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揭示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测定了小麦高温锈性表达时主叶肉细胞质外体(apoplast)PDOD、细胞壁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寄主叶肉细胞质外体POD活性变化无关;而与叶肉细胞壁POD活性密切相关,在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关键时期,寄主叶肉细胞壁中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与壁结合的POD活性均显著增高。从生化角度讨论了该现象在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中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2.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一种在相对高温下表达的非小种专化抗病性,以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小偃6号为试材,研究了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小偃6号小麦叶片接种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CY29小种后,常温(14~16 ℃)培养,寄主呈亲和反应,显症后移入高温(21~22 ℃)下继续培养,诱导了高温抗锈性,表现不亲和反应。蛋白质体内合成试验发现接种苗移入高温下处理24 h后,接种叶中标记氨基酸掺入率分别增至未经高温处理的接种叶的1.51倍和高温处理的未接种叶的1.42倍。Poly(A  相似文献   

3.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鸿生  张慧 《麦类作物》2000,20(1):16-19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一种在相对高温下表达的非小种卖座经抗病性,以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小偃6号为试材,研究了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小偃6号小麦叶片接种条锈菌(Pucinia striiformis)CY29小种后,常温(14~16℃)培养,寄主呈亲和反应,显症后移入高温(21~22℃)下继续培养,诱导了高温抗锈性,表现不亲和反应。蛋白南体内合成试验发现接种苗移入高温下处理24h后,接种叶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遗传机理,以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对小麦品种小偃54和小偃81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并采用RT-PCR方法从小偃54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1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Chi1xy,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常温(14±1 ℃)和高温(21±1 ℃)处理下条锈菌侵染的小偃54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小偃54和小偃81均具有明显的高温抗条锈性.常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高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在处理后的前72 h变化不明显,96 h开始升高,并在144 h达到表达高峰,直到192 h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两种温度处理下Chi1xy的表达谱差异显著,说明小偃54对条锈病的高温抗条锈性可能与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水平相关.这是首次发现几丁质酶和高温抗条锈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为了明确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佳条件,在16、18、20、22、24 ℃下,观察了其对条锈病的反应型、产孢期和产孢量等症状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接种条锈菌后进行18~24 ℃高温处理,均可诱导小偃6号的抗条锈性表达,反应型降低,产孢期缩短,产孢量减少。小偃6号接种条锈菌后在花斑期转入20~24 ℃处理24 h,与常温16 ℃处理相比,寄主均表现非亲和性反应。小偃6号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佳温度为20 ℃,最佳处理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表达的生育阶段,接种前后温度与高温成株抗秀锈性的关系,高温成株抗条锈性的遗传机制、小种专化性,、保产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以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及条锈病防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高温成株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表达的生育阶段、接种前后温度与高温成株抗条锈性的关系、高温成株抗条锈性的遗传机制、小种专化性、保产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对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及条锈病防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处理对花生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花生植株,然后测定不同时间花生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花生叶片可明显诱导花生防御酶活性提高,且以7.5 mmol/L浓度水杨酸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各种防御酶在24~48h内逐渐被诱导达到活性高峰。外源水杨酸诱导花生防御酶活性提高,使花生获得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9.
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在小麦抗病研究中发现TaWRKY45转录因子参与了对多种病害的调控。为了研究TaWRKY45在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过程中的功能,以小偃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研究TaWRKY45的表达模式,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研究了TaWRKY45沉默后对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TaWRKY45在小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当小麦受到水杨酸(SA)、条锈菌、高温(20℃)胁迫时,TaWRKY45表达量均上调。对小麦TaWRKY45基因进行沉默处理后,沉默叶片(BSMV:TaWRKY45-as)的条锈菌菌落增长,坏死细胞数目减少。TaWRKY45正向参与了小偃6号的高温抗条锈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小麦高温抗条锈性及保产作用,分析了27个陕西农家小麦品种和15个改良品种的抗病特性,以及小偃6号、兰天1号、小偃54、79196-16-1-2四个品种的防病保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地区,5月中旬前后是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关键时期;小麦高温抗病性表达后,条锈病病情指数增长缓慢,严重度不再增加;接种区与喷药区比较,抗病品种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差异不显著,具有明显的防病和保产特性。  相似文献   

