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既为我国南方稻区提供了优质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推进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的迅速推广.促进了粮食增产,又为制种农户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个别年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田块不育系出现育性转育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全国两系杂交稻繁殖制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建设海南两系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6,(2):30-31
根据制种实践经验,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19在建宁县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有效积温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母本靠插、父本靠发"和"1期父本"定向培养父母本异交群体结构,利用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叶龄余数、对应叶龄法预测花期,"氮控钾促、旱控水促"调控花期,"九二○"解除不育系抽穗包颈,协调父母本异交态势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进步。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重点研究了适宜制种的温光条件、制种区域及基地选择和"两个安全期"的协调安排。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均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父母本花期相遇是三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关键。重点分析了影响杂交水稻制种花期不遇的主要因素,根据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不理想的主要调节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m2、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m2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