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9,(2):14-19
通过对不育系应用区域气象条件的分析,选择不同光温条件处理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LY156S,研究光温变化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及育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不育系制种区域辽宁盘锦,2011—2017年的7—8月日平均温度大于23℃,最低温度为20℃,低于23℃的天数较少,适合临界温度为21℃左右的两系不育系制种;在不育系繁殖地区海南三亚,2011—2017年冬季低于20℃天数较少,且比较分散,较适合两系不育系繁种。在长日照14.5h低温处理下,不育系的抽穗期滞后,22和21℃处理下育性没有恢复,但20和19℃处理花粉不育度降低到82.36%和78.45%,育性发生了转换。在日照长度为11.5和12.5 h条件下,22和24℃处理的育性均得到恢复;在日照长度为13.5 h条件下22和24℃处理的花粉不育度仍都大于99.5%,育性没有恢复。为提高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北方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在《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规程》(NY/T 1215—2006)的基础上,可将14.5 h长日照条件下的处理温度降至21℃,11.5、12.5和13.5 h等短日照条件下的处理温度降低至22℃,以提高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准确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在15.0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的长光照高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为0或接近于0;在12.0h光长与23.6℃平均温度(27.0/22.0℃)的短光照低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较高;在长光低温(15.0h/23.6℃)和短光高温(12.0h/29.6℃)下,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不同材料的育性对光温反应存在着差异,提示遗传背景对育性表达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自然条件下光敏不育系夏季制种纯度不高而秋季警种产量又较低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 在15.0 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的长光照高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为0或接近于0;在12.0 h光长与23.6℃平均温度(27.0/22.0℃)的短光照低温条件下, 自交结实率较高;在长光低温(15.0 h/23.6℃)和短光高温(12.0 h/29.6℃)下,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不同材料的育性对光温反应存在着差异,提示遗传背景对育性表达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自然条件下光敏不育系夏季制种纯度不高而秋季繁种产量又较低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高温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高温雄性不育小麦周13S -1的育性转换特性,2004~2005年在广东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周13S -1育性变化趋势为"部分不育-高度不育-部分不育",不育的时间长,不育期败育程度高.温度是引起周13S -1雄性育性发生转换的主要原因,日长对其雄性育性没有显著影响.抽穗前26~18 d平均日均温与自交结实率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当抽穗前25~21 d平均日均温在20.32℃以上时周13S -1表现完全不育;低于19℃表现部分不育,能够自交结实,且育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周13S -1的育性临界温度在20℃左右.在湛江10月15日至11月15日播种表现高度不育,自交结实率在1.5%以下,可以用于生产杂交种;10月15日以前和11月15日以后播种均表现部分不育,可以自交繁殖.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为抽穗前26~18 d,此时生育时期为倒二叶露尖前后,穗分化时期为药隔期.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培矮 64S - 0 5在三亚南繁逐日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逐日均温和日长资料 ,用育性量化模型〔1,2〕鉴定其在三亚的育性指标 ,并对培矮 64S - 0 5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分析和普遍性验证。结合三亚 3 0年 ( 195 9~ 1989年 )逐日气象资料和生育期预测模型对培矮 64S - 0 5在三亚南繁的最佳抽穗期和最佳播种期进行气候决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温敏雄不育小麦 C4 9S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做了观察。发现随着播期的延迟 ,C4 9S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由低向高 ,早播 (第一期 )不育 ,晚播 (第六期 )可育 ,肯定 C4 9S为一优异温敏材料。同穗不同部位小穗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同 ,上部 <中部 <下部 ,并且 C4 9S同一小穗不同位次小花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罩网隔离条件下 ,用 5种化学保持剂 ( CRA)对 2个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分 3个生育阶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 :与空白对照相比 ,雄性不育株花粉不育度从 87.7%下降到 54.8% ,花粉育性恢复率最高可达32 .9% ,平均为 2 2 .9%。不育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到 1 7.9% ,结实率最高达到 8.0 %。以 D4、D5 、D1 1 、D1 2 、D1 4 、D1 6 6个处理效果较好 ,其单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 4 1 .4 % ,结实率最高达 2 0 .7% ,不育株单株自交结实能力提高 1 .8~ 1 2 .6倍。所用 5种化学保持剂以 CRA0 2为佳  相似文献   

8.
对绵9S育性转换期光温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绵9S不育系在日光照14 h,日均温28.0℃、23.5℃、22.5℃、21.5℃,处理天数15 d、11 d、7 d的光温时组合下,表现完全不育;在日光照13 h,日均温22.5℃、21.5℃,处理天数15 d的光温时组合下,育性部分恢复;在日光照12 h,日均温28.0℃、23.5℃、22.5℃、21.5℃,处理天数15 d、11 d、7 d的光温时组合下育性恢复。对自交结实率的三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其光周期效应达到极显著,光温互作效应达到显著,其余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其育性主要受日光照长度的影响,其光温互作也会对其育性产生一定影响。绵9S在四川省绵阳市自然条件下,表现出较长的稳定不育期(约70 d),繁殖抽穗期安排在9月15~25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以5个籼粳交组合的F1植株、1个低育的DH系和CPSLO17(对照品种)为材料,考察其结实率和花粉育性,花粉育性采用两种方法观察,I2-KI法和苏木精法,其中苏木精法是一种观察籼粳交花粉育性的新方法,用此法可直接在正常的成熟花粉中看到两个精子。结果表明,I2-KI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有显著差异,而苏木精法观察的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无差异。由此推论籼粳交F1不但存在雄配子部分不育而且还存在雌配子部分不育,两者的部分不育程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FR1, a new fertile regulator,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fertility change of CIS28-10 and Pei'ai 64S, but no effect to V20A. The effect of 200 mg/ kg FR1 was best. The panicle development stage most sensitive to the regulator was on the reduction division stage of pollen mother cell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gulator in autumn was more obvious than in summer. It suggested that FR1 might be used to change the genetic male-sterile materials into fertile one so that more self-fertilized seeds could been obtained. which may be a new pathway for utilization of genetic male-sterile rice.  相似文献   