11.
花生种子人工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的生化测试结果表明,接种前后花生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等均发生显著变化。接种前POX活性与侵染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接种后POX活性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增加,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POX活性增幅大。接种后1-3d抗病品种PPO和PAL活性达峰值,而感病品种3-6d达峰值,接种后第7d木质素含量与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406),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POX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耐性大豆品种阿特拉津处理后的防御酶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大豆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耐性机制,利用250 mg·L-1(田间使用浓度)阿特拉津处理大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大豆根系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在接受阿特拉津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高于未经过阿特拉津处理的大豆.阿特拉津处理后大豆根系的酶活明显高于叶片的活性,而且大豆...  相似文献   

13.
对大豆抗蚜品系P746和感蚜品系交大02-89蚜虫侵害后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酶活性及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与抗蚜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蚜虫侵害后不同品系之间POD、PPO活性均有升高,与蚜虫的诱导存在相关性,但与抗性基因型不存在显著关联.PAL活性蚜虫侵害前抗虫的P746具有高水平表达,并与感蚜品系存在显著差异;蚜虫侵害诱导后PAL酶活性均有上升,抗蚜品系表现稳定,表明PAL酶活性与大豆的抗蚜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HPLC分析表明蚜虫侵害前后大豆叶片组织内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生物碱类、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在不同蚜虫侵害时间和抗性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类物质与大豆抗蚜性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尖孢镰孢菌毒素对大豆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出现酶峰时间晚,且活性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玉米早熟、中早熟区种植的4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御酶PAL、POD和PPO与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关系非常密切,玉米植株受大斑病菌侵染后,防御酶活性比对照明显增高。防御酶的作用受品种遗传背景的影响,不同品种中不同防御酶对其大斑病抗性的贡献有差异。受大斑病菌侵染后,抗病性强的品种,PAL和PPO或PAL和POD酶活性发生协同增强,且从抽丝期到灌浆期酶活性协同增强的防御酶不发生酶活性衰减或衰减微弱;感病的品种,从抽丝期到灌浆期存在2种或3种防御酶活性同时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16.
花生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抗黄曲霉侵染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花生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的变化与抗黄曲霉的关系。结果花生种子接种黄曲霉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抗性无关。接种黄曲霉后 ,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抗病品种接种后 1d苯丙氨酸解氨酶被诱导激活 ,PAL活性达到高峰 ,而感病品种反应缓慢 ,需要 4~ 5d酶活性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7.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抗性不同的2个茄子品种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探讨青枯菌侵染下外源硅对茄子青枯病的抗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茄子青枯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i+Rs可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同时,显著提高茄子根系活力;对于感病品种而言,接菌前,加硅与否对茄苗叶片中的PAL和PPO活性无显著影响,接菌后,Si+Rs的PAL和PPO活性显著高于Rs;而在抗病品种中,不论接菌与否,加硅处理的茄苗叶片中PAL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不加硅处理。说明施加外源硅能提高叶片中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强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玉米对南方锈病抗性的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对南方锈病表现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5叶期接种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与抗南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交系抗性水平与苗期发病率呈负相关;除脯氨酸含量外,其他生化指标均在自交系间、处理间和不同检测时间点间存在显著差异。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菌后明显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高峰出现早,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自交系;在抗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早期上升快,活性高;在感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期表现明显升高。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感病程度相关,南方锈病属高糖病害;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抗病自交系中含量降低速度和幅度都大于感病自交系。运用最优曲线回归拟合,接菌后1 d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量等指标与玉米苗期的发病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3s处理橡胶苗,研究其对橡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抗性相关酶的活性调节,并通过接菌试验检验p3s对橡胶苗抗病性的作用。结果显示,p3s显著优化了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蓬距等生长指标,用6.0 mg/L p3s喷药,效果最佳。对药剂处理过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与对照相比,4.5 mg/L p3s处理的POD活性显著提高;6.0 mg/L p3s处理的PPO和PAL活性显著提高;最优浓度6.0 mg/L p3s处理后,叶片POD、PPO和PAL活性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且6.0 mg/L p3s处理显著提高了橡胶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表明p3s能促进橡胶苗的生长发育,并有效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