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棉花株高与生产力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对基本生活因素要求的前提下,株高、株宽均稳定与单株生产力正相关。在密早栽培中,应重点控制株宽,以换取较大的密植增产效应;适当发展株高,使单株生产力保持与密度相适应的水平,提高群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2):44-46
分析了玉米小区试验中存在的问题。高纯度(纯合度)亲本配制的杂交种遗传基础一致,单株和群体之间对组合的杂种优势效果一致。密度效应等导致了生产条件下产生异常植株。完全充分发育的单株体现了杂种优势的强弱。传统的小区试验可调整为单株低密度条件下的比较,选择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单株高密度条件下检验品种的耐密性。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组合可能是理想的选择组合,可以同时进行密度肥力等复杂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短果枝棉60617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经济系数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鉴于短果枝棉单株生产力较低,只有在密植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黑啤一号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单株产量模型和群体产量模型。表明在黑河地区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条件下,该二棱大麦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随密度而变化的规律,同时提出黑啤一号最佳种植密度是30万株/亩,可根据该回归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对大麦产量进行预测和控制。该品种在密度不断变化下(15~35万株/亩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产量构成因素依次是亩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小的是穗粒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黑啤一号密度与产量的咽归模型-单株产量模型和群体产量模型,表明在黑河地区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条件下,该二棱大麦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随密度而变化的规律,同时提出黑啤一号最佳种植密度是30万株/亩,可根据该回归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对大麦产量进行预测和控制。该品种在密度不断变化下(15~35万株/亩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产量构成因素的依次是亩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小的是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阴雨寡照条件下密度对夏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金海5号,设不同种植密度,研究阴雨寡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郑单958和金海5号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LAI增长率和单株叶面积逐渐减小,表明随着密度提高,LAI增加是单株叶面积减少和群体数量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密度增加,两个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郑单958和金海5号在52 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为7 358.3 kg/hm2和7 016.7 kg/hm2。  相似文献   

7.
棉花株间竞争对光能利用率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密度群体具有不同的株间竞争强度和光能利用率,低密度处理株间竞争较小,因而个体较大,单株生产力较高,但其群体光能利用率较低,群体生物量和产量也相对较低,密度过高也不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小麦花生两熟制种植方式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得出:群体密度是限制套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百果重是夏直播花生产量的主要矛盾;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百果重呈正相关;适当增加公顷株数,既可增加密度本身的增产效果,同时还可通过提高百果重对产量产生间接的正效应;单株结果数与密度、百果重均呈负相关。花生高产栽培应在适当增加群体密度,稳定单株结果数的前提下,主攻百果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肥水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单株铃数、单铃重、表分及皮棉产量的变化,并进行关联度分析,并确定各因素与密度之间的关联序。蛄果表明.在12000-57000株/hm^2的栽培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逐渐减少.而单铃重、表分的变化很小,皮棉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在12000株/hm^2栽培密度下皮棉产量最低。在21000株/hm^2的栽培密度下单株铃数最多、单铃重最大、皮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北疆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交棉标杂A1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标杂A1在收获株数13万~16万株·hm-2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生育前期保持较高值,且生育后期衰退缓慢,单株生长势强,产量水平较高;收获株数21万~23万株·hm-2条件下,棉株个体生长受到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较低,但群体优势明显,单位面积总铃数较高,最终产量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胜彪  张吉旺  杨今胜  刘伟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玉米科学》2012,20(5):106-110,120
选用登海661和超试11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登海661在密度为12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1 292 kg/hm2;氮肥偏生产力随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12万株/hm2时达最大,为37.64 kg/kg;总氮素积累量在3.0万~10.5万株/hm2范围内先增加后降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后总氮素积累量增加;低密度条件下氮素利用率较高,随密度升高呈降低趋势;氮素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2万株/hm2时达最大值。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赵洪祥  边少锋 《玉米科学》2012,20(3):122-129
通过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子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子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有利于氮肥利用;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宽窄行种植;种植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高于45 000株/hm2;施肥增产作用明显,但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和密度影响肥料效益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库源特征等指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00~60000株/hm2,鲁单981(LD981)的单位面积实收穗数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高于60000株/hm2,穗粒数与千粒重则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泉兴2101(QX2101)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是单位面积实收穗数。LD981的单株产量、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要高于QX2101,前者在较低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后者则在较高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群体库容量与源供应能力均是两种粒重类型玉米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群体库容量始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丹玉12为材料,研究辽西半干旱区控制灌溉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株高影响不大,茎粗和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叶面积指数、日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高密度处理玉米总耗水量高出低密度处理22%;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节水和增粮目的,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控制灌溉条件下,丹玉12种植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成都地区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海甘蓝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至出苗和现蕾至盛花是影响全生育期长短的两个主要阶段。日均温是影响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因子。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全株粒温和千粒粒重与产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海甘蓝产量最明显的产量构成因子。在成都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2)15万株/hm2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降低发病率,产量较高,是较为合适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在半干旱区研究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平水年)玉米拔节期株高在密度间没有差异,抽雄期株高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2011年(丰水年)拔节期和抽雄期株高均随密度增加有明显增加趋势;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呈直线增加。平水年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显著减少,呈抛物线型,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呈明显直线下降趋势;丰水年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当密度增加至7.5万株/hm2时,产量不再显著增加,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不同密度生育期总耗水量相差不大,平水年密度间总耗水量极差值为4.1 mm;丰水年总耗水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极差值仅为17.8 mm,播种-拔节期耗水量随密度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变异系数在整个生育期中最大。平水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丰水年适宜密度为7.5万株/hm2,其水分利用效率为26.7 kg/(hm2·mm)。  相似文献   

18.
达龙珠 《玉米科学》2011,19(5):91-9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HE-2在灌浆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各荧光参数等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子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高油玉米产量较高,最高为6 679.80kg/hm2。  相似文献   

19.
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高光效种质哈79-9440、哈82-7799及高光效品种黑农39、黑农40、黑农41的光合特性、主要形态农艺性状、产量和选育程序的描述,对与高光效育种相关密切的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及高光效育种目标、程序和方法进行再探讨。结果如下:1.大豆生殖生长期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单叶光合速度仍然是高光效育种育重要指标之一。2.大豆高光效育种目标是选育高产和超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种质)。我们把在某一生态区生态类型基础上,具有较大光能截获能力、光能高速传递能力、高光能转化效率、高光合速率和高RuBP羧化酶活性、并具有光合产物在籽粒中高比例分配、持续较长光合时间等综合水平定义为理想光合生态型。3.高光效育种体系包含创造变异途径、有效快速选择变异途径和鉴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