12.
育性调节剂FR_1对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调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是否能成功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培育出育性稳定和育性转换期明显的两用核雄性不育系。从我国已通过省级以上正式鉴定的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的育种实践表明,在雄性不育期内育性相当稳定,很难发生育性波动的核不育材料在秋季的育性转换时间往往较迟,自交结实率不高或难以获得自交种子,而在秋季条件下雄性恢复时间较早,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一些核雄性不育材料在雄性不育期的育性容易发生波动,败育不彻底。由此可见,解决水稻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与自交结实率的矛盾正是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当务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俊杰  陈梅香 《玉米科学》2006,14(2):024-026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一号与不同基因型的母本材料杂交,对获得的单倍体雌雄穗育性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率高达90.52%,而雄穗的自然育性要低得多,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存在很大差异,散粉株率低的仅为3.03%,最高的达50.00%。因此,雄穗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态不育型(EMS)小麦的恢复性,以27个EMS小麦及60个来自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普通小麦为材料,研究了EMS小麦的可恢复性及若干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并对可恢复性和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EMS小麦按其可恢复性可分为“难恢型”(恢复源主要在南方冬麦区)和“易恢型”(南、北方冬麦区都有较多恢复源)两类。“难恢型”恢复源较窄,如农大95-1s、农大3338-13s;“易恢型”恢复源较宽,如943ls。按对EMS小麦的恢复力,参试小麦品种可分为“广恢型”、“亚广恢型”、“窄恢型”三类。“广恢型”品种对多数EMS小麦具有恢复力,是EMS小麦的共同恢复源(如21688);“亚广恢型”品种对部分EMS小麦具有恢复力,其可恢复的EMS范围较“广恢型”品种窄,而较“窄恢型”品种广(如天引4号);“窄恢型”品种仅对少数EMS小麦具有恢复能力,其可恢复的EMS小麦的范围最小(如运83-2、19643)。  相似文献   

15.
刘大文 《玉米科学》1999,7(2):020-023
用16个玉米自交系同C型、Y型和Y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回交,以了解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将C型不育系测交F1中的可育株自交,同时与C型不育系回交。以分析C型不育系恢复性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5003、330、白330、035-6、木6-11等5个自交系为C型不育系的恢复系,32-2、贞367、i-1等3个自交系保持C型不育系的不育性;TR3702、77-1、承10-9、5003、449、交51等6个自交系保持Y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贞367、107-1为YⅡ型不育系的恢复系,TR3702、青C2、035-6、330、5003等5个自交系保持Y型不育系的不育性。32-2对C型、承10-9对Y型、5003对Y型和YⅡ型的回交F1全部不育,可用连续回交法转育成新不育系。C型不育系测交F2出现可育与不育的3:1育性分离,回交一代出现1:1的育性分离,表明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湖南优质烟区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2000~2001年,在湖南省优质烟主产区采集了81个土壤样品.进行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烟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小H值较适宜.全量N.P.K和有效N,P.K含量均较丰富,有效zn.Mn,Cu和交换性Ca含量较充足。但绝大部分土壤有效B含量缺乏。中、低产烟田Mg供应不足。并对不同产量水平烟田的施肥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8~2003年连续6年在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进行甘蔗连年保持不变的定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和化肥合理配施与当地群众习惯施肥比较,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时,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具有增强土壤自身能力,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化肥合理配施对培肥土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先进施肥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造成土壤衰竭,地力贡献率急剧下降,必须合理补充肥料以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尤其要投入足量的有机肥料,使其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水稻品种云粳37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轻简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云粳37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贵州省遵义市种植,全生育期为153 d,株高120 cm左右,穗长18.3 cm,有效穗数25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3.6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4.94 g,示范种植单产在6750~7500 kg/hm^2;具有耐寒、感光性强、抗病、米质好、香味重、食味好、高产、生育期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友才  罗红兵 《作物研究》2002,16(4):170-172
在长沙通过分期播种对4种不同发育类型的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不育系的育性与出苗至拔节期的温光条件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日照长度相关不显著,属低温敏不育类型;半冬性不育系和冬性不育系的育性与出苗至拔节期的温度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日照长度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温度和日照长度显著正相关,属短日低温敏不育类型;强冬性不育系在5个播期中均全不育,可能属光敏(短日)不育类型。分析了各类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认为春性和半冬性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利用均需慎重,冬性不育系的利用较为方便,强冬性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利用最安全,但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有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