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不但可以提升茶叶发展经济,还可以促进中国茶叶旅游发展。茶文化是茶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让人们系统了解茶的文化背景、生产、艺术等特点,其已经成为茶叶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背景、内容等方面对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茶"字的读音,并且分析了茶名、茶与人和茶谚等,从而表达茶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日本人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并且在领会其意义的基础上不断的融入新的内涵,在茶文化中形成经验,在茶文化中体现出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而到了元代,茶早已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在华夏土地上发展、传承了4700多年,其思想内涵与文化精髓,早已深深植入了炎华子孙的血液、思维中。而在唐宋两代,茶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经过这个时期,元代的茶文化已经相当成熟,在大量的元曲中,都能够窥探到中国茶文化与当时人民的茶事生活。元代茶曲是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其创作与当时人们的茶事生活,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必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丽玉 《福建茶叶》2016,(9):355-356
茶作为一种植物,发展至今,已成功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不仅总结了茶叶技术,同时也推动了茶叶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茶叶一种深刻的精神和追求,饱含着着茶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陆羽《茶经》中的茶道、文学艺术以及饮茶文化中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昕  白宇 《福建茶叶》2016,(7):334-335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唐代陆羽的《茶经》为标志的茶文化不断走向昌盛和繁茂,至宋代,茶文化进入了极盛时期,这与宋代的经济繁荣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宋代的咏茶文学推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在"以俗为雅、雅俗贯通"的宋代文学主张之下,宋代咏茶文学上升到较高的地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即研究了宋代茶文化的流变以及宋代咏茶诗词的主要内涵和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定义了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模式的概念,总结了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和问题,分析了基于茶树、茶园、茶厂、茶叶、茶文化和茶活动等茶文旅康资源的开发路径,解析了茶主题景区、茶特色小镇、茶文化特色村、茶文化田园综合体、茶庄园等重点项目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最后对茶文旅康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小川 《茶叶》2016,(2):117-12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寺院的僧人们种茶制茶喝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唐代茶圣陆羽就是自小在寺院里习得制茶方法,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本文试图从茶叶的种植、制茶技术、饮茶风俗和茶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寺院里的茶文化,同时分析了"茶禅一味"的基本内涵,旨在说明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禅一味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昕媛 《福建茶叶》2016,(11):332-333
本文主要以英国为例,对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进行了浅显的概述,主要包括英国茶文化的起源和演变、对社会的影响以及Tea在英语中的具体表现。英国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食和传统餐制、妇女地位和绅士风度、社会交往和文学艺术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殖民地的扩张。本文对英国茶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英国茶文化独具特色的内涵、价值、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茶画自古有之,它结合了茶文化与绘画这两种艺术,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研究茶画对于当代国画的影响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画的基本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茶文化与绘画的联系,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着重结合茶画当中的茶文化内涵,分析了其对当代国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岳璐 《福建茶叶》2016,(10):104-105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也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茶文化的符景在茶环境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使茶环境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思想也十分深刻,本文主要对茶文化符景在茶环境设计中的开放性思维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罗晓彤 《福建茶叶》2016,(1):180-181
茶产业近年来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创意"茶经济"业态的产生和发展。茶文化旅游就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成功嫁接的典范之一。茶文化旅游较之其他的旅游形式不仅能将自然和人文融入旅游的过程,还把更多的体感经历带给游客。本文首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四川地区采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茶文化旅游中将游客体验与制茶工艺结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方法,打开了创意"茶经济"发展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2.
茶联是文人墨客之属,引车卖浆之流思想火花的迸现,是茶与社会人生的契合。本文主要介绍了茶联的概念,并介绍了茶联的结构品读以及如何去品读茶联,在文章的最后,写出了一些与茶楹联有关的趣事,阐述了茶文化发展在历史文化上的作用,以及对茶馆业与茶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3.
长沙县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近年来百里茶廊产业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百里茶廊茶文化建设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加强百里茶廊茶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杜豪楠 《中国茶叶》2023,(6):67-70+75
在产业跨界融合、体验式经济等新时代背景的动态引领下,茶旅一体化逐渐形成,消费者逐渐开始通过情景体验来享受生活。以“江北第一名茶”——青岛崂山茶为例,在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崂山茶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连年攀升,茶文化在茶旅活动中得到传播和传承,“验客”群体大批涌现,崂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但体验式茶文化旅游的项目趣味性、推广力度、文化内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探究出崂山茶茶旅集主题体验型、资源依附型、休闲生态型、文化创意型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提出优化茶文化旅游项目、细化茶文化旅游宣传、深化茶文化旅游内涵的发展路径,从而助推青岛崂山茶茶旅一体化趋于成熟,以期促进地方茶旅一体化的跃升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霞 《福建茶叶》2016,(6):331-332
日本茶文化兴起于奈良时代,并在室町时代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茶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也会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日本的茶文化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但是日本茶文化也有着自身的特色。透过"茶"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日本茶文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本文首先对日本茶文化加以说明,并简要分析日语与日本茶文化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就"茶"字在日语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彤阳 《福建茶叶》2016,(10):100-101
研究传统茶建筑在茶文化影响下的发展的目的在于了解传统茶建筑的发展历程及茶文化对其的影响,找到适合当下传统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茶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传统茶建筑的影响,提出对传统茶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举措如下:充分结合茶旅游事业拓展传统茶建筑经营内容;在传统茶建筑中融合更多养生、茶艺类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7.
吴全生 《福建茶叶》2016,(3):375-376
《茶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系统描写茶事的典籍,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茶叶从17世纪传入西方国家后,世界各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了中国茶文化,并逐渐建立其属于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茶文化发源于中国,对世界文化体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更是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并翻译了很多版本。本文主要以《茶经》的英文翻译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进行几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全新的国际化、分享化、产业协同化创新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思维来发展和创新我国茶旅游行业中的茶文化产业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产业升级方向。茶旅游行业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包括以茶文化为基本的构成元素、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创意和体验作为发展的主要样式。互联网对当前茶旅游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促进作用包括三点:为茶文化产业提供"分享平台";为茶文化产业营销提供"整合路径";为茶文化产业的资本"众筹"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思维下茶旅游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可以从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众筹投资策略、茶文化旅游创意体验产品策略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湖湘茶文化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分析了湖湘茶文化在湘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加强湖湘茶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促进湘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成  赵丽莉 《福建茶叶》2016,(2):157-158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这首先就体现在了样式繁多的茶叶包装设计中。本文从对于茶文化发展进行简析入手,针对茶文化对茶包装设计的影响和茶包装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