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改良178是自交系178的代换系,本研究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和室温贮藏试验.对这两个玉米自交系的耐贮藏性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揭示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活性的变化.对探索玉米种子耐贮藏能力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枇杷贮藏保鲜新技术,以福建地产枇杷为试材,研究仙草胶-卡拉胶复合膜对枇杷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保护细胞膜,降低呼吸强度,抑制枇杷的生理代谢,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加入的尼辛、纳他霉素等抑菌配料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贮藏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油梨果实的贮藏方式与完熟有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贮藏保鲜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国内外在荔枝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荔枝保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花生种子含水量、贮藏温湿度、贮藏容器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花生种子活力及寿命的主要因素,花生种子在高温条件下贮藏活力下降快,在20℃以内种子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小,寿命长,贮藏9~12个月仍具有种用价值。种子含水量低贮藏寿命长,南方花生种子的安全含水量是5% ~6% 左右。湿度低种子贮藏寿命长,适宜的环境湿度似在52% 左右。研究还阐明了不同贮藏条件和种子水分对种子生理代谢的影响及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春花生种子妥善贮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鲜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涂膜处理结合MAP(自发气调包装)的甜玉米鲜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甜玉米鲜苞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呼吸强度、贮藏环境O2/CO2浓度等变化,分析了各种变化的原因及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要比常温贮藏保质期延长10d左右,同时涂膜处理结合小包装气调贮藏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甜玉米鲜苞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消耗和呼吸高峰的到来,可更大限度延长甜玉米鲜苞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气体及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在感官、生理、营养及细胞结构上发生变化,所以研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对保持马铃薯的优良品质,提供良好的马铃薯加工原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稿日期:1998-08-201贮藏温度对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以常温25℃为对照,将马拉巴栗种子分别置于5℃、10℃、15℃条件下中贮藏,研究贮藏温度与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研究马拉巴栗种子的耐贮性及贮藏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根据生理指标结合发芽率的分析,15℃条件下进行贮藏,有利于延长马拉巴栗种子的寿命,为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
茶树种子是一个雏型的新植物,作为一种传播单位,它在结构和生理上都具有许多特性。当前在茶树栽培中营养繁殖已为人们广泛采用,但种子繁殖仍然有着重要的位置,而茶树育种工作中种子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为了保持茶子具有良好的活力,长期以来就如何妥善贮藏茶子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总结出许多经验技术。但就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还不多见。另外,人们认为茶子只有经过贮藏完成“后熟作用”后才能萌发生长的观点,近来也有较大的争议。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就茶子贮藏中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  相似文献   

10.
《花生学报》2013,(4):F0004-F0004
《花生学报》主要刊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综合利用及分析测试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专题综述及研究简报等。  相似文献   

11.
朱丽萍 《园艺与种苗》2022,(2):44-45,65
黄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人体所需的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补充人体机能,而且黄桃还具有润肠通便、美容养颜、保护视力等功效,对人体健康也有好处.目前,国内果蔬市场上对黄桃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必须加快黄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于此,该文结合黄桃栽培技术及储存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从科学选址、优...  相似文献   

12.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不耐贮运。综述香蕉果实外观品质的变化、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采后病害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Brown rot can lead to considerable fruit losses in peach orchard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likely to contend this major disease have to be promoted. In order to limit peach brown rot incidence in a three-year-old mid-season maturing peach orchard of the cultivar ’Ruby Bright’, four combinations of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treatments were assessed: conventional (Conv) irrigation (I) and soil management (S) (ConvI+ConvS); modified (Mod)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ModI+Conv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and modified soil management (ConvI+ModS); and modified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ModI+ModS).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in the tree row consisted of irrigation scheduling using tensiometer readings and herbicide use, respectively. Modified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in the tree row consisted of water deprivation during stage III of fruit development and ground cover with white clover, respectively.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2010–2013), in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ddle Rhone Valley in France, the lowest and highest brown rot incidence were detected under (ModI+ModS) and (ConvI+ConvS), respectively, whereas brown rot incidence under (ModI+ConvS) and (ConvI+ModS) was intermediate. This lower brown rot incidence under the modified treatments occurred from one to two weeks before fruit maturity and was still observed for several days in post-harvest storage. Ground cover with white clover was shown to limit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soil after heavy rainfall compared to bare soil, probably limiting peach growth variations, well-known as a possible source of detrimental microcracks at the fruit surface. This suggests that under our conditions appropriate cultural practices, water deprivation and a clover crop cover in the tree row possibly decrease peach disease sensitivity, which might lead to the reduced use of pesticide sprays to control brown rot in the orchard.  相似文献   

14.
玉米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玉米叶片、果穗、茎秆中维管束的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维管束特性与光合效率、子粒形成、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茶多酚(TP)用于蟠桃采后贮藏保鲜的效果及可能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有效抑制蟠桃褐变、失水及可溶性固形物(SSC)的消耗,能显著延缓蟠桃硬度降低与维生素C(Vc)的消耗,显著降低蟠桃丙二醛(MDA)的产生,调节蟠桃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从而延缓蟠桃的衰老与腐烂变质,延长蟠桃贮藏保鲜期。茶叶醇浸出物对蟠桃也有明显保鲜效果。其保鲜机理可能是由于茶多酚具有高效抗氧化作用,能减缓蟠桃的氧化损伤,调节多酚氧化酶活性,激活蟠桃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倩倩  游勇  王闯  张志元 《作物研究》2012,26(5):523-524,528
桃软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传播快,导致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为了筛选出有效控制桃软腐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桃软腐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0%五氯硝基苯对桃软腐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62.2%,对桃软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温是限制椰子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椰子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寒害对中国椰子产业的影响,以及椰子抗寒生理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已经开展的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研究的情况,对椰子抗寒生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化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氰氨化钙不同施肥量对桃树营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桃树施用氰氨化钙能明显增加根系数量、叶片面积和叶片厚度,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桃产量,改善桃品质。盛果期桃树每棵施用氰氨化钙250g,0~40cm土层根系数量较CK增加41.94%,叶片厚度增加25.63%,叶绿素含量提高25.33%,单果重提高20.5%,单株产量增加21.6%,硬度提高12.5%,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3.2%。[结论]盛果期桃树氰氨化钙最佳施用量为250g/棵  相似文献   

19.
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快速测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是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旨在介绍:(1)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2)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AVRDC的大豆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VRDC历年研究年报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从1973年到1995年底,AVRDC共收集大豆种质资源13,618份,目前已全部保存在中期库和长期库中。1986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心化种质引进系统,新引进种质主要信息供所有科学家利用。针对热带地区大豆种子储存难的问题。对大豆种质储藏条件,种子寿命,储藏期间的生化物质变化及保存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大豆育种家、病理学家、昆虫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