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甜菜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提高其单产与含糖,满足制糖工业的需要,我们于1989~1991年连续3年进行了甜菜施用增产菌试验与大面积示范,取得了满意效果。3年共推广甜菜增产菌面积114630亩,平均亩增产在10.5%~15.7%,增糖0.25~0.52度。1989年试验在上升乡进步村两农户责任田中进行,面积为10亩,对比法,不设重复。增产菌叶喷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供试甜菜品种为双丰305(下同);1990年小区试验在时中乡军民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设增产菌、稀土、碧全浸种3个处理,3次重复,面积1亩;1991年小区试验在兴华乡永利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设增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防除苎麻园早春杂草,减少养分消耗和除草花工,有利麻蔸生长发育,提高头麻产量,我们于1988年3月6日用草甘膦进行了除草试验,每亩用10%草甘膦400克(下称A处理)和500克(下称B处理)各加水100公斤,用手摇喷雾器喷雾,并设喷清水作对照,重复3次,随机排列。10月下旬施用一次冬肥,后不再施肥。40天后调查残留杂草数及鲜重,每小区查3点,每点1平方米,头麻收获时测产。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亩产达360公斤。  相似文献   

5.
增产菌是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一种植物保健细菌。据资料介绍,农作物应用后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对作物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为探索增产菌在红麻上的应用效应及较佳使用时间和剂量,1990年我们在萧山市主产麻区的党山、河庄、长河、浦沿等乡镇进行了大田示范和同田对比试验。所用增产菌剂型为广谱型粉剂和液剂。  相似文献   

6.
苎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产品。为采购原麻、科学配麻、合理用麻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展我国苎麻纺织工业,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苎麻单纤维支数、炼折率与原麻长度关系的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裕国 《中国麻作》1988,(3):29-29,48
苎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产品。为采购原麻、科学配麻、合理用麻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展我国苎麻纺织工业,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苎麻单纤维支数、炼折率与原麻长度关系的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调节安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由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张家口地区长城化工厂生产的调节安,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洒棉株,设60、80、100 PPm三个剂量,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于初花期(7月10日)使用80PPm,亩喷药液50公斤的处理,综合效应为好。现将其对棉花的生理效应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机械剥制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平菇培养基配方,从苎麻副产物中分离到苎麻骨(处理A),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处理B),苎麻骨、苎麻壳、苎麻叶混合物(处理C),并用它们分别取代配方中的棉子壳,以传统配方为对照,做平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剥制苎麻的副产物栽培平菇,发菌期间菌丝生长迅速,配有40%麻骨的A处理及其40%麻骨、麻壳混合物的B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都达到0.60mm/d,而对照只有0.55mm/d,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A菌丝满袋日期也比对照提早0.7d。在出菇期间做好管理,40%的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栽培平菇能得到第一潮菇182.3g的产量,并且用苎麻副产物栽培得到的平菇,质量性状较好,一般菇体较大,蛋白质和糖含量都较传统用棉籽壳做配方的高,其中糖含量指标3个处理在整体上都要比对照高出16%左右,并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除了C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余两个处理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业》1987,(4):22-25
近三年来,国内外市场上苎麻及其纺织品十分热销,价格上涨。各地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苎麻热的形势议论纷纷,迫切希望知道苎麻热的原因,苎麻有无发展前途?现就我们掌握的资料作点分折,供参考。 (一)1986年苧麻产销持续两旺 1986年全国苎麻生产连续第三年获得了特大丰收。根据各地统计,全国苎麻种植面积比1985年扩大了1.8倍。预计总产量比1985年增长1.44倍。全国各地不论  相似文献   

