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皮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 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量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54h 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微生物在0~12h 旺盛繁殖;pH 值为6.5 ~7 .5;挥发酸峰值为236mg/l;COD在6h 出现峰值,为958mg/l;还原糖在0~24h 迅速下降。在静置条件下,48h 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T1163 活菌量在6h 左右出现一个“低谷”;pH 值为5.0 ~6.0 ;挥发酸峰值为1920mg/l,COD和还有糖分别在12h 和6h 左右出现峰值。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着脱胶时间延长而增加,至完成脱胶时分别占麻重的18.51% ~20.05% 和4.1% ~5.52% ;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均类似于“M”型。  相似文献   

2.
pH值对巴西橡胶树胶乳β-1,3-葡聚糖酶结合黄色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黄色体内含物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质以及黄色体膜在胶乳凝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提出了多种阐明胶乳凝固机制的假说,但有关β-1,3-葡聚糖酶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尚无报导.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ning),对不同pH值条件下破裂收集的黄色体内含物和膜组分中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5左右的酸性环境中,β-1,3-葡聚糖酶主要表现为可溶性蛋白质,很少结合黄色体膜;但在pH6.9左右的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下,大量β-1,3-葡聚糖酶结合到黄色体膜上,可溶性蛋白所占的比例很低.首次发现了β-1,3-葡聚糖酶可以结合黄色体膜,二者结合的程度明显受环境pH值的影响.该结果对于认识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功能,完善黄色体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及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使用三亚市美藤果种植基地种植的美藤果种仁的脱脂粉,分别采用酶法除杂浓缩法和碱溶酸沉淀法进一步提取蛋白质,分别得到美藤果浓缩法蛋白(PPC)和碱提取的蛋白(PPI)。实验数据表明:其等电点近似为pH 4.5;2种方法提取蛋白粉的溶解性都是随pH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吸水性、吸油性和起泡性方面,PPC比PPI略好;在溶解性和粘度方面,PPI优于PPC;在50℃左右PPC和PPI吸油性最大时,分别达到293%和165%。  相似文献   

