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番木瓜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热带特色果树,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对1994~2012年间SCI-Expanded(简称SCI-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番木瓜(Papaya)排名靠前机构的相关文献的出版年、引文、语种、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机构、组织扩展(发文机构)、作者、类别(学科)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内容的检索、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与世界同期的相比较,揭示中国番木瓜主要科研机构科研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SCI-Expanded(SCI-E)数据库为基础,对1994~2012年世界油棕被SCI-E收录论文的出版年、被引用情况、国家/地区、文献类型、语种、发文机构、基金资助机构和学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3年7月8日,1994~2012年SCI-E收录油棕相关文献记录6 851篇,被引频次总计80 161。自2007年文献收录和被引频次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所收录文献中,以马来西亚发文量最多,占总记录30.93%;学术研究型文献占91.55%;英语语种占96.23%;文献基金资助率为30.27  相似文献   

3.
香蕉是发达国家主要的消费水果之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创汇水果.香蕉在世界水果中排位第三,产量次于葡萄和柑桔.但葡萄大量用于葡萄酒加工,柑桔很多用于果汁加工.香蕉却以鲜食为主,加工量较少.1970年世界香蕉总产量2821万吨,1980年上升到4057.5万吨,1987年达4217.3万吨.世界香蕉总产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为巴西、印度和菲律宾.从总体发展趋势看,世界香蕉总产量还会略有增加,进出口贸易量  相似文献   

4.
病史 早在1890年,由古巴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 Schiecht. f.sp. cubense(E.F.Smith)Snyder & Hansen]引起的香蕉镰刀菌萎蔫病在巴拿马就成为流行病,因此此病一般称为巴拿马病。此病害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以及热带美洲香蕉植区广为传播。巴拿马病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50年来毁灭了中南美洲40,000公顷以上的香蕉。 以前芭蕉科只发现古巴尖镰孢的三个小种(表1)。小种1和小种2使香蕉产生萎蔫,而小种3侵染了野生的海里康(Heli-conia)种。小种1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它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因为它侵染许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最受欢迎的商业性香蕉品种。在热带美洲大部分香蕉产地,此病害已得到控制,因为易感病品种兰田蕉 ( Gross Michel)已由抗病品种香芽蕉 ( Cavendish)所取代。小种 2仅仅侵害杂交三倍体Bluggoe(ABB),它是中美洲地方性病害。1962年Stover发表了关于香蕉镰刀菌萎蔫病的综论。从那时起,一直到台湾出现新的真菌小种以后,才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研究了世界香蕉近年的生产贸易状况,并对世界香蕉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世界香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起对云南香蕉产区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蕉园类型的香蕉害虫发生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危害云南香蕉的害虫种36种,软体动物5种,分属8个目21个科,已鉴定到种的22种,其中褐足角胸叶甲为云南香蕉新记录害虫;发生较普遍、对香蕉危害较大的主要有8种害虫;蕉园类型中以山地蕉园、散户种植蕉园、与野生蕉邻近蕉园、2年以上蕉园的害虫种类多,发生危害较重;生长季节以春季(3~5月)、秋季(9~11月)两季害虫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7.
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后,橡胶与香蕉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 间种香蕉的橡胶树幼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高于无间种(对照)的橡胶树幼林,水分利用效率间作香蕉的胶树低于无间种的对(照胶)胶树;(2) 橡胶树下间种的香蕉净光合速率与对照香蕉间无明显差异,蒸腾速率以普通对照的香蕉略大,水分利用效率是间作的香蕉略大。幼林胶园间种香蕉,能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生态效应良好,值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牛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牛布鲁氏菌病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语种、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类别、主要研究机构等。结果显示:牛布鲁氏菌病研究发文量自2003年后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tiana State Univ)等;主要的发文期  相似文献   

9.
引 言 近十年来国外主要报道的香蕉病毒病有:香蕉束顶病(又称香蕉公)(Bunchytop disease of banana)、香蕉花叶心腐病(又称香蕉侵染性褪绿病)(Bananacucumber mosaic virus disease或Bananainfectious chlorosis disease)和香蕉点花叶病(Banana dotted line mosaic dise-ase)。香蕉束顶病首次发现于斐济(Alvin等,1977),而Dunte(1976)报道在菲律宾1925年就发现了此病。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病害(Foure等,1982)。香蕉花叶心腐病首次发现于印度(Mali等,1980),现在该病在印度已普遍发生。其他国家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象牙海岸(Lassoudiere,1974),古巴(Becquer等,1976)等。  相似文献   

10.
非洲是全球重要的香蕉和大蕉产出地。2009年非洲香蕉总产约为世界的12.6%;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81%。两者合计非洲香蕉和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28%。尤其在非洲撒哈拉边缘,大蕉占了当地大约1亿居民主食的四分之一。非洲香蕉和大蕉主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西部和中部。东部非洲各国香蕉总产大约为780万t,平均每公顷香蕉产出仅6.7t;大蕉总产大约为1 400万t;香蕉产量上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坦桑尼亚,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分别为前4名。西部非洲各个国家香蕉总产大约为92万t;大蕉总产大约为840万t;香蕉产量上科特迪瓦、几内亚、利比里亚、加纳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加纳、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几内亚分别为前4名。中部非洲各个国家香蕉总产大约为170万t;平均每公顷单产约7 t;大蕉总产大约为306万t;香蕉产量中安哥拉、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分别为前4名;大蕉产量方面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中非分别为前4名。尽管非洲是重要的大蕉和香蕉生产区,但只有香蕉被用于出口,目前非洲香蕉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欧共体市场,占欧共体市场11%的份额,其出口长期由喀麦隆和象牙塔国家垄断,自2006年后加纳开拓了欧盟市场。  相似文献   