11.
增产菌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高效、低廉、使用简单易行的保健益菌剂,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为考察广谱增产菌应用于茶叶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喷广谱增产菌(江苏宜兴生物农药厂生产)及空白对照2个处理,3次重复,每处理小区面积667m~2,随机排列。结合治虫与化肥农药混合施用。选择建瓯市吉阳镇生长基本一致、地力较均匀的专业户承包茶园17.3公顷为试验区,茶叶品种为“桃仁”,时值秋茶刚采完露茶开采前,试验区少部分芽头初展,不整齐,偏小,被小绿叶蝉危害,芽叶有焦边。9月8日施药区…  相似文献   

12.
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边缘,小兴安岭西侧。土地绝大部分为黑钙土,PH6.5~7.5。我县种植甜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亩产一直较低,为了探索提高甜菜单产的途径,我们于一九七九、一九八○年开展了甜菜施硼、钼肥试验。 一九七九年试验,用钼酸铵和硼砂拌种、叶喷,共进行24次试验。结果表明:甜菜用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24小时,其亩产3740斤,比对照(清水浸种)增产15.3%;用0.2%的硼砂(药用)浸种,其产量比对照高3.6%。于甜菜快速生长时期(七月十日),用0.03%的钼酸铵溶液叶喷,甜菜亩产3201.6斤,比对照(清水)增产14.2%;用0.03%的硼砂(药用)溶液叶喷,亩产3681.8斤,比对照(清水)增产31.4%。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施用硼肥对苎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给苎麻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进行了苎麻根外喷施硼肥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及方法试验地为棕紫泥土壤,土壤pH值为6.5,土壤肥力中等且基本均匀一致。供试品种为川南红皮小麻,系二龄  相似文献   

14.
增产菌浓缩液在甜菜上的应用杨荣斌,曹福军,腾国良,曹福华(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二龙山农场)近几年,北安局二龙山农场应用增产菌拌种或叶喷,使甜菜产量及效益大幅度提高,为寻求最佳的应用方法及用量,于1994年进行了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时期叶喷的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84—1986年选用苎麻品种黄壳早、湘苎一号、芦竹青、雅麻和凤凰青麻,对其叶片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苎麻叶蛋白含量一般在20.0~24.0%,並且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纬度地区,苎麻收剥时间和收麻次数不完全相同。我国秦、淮麻区及鄂西高山麻区,一般年收两次;长江中、下游麻区(包括川东北麻区)年收三次;华南麻区可年收三、四次;台湾可年收四、五次。长江流域麻区,每季麻生长期头麻需85~90天;二麻只需50天左右;三麻需75天左右。可见,苎麻的生长发育和培管季节性很强。要想获得全年苎麻高产,则要季季高产,这就要认真搞好麻收“四快”(快收嘛、快砍杆、快中耕、快施肥)。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来,由于国内外苎麻的热销,推动了苎麻栽培的技术进步,彻底改变了过去所谓“一年栽麻三年穷”的被动局面,促进了苎麻种植业、加工纺织业和外贸事业的共同发展。根据我省自然条件,重点抓了丘陵红壤旱地植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初步总结如下,供交流。一、推广苎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效果1.新植苎麻获得了当年丰产、次年高产早在1979年,我省部分重点麻区的科技工作者就开始从事苎麻“三当”(当年栽、当年收,当年收益)栽培技术的经验示范研究。到1984年,“三当”面积达6546亩,占  相似文献   

18.
《中国麻作》1988,(2):27-27
增产菌是一种增产效益较高、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对人畜无害的新型保健益菌制剂,喷施后对多种农作物都有增产作用。为了解增产菌在苎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1987年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苎麻是大冶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历年二、三麻易遭干旱,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因此,苎麻灌水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如四棵公社麻科所和苎麻专业队,1978年二、三麻灌水抗旱,全年亩产386.2斤,比未抗旱的增产95%。1979年继续进行灌溉试验,亦获得显著增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苎麻施用锰、锌肥的效果,为苎麻合理施用锰锌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苎麻喷施锰锌肥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品种芦竹青,三龄麻,宽行条栽,每亩2182蔸,生长整齐。试验地为紫潮泥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