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90 Gy 60Co-γ射线处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和协青早A,获得了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频率分别为8×10-3和5×10-3,从Ⅱ-32A中所获得的育性恢复突变体,在农艺性状上与Ⅱ-32A育性恢复突变体Ⅱ-32R,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杂种结实率在70%以上,对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Ⅱ-32R对珍汕97A和Ⅱ-32A的育性恢复均涉及2对恢复基因。Ⅱ-32R与珍汕97A和Ⅱ-32A的杂种F2在结实率分布上存在差异,从中选出两个结实率较高的株系。表明诱导不育系产生育性恢复突变是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尚未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在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则差异显著。线粒体中质粒样DNA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特异分布;线粒体QNA、Cob、atpA基因在两者间也存在拷贝数和结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在不育系细胞质中还发现一类双链R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6.
7.
8.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质育性因子的载体,其突变和重组与CMS有直接关系。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线粒体基因转录、线粒体多肽差异和线粒体细胞学超微结构等几个方面与CMS的关系,并对小麦CMS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清晰揭示CMS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最终对CMS三系杂交种选育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粱迈罗细胞质仍是诱导雄性不育性,进而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手段。杂种优势育种计划中采用的母本均为同一细胞质,因而具狭窄的遗传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母本的细胞核必须含有与迈罗细胞质互作产生雄性不育的基因,而父本还应含有恢复F,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籼稻品种 Chinsurah Boro Ⅱ(CBⅡ)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转移到粳稻品种Nipponbare中,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碘乙酰胺失活的Nipponbare原生质体与经X-射线处理的CBII原生质体的融合。在具有二倍体染色体数目的16个融合衍生植株中,其中一个完全雄性不育,形态学上与Nipponbare一致,其雄性不育性能稳定地传递给全部回交后代,这为雄性不育的母性遗传提供了证据,而且回交后代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可被来源于CBⅡ的育性恢复基因Rf1以配子体遗传的方式所恢复。限制性片段和Southern lot分析揭示了雄性不育植株中存在来源于CBⅡ的线粒体质粒DNA。我们的研究表明用细胞融合把CMS转移到所需要的水稻品种中能用于未来杂交种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之间的差异和几种不同不育肥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渭A、波里马A和75—3A等三种雄性不育系不育胞质在13个农艺性状和对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三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不良影响;三种不同质源的不育胞质间在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上无显著的差异。但作者认为,开展新的不育胞质的研究,防止细胞质单一化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杂种不育是影响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之间基因交流的主要障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性表现为数量性状位点控制的复杂遗传模式。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育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1CMS、S2A和MICMS三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负效应趋势.但不同来源的胞质在不同性状上的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其遗传效应不仅与不育胞质的类型有关.还和保持系、恢复系的核基因及其互作有关。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下,Po1CMS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明显优于S2A和MICMS。通过选用优良不育胞质和合理选配组合,可以把不育胞质的负效应降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14.
HUANG Ting-you WANG Zhi HU Yun-gao SHI Shou-pei PENG Tao CHU Xu-dong SHI Jun XIANG Zu-fen LIU Ding-you 《水稻科学》2008,15(2):153-156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Mian 9S,some reciprocal crosses were made between Mian 9S and six indica rice materials,Yangdao 6,Luhui 602,Shuihui 527,Mianhui 725,Fuhui 838 and Yixiang 1B.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PGMS) of Mian 9S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nuclear gene.Thus,the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Yangdao 6/Mian 9S was used to map the PGMS gene in Mian 9S.By using SSR markers,the PGMS gene of Mian 9S was mapped on one side of the markers,RM6659 and RM1305,on rice chromosome 4,with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3.0 cM and 3.5 cM,respectively.The gene was a novel PGMS gene and designated tentatively as pros4.In addit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s4 gen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 - 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 - 102B (保持系)和8 - 602A ( 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 - 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 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原基,不形成花药,着生雄蕊的位置长出小花瓣,败育时期和方式与 现有报道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保持系6 - 102B的花药发育正常; 8 - 602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时期至四 分体时期,主要是孢原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16.
17.
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的株高、穗颈长、每稳实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有明显的负效应,而对稳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生物产量则有明显的正效应。不育系细胞质的这种遗传效应随细胞质来源的不同表现明显的差异,D型和BT型细胞质在多数性状上的表现优于WA型和WC型细胞质。此外,不育系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和恢复系细胞核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在多数性状上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N_(86)不育材料的选育及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测交后代中,发现半不育植株;经回交和定向选择,选育出N_(26)不育材料。N_(26)不育材料花的特征仍保持萝卜质不育系的花瓣特征,但不育性不同于萝卜质不育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_(26)不育材料的不育性受温度影响,在一段时间里,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2℃,该材料表现为不育;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2℃,该材料则开半不育和可育花。N_(26)不育材料的遗传属核质互作类型,细胞核内可能有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不育性。本文对N_(26)不育材料的利用进行了探讨,但没有研究N_(26)不育材料细胞质与萝卜质不育系细胞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以一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组配了8个组合。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优势程度和对照优势率等优势指标测定了杂种F_1的优势。结果表明,在考查的17个性状中,单株产量、全株有效角果数、分枝花序角果数、茎粗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等5个性状的优势较强,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组合选择的主要依据。并讨论了四种优势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