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会议交流了今年全国春茶生产情况,分析了全年茶叶生产形势;研究了茶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刘新副主任,分别就世界茶叶发展动态和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做了专题报告。王守聪副司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会议交流了今年全国春茶生产情况,分析了全年茶叶生产形势;研究了茶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刘新副主任,分别就世界茶叶发展动态和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做了专题报告。王守聪副司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茶叶生产的有关单位代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简述永德县勐底农场茶叶产业沿革和现状,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潮安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产业是潮安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我县农业生产中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茶区优势、打响“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经济,现就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一、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和优势(一)茶叶产业的现状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之乡,我县也是全国  相似文献   

5.
项文广 《茶叶》2008,34(1):53-55
本文从分析仙居茶业发展现状出发,针对仙居茶叶经营分散、品牌分散,规模偏小,良种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的茶叶生产资源,做好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良种化进度、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强化服务、加大专业化组织培育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从而推进仙居茶产业升级,促进茶产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6.
王碧林 《茶叶通讯》2006,33(2):46-48
本文分析了莲都区茶叶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茶叶生产的方向、目标,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茶叶机械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宏儒  钟成义 《中国茶叶》2009,31(11):17-19
在分析我国茶叶生产机械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茶叶机械化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大可  卢夏英 《茶叶通讯》2010,37(2):30-32,38
茶叶是桃江县的传统优势农作物,在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桃江县茶叶标准化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振  赵洋  梁国强  杨阳 《茶叶通讯》2010,37(3):21-23,27
茶叶标准对于促进茶叶生产、规范茶叶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扩大茶叶出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茶叶标准现状的研究,探讨了我国茶叶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志明  林俊杰 《茶叶》2004,30(1):12-13,19
本文分析了华安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华安茶叶的八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芹瑶  杨江帆  林程  管曦 《茶叶科学》2022,42(2):290-300
以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说为基础,构建考虑文化因素在内的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1993—2018年16个产茶省区的面板数据,阐述了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与规律,厘清其主要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3—2018年期间,中国茶产业在生产规模上急剧扩张,茶叶生产空...  相似文献   

13.
茶叶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贵生 《茶叶通讯》2009,36(4):32-37
本文简明回顾了有关国内外茶叶标准制定的时代背景,重点介绍了有关国内茶叶标准制定的进展情况,扼要分析了各种有关茶叶标准的适用范围,指出不同的茶叶标准与不同的时代背景、贸易环境、茶叶生产水平相一致。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既符合目前国外对茶叶产品安全限量指标,又符合我国茶叶生产水平,可有效控制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新的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以尽快使我国茶叶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并向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进而诱发组织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明确了基础研究在推进我国茶叶生产技术进步、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最后,从茶园生产与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产品创新、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等领域,展望了我国茶叶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叶生产成本效益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一  黄韩丹 《茶叶》2004,30(1):46-49
本文通过不同茶类、不同生产时期成本效益之比较,对茶叶的成本结构、产出效率以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通过与作物之间成本效益的横向比较,对茶叶的经济性状及其在当前农村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作出评价,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茶叶的比较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效率等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许咏梅 《茶叶》2014,(1):24-29
白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稀茶类,中国是世界白茶的唯一产地,福鼎是中国白茶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白茶产量占中国白茶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茶简单、自然而生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欢迎,那么白茶的成本-价格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以福鼎市白茶产地实地考察为依据,对福鼎白茶的茶农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鼎白茶的生产成本-价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福鼎白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其中鲜叶种植成本占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加工成本(初加工+精加工)低;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人工费用.(2)福鼎白茶的产地批发价格较低,一般略高于成本价格;而福鼎白茶市场售价比批发价格高出1倍以上,茶商销售到外地价格会上涨5倍以上;茶农户、茶企业、茶叶商相比较,茶农户获利最少,茶叶企业和茶叶商获利最多,甚至利润高达几百倍,茶商利用别人不了解白茶有价格炒作趋势,白茶几乎是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柘荣茶树品种结构、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牌建设和茶叶市场化进程情况.提出柘荣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高效生态茶园;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建设茶叶初加工集中园区;示范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开展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全力打造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19.
茶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经历了10个年头,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茶叶产量、国内消费和出口量都翻了一番。然而,由于各项改革措施的不配套和地区间的不平衡,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如茶叶流通体制不完善,宏观控制不力,出现了“统”与“放”的矛盾;另外,茶叶生产基础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出现了国内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生产后劲不足的矛盾等等。对此,从战略上考虑,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茶业改革,理顺关系,放开搞活,依靠科学,增加投入,强化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使中国茶叶生产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