11.
香蕉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全球香蕉总产值385亿美元,为全世界约4亿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目前,全球香蕉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率低于20%,因而香蕉加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香蕉商品附加值、资源利用率的驱动力,也是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香蕉营养成分、加工特性、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加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香蕉加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香蕉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第3大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香蕉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其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进我国香蕉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促进香蕉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热带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香蕉重要生产国之一,总产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低pH和铝毒是香蕉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明确低pH和铝毒胁迫对香蕉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调控酸性土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在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盆...  相似文献   

14.
香蕉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对乙烯非常敏感,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目前,香蕉果实后熟机理还未完全探明,后熟过程中己糖激酶(HXK)与乙烯的关系还不清楚。通过BLAST比对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HXK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经克隆获得这些基因的序列,并研究HXKs基因在香蕉果实自然后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谱,重点研究乙烯利、甘露糖、NAG和1-MCP对HXKs基因表达、HXK酶活和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HXKs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乙烯利上调大多数HXKs基因的表达和HXK酶活,1-MCP的作用正好相反,这表明外源乙烯正作用于HXK。另一方面,甘露糖加快内源乙烯生物合成,NAG却推迟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这说明HXK正作用于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所以,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乙烯和HXK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将为进一步阐明香蕉果实后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香蕉果实保鲜新技术的挖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本控制、产期调节、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以及土壤菌群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本文以海南临高皇桐镇的17 a宿根巴西蕉园为样本,对该宿根蕉园、附近轮作蕉园及新开垦蕉园全生育期土壤pH及香蕉枯萎病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土壤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土壤中的菌群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宿根蕉园土壤pH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其pH周年变化幅度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土壤中香蕉枯萎病孢子数目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方面,宿根蕉园均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在全营养菌门、农杆菌门、毛霉亚门等11个细菌门级和6个真菌门级分类单位上与轮作和新垦蕉园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蕉园在微单孢菌、芽胞杆菌、角菌根菌等土壤特征种群方面显著不同于其他2个蕉园;功能丰度热图显示,宿根蕉园土壤细菌和真菌与轮作蕉园、新开垦蕉园均有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基因丰度分析方面显示,轮作蕉园和新垦蕉园土壤细菌在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转录、碳代谢、膜转运等通路明显活跃,宿根蕉园土壤真菌在细胞迁移、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传导、核酸代谢、蛋白折叠储运和降解等通路显著活跃。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香蕉宿根栽培模式的内部机理奠定基础,也为废弃蕉园改造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香蕉是世界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果,也是非洲国家的粮食作物。盐害是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巴西蕉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栽品种。水杨酸在植物生理和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盐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处理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 Brazil)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0、0.5、1.0、2.0 mmol/L外源水杨酸,测定7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巴西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而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上升。施加0.5、1.0 mmol/L水杨酸处理与盐胁迫相比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且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而2.0 mmol/L 水杨酸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盐胁迫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施加较低浓度的水杨酸(0.5、1.0 mmol/L)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现象,但是高浓度水杨酸(2.0 mmol/L)缓解效果不明显,其中以1.0 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Bananas (Musa spp.) are major staple and cash crops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of Africa. Yet, banana yields in this region are among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due to a wide range of abiotic, biotic and socio-economic causes. Cropping systems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soil fertility replenishment, pest and disease suppress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might improve banana yields and contribute to uplifting the livelihoo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region. In this contex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ver two seasons in banana-based subsistence farming systems in Rwanda, Burundi, north-western Tanzania (Kagera and Kigoma regions) and easter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South Kivu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cidence of banana Fusarium wilt as related to cropping systems, edapho-climat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Banana Fusarium wilt incidence was found generally high in the region, 54.1% of all farms had disease incidence higher than 40%, with Tanzania having the highest number of farms with high disease incidence (63.6%). Statistical analysis (chi-squared test of association) and GIS mapping, by layering Fusarium wilt incidence over selected predictor maps, showed that disease incidence was lower in farms growing cultivar mixtures (p < 0.01) and at higher altitudes (>1600masl) (p < 0.05), an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Fusarium wilt and farm age was observed whereby disease incidence was highest in farms aged between 10 and 30 years (p < 0.05).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ccurrence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2 in Rwanda and Burundi, and suggests that strategies for banana Fusarium wilt management in east and central Africa should include raising farmers’ awareness on pathogen spread mechanisms and enhancing their access to disease-free plant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常用杀菌剂在香蕉中的残留和分布情况以及对消费人群的膳食风险,测定344份香蕉样品中14个杀菌剂残留,分析其在果实中的残留分布,评估其对成人和1~6岁儿童的急性和慢性膳食风险以及现有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evel,MRL)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结果 表明,56.10%全果样品和25.58%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