%。翌年五月上旬,温度稳定在18℃,越冬幼虫开始化蛹,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化蛹盛期,六月下  相似文献   

11.
人心果斑螟是危害人心果的主要新害虫,幼虫蛀食果实、花蕾及嫩梢,果实被害率平均达42.3%。在海南岛年发生10~11代,一世代需时28~35天;成虫夜出性,产卵量9~123粒,多产于果实表面;幼虫4~5龄,老龄幼虫多在果内化蛹;成虫羽化时间多在20—24时。清除被害果,修剪受荫枝,禁止虫果外运,是较为简便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在新余每年发生5-6代,历年以为害蔬菜为主,棉田仅有零星发生。但2003年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为历史少见,8月下旬.9月中旬第四代斜纹夜蛾在棉田暴发,并迅速扩展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据调查百株幼虫一般为250—726头,最高的1株上百头,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调查、分析得出斜纹夜蛾在新余市棉田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闽东地区种植的茉莉花,其花产量和质量均居全省之首,且近几年茉莉蕾螟危害严重,造成产量锐减,质量下降。为此,进行对茉莉蕾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闽东地区茉莉花生产的发展。 一、茉莉蕾螟分布及其危害 茉莉蕾螟Neohendecasis sp.(俗称花蕾虫、花心虫),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局部地区的柑桔、梨、桃、李等多种果花树田间,为害茉莉花蕾最为严重。茉莉花蕾被幼虫蛀食空后,粪便排在花蕾外,使花蕾不能正常伸展,逐渐萎缩、枯焦。笔者调查溪柄地区茉莉花园,为害率可达5~40%。  相似文献   

14.
长白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在茶树枝干和叶脉上吸汁为害,轻则造成树势衰退,重则致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茶树死亡、毁园。据多年观察与试验,该虫一年发生3代,而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是一年中的主治代,  相似文献   

15.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只要掌握好“四个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时间适宜棉铃虫产卵高峰为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用药时间一定要准。用药过早,后或残虫量大;用药过迟,前期虫量多。棉铃虫生育期为半月左右,因此,第一次用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同时间隔5天左右,要及时喷药扫残。防治棉铃虫应在傍晚或无露水的早晨进行。因为幼虫白天多藏匿在蕾、花、棉尖内或背面,待傍晚天气凉爽时,幼虫才爬出来活动。棉农在防治棉铃虫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是“治虫不见虫,打在卵高峰,五天两遍药,扼杀在低龄”是有科学道理的。2…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幼虫分龄预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的中长期预测,第一代采用有效积温法较好,但预测第二代、第三代以至全年各代幼虫的发生期就不合适。1975年始,用幼虫分龄法对第二代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研究,即:根据田间第一代幼虫的各龄分布情况来预测第二代幼虫发生期,预测期限可达一个月左右。具体做法如下: 一、田间第一代幼虫龄期的确定在第一代卵孵高峰期后半个月,也就是田间调查幼虫发育进度的同时,随机取样采集大量幼虫,立即放入浸虫液中杀死固定,带回室内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用测微尺逐一测量其头宽值。表一是头宽值测定结  相似文献   

17.
1 虫源发生了转移虫源基数为下代发生的主要预测依据之一 ,过去棉田残虫是下代发生的主要虫源 ,预报时往往忽视粮食、蔬菜等作物田基数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抗虫棉 (转 Bt基因棉 )的普遍种植和棉花面积的减少 ,棉田残虫在虫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 ,而其它作物田残虫量明显升高。临清市 1 992~ 1 997年平均植棉面积 2 .45万公顷 ,二、三代残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 44.6%、51 .2 %,而 1 998、1 999年平均棉花面积 8333公顷 ,二、三代棉铃虫残虫量分别下降到占总虫量的 7.7%、1 0 .5%和 7.5%、8.3%,而且存在棉田棉铃虫因取食中毒、发育迟缓使残…  相似文献   

18.
高培喜 《江西棉花》2007,29(3):46-46
江西彭泽马当跃进村在2005年8月26日施用尿素450kg/ hm2后一天即出现叶片萎蔫,中午较上午明显,3天后出现下部叶片和花蕾、幼铃脱落。根据现场观察,在受害棉田部分叶片尖端失水萎垂,叶片黄化,落叶严重,棉株主茎内部偏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原因分析1.越冬基数高。1991年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重,使越冬虫源充足,加之9月份气候温暖、湿润(月平均气温21.6℃、相对湿度80%),适宜第四代棉铃虫生长发育和入土化蛹。1991年9月下旬调查四代残虫,平均每  相似文献   

20.
1 虫源发生了转移 虫源基数为下代发生的主要预测依据之一,过去棉田残虫是下代发生的主要虫源,预报时往往忽视粮食、蔬菜等作物田基数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抗虫棉(转Bt基因棉)的普遍种植和棉花面积的减少,棉田残虫在虫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而其它作物田残虫量明显升高.临清市1992~1997年平均植棉面积2.45万公顷,二、三代残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44.6%、51.2%,而1998、1999年平均棉花面积8333公顷,二、三代棉铃虫残虫量分别下降到占总虫量的7.7%、10.5%和7.5%、8.3%,而且存在棉田棉铃虫因取食中毒、发育迟缓使残虫龄期明显偏小;玉米等作物田因为轻视防治和难以防治而龄期偏大的现象,因此,必须重视各种作物田残虫量的调查,采用加权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提高下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