4.
德都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北纬48°16′—49°12°,东经125°42′—127°39′之间,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海拔高度300—350米左右,属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土壤为黑土和草甸黑土,黑土层一般为20—30厘米,0—20厘米耕层有机质含量5—7%。全氮0.2—0.35%,全磷0.17—0.21%,全钾2%左右;水鲜氮5—8毫克,速效磷4—6毫克,速效钾15—35毫克,pH值在6左右,土质比较肥沃。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80~7.45;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其峰值分别为148mg/l和53mg/l.在静置条件下,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20~6.80;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脱胶完成时下降,峰值6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脱胶完成时,其去除率均达11%左右;微生物均在2-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和pH是决定芒果内在品质的关键因素,贮放潜力是果商进行芒果销售决策时首要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代表性的芒果品种‘台农’为材料,利用NIRMagic2400型近红外光谱仪,连续采集果实从采摘到完熟过程中在600~1100 nm波长的近红外吸收光谱,以经典方法实测果实SSC和pH,建立芒果采摘后SSC、pH变化和贮放潜力预判的无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在600~670 nm的波长范围内,采摘后未后熟的芒果对近红外光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并在670 nm达到峰值,随后吸光度快速降低,在725 nm左右达到谷值;采摘后达到完熟的芒果在600-700 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持续下降,并在700 nm处达到谷值。受果皮颜色差异等影响,不同芒果个体在704~746 nm区域的吸光度出现较大的分离,之后在725~1025 nm整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在1025 nm左右达到第二个峰值。实测结果显示SSC在芒果采摘后0~5 d快速增,第6和第7天变化较小,期间的前4 d的pH保持稳定增加,之后迅速提升。使用Kennard-Stone算法将芒果样本的SSC和pH实测数据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测试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SG卷积导数、SG卷积平滑等9种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发现矢量归一化最适合SSC光谱数据的处理,多元散射校正最适合pH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建立的SSC和pH的最佳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和0.936,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55和0.184,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18,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4和0.202;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芒果贮放潜力预判模型的正确率为96.9%。以上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所建立的芒果无损检测模型能够较可靠地检测芒果采摘后的SSC、pH动态变化及贮放潜力。研究结果对提升基于内在品质的芒果分级与选品能力,预测芒果的最佳销售时间及选择销售市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 ,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振荡条件下 ,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80~ 7.45 ;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 ,其峰值分别为 1 48mg/l和 5 3mg/l。在静置条件下 ,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2 0~ 6 .80 ;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 ,脱胶完成时下降 ,峰值 6 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 ,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 ,脱胶完成时 ,其去除率均达 1 1 %左右 ;微生物均在 2— 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 ;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8.
AlCl_3与Al_2(SO_4)作为无毒澄清剂,在检测甜菜根中蔗糖、钾、钠含量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检测α—N含量时与Pb澄清剂测试结果差异较大。本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显色剂的pH值,可使无毒澄清剂检测α-N的数据,接近Pb澄清剂的检测结果。初步认为显色剂pH值为5左右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pH值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洪军  彭畅  张秀芝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4,22(3):126-131
通过国家(公主岭)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1990~2012年),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pH值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初比较,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均呈下降趋势,N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分别下降了22.1%和13.8%;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均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S+NPK)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活性有机质增加了40.5%;M1+NPK和1.5(M1+NPK)处理活性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56.8%和62.5%。与试验初比较,施化肥处理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其中NPK处理土壤pH值下降1.5个单位左右,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pH值没有下降,其中M2+NPK处理(2007年)土壤pH值比NPK处理高1.3个单位。施化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1990~2012)排序为NPK>NP>NK>N>PK、CK;3个等氮量处理M1+NPK、S+NPK和NPK的玉米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防止土壤酸化,从而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酶法脱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在工厂中的应用优点,通过实践获得了最佳生产条件:酶反应温度50~55℃、pH5.0左右,并与化学精炼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同时总结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对新型无凝固剂发酵豆腐贮藏过程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本研究以卤水豆腐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种豆腐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微生物、色泽、pH等指标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乳酸对豆腐腐败菌膜电位的影响,探讨乳酸菌发酵豆腐具有较长保质期的机制.结果 表明:无凝固剂乳酸菌发酵豆腐在4,10和25℃可分别贮藏14,5和2d,均比卤水豆腐相应延长2d左右;10℃贮藏过程中,其乳酸菌及芽孢菌数明显低于对照,pH、颜色变化均慢于对照;无凝固剂乳酸菌发酵豆腐在制作过程中的脑花及成型产品中的芽孢菌数明显低于对照,豆腐的有机酸尤其是乳酸的含量是对照的3倍;乳酸对屎肠球菌膜电位的影响较大,可延缓屎肠球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茶树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汉 《茶叶科学》1987,7(1):15-22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硝态氮源茶树的适宜pH值为4.5—6.0,最适pH值为6.0;氨态氮源茶树的适宜pH值为4.5—6.5,最适pH值为5.5。硝态氮茶苗比氨态氮生长好,但叶色发黄。在适宜pH范围内,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多,水分代谢旺盛,光合效率高,呼吸作用随pH升高而增强;在适宜pH范围外,茶树的生理活动明显受到抑制,生长不良和伤害致死。在水培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向酸性方向变化,表现了茶树的喜酸性特性,但在适宜pH范围内向酸性变化小,范围外变化大,氨态氮源较硝态氮源变化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对热研5号柱花草含氮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热研5号柱花草植株的生物量和氮含量随着pH值的下降而降低;在3个pH值(pH5.8、pH4.5、pH3.5)条件下接种菌株BS1-1、RJS9-2后,热研5号柱花草的生物量及含氮量均大幅增加;在pH4.5及pH3.5的条件下接种菌株PN13-3对热研5号柱花草均有显著的固氮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前言甘蔗糖厂的污染主要有废水、废气及废渣的污染。过去几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污染程度减小了许多,但距洁净生产还有很远的距离。废水的种类及目前的处理方法:一是酒精生产排放的废醪液(COD100000mg/L左右,pH4.0左右),日榨1000吨甘蔗的糖厂每天约有150吨废醪液。有的厂直接排放;有的厂做成液体肥给农业用;有的厂采用氧化塘法,雨季来时,随洪水冲走;有的厂生产单细胞蛋白后再排放;有的厂采用大型工业沼气工程处理后排放;有的厂采用浓缩后燃烧;有的厂用于锅炉烟道气冲灰后排放;也有的厂采用废醪液回流复用发酵,之后处理排放等等。二是洗滤布水(COD6000mg/L左右,pH7.0左右),清洁冲地板水,洗罐水,日榨1000吨甘蔗的糖厂每天有200多吨这种废水。这部分废水,多数厂是直接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烟囱排放的烟气,目前多数厂采用水膜除尘,烟气是白色的水雾气,没有大的污染。三是冷却用水,这部分水,量大直接排放不会有污染。四是滤泥,对碳酸法糖厂来讲,滤泥量大,碱性,确实有污染,大厂把滤泥用于作制水泥的原料,可以消除其污染,小厂及中等规模的厂,对这部分滤泥确实是个难题。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2洁净生产洁净生产指的是生产...  相似文献   

15.
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茶叶纤维吸附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纤维对Cu2+有明显的吸附作用。pH值为4.55左右,温度在30℃左右时,对Cu2+的吸附较为有利;当Cu2+的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随着茶叶纤维添加量增加,吸附量先升后降,茶叶纤维添加量为90 mg左右时吸附量最大。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茶叶纤维对Cu2+的平衡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达到16.78 mg/g。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马铃薯皮中的总黄酮,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及解吸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洗脱过程中,调节pH值为6左右,温度为30℃左右,振荡4 h后静置24 h,并采用浓度为70%乙醇作为洗脱液,即能获得最佳工艺;采用20 g聚酰胺树脂装层析柱的动态洗脱过程中,径高比为2.0/10.0(cm/cm),以70%乙醇作为洗脱液,即能获得动态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7.
孙开照 《中国稻米》2013,19(1):67-68
分析了酸性水稻土田块水稻分蘖高峰期施用不同用量的石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5.4左右的扁石泥田,水稻分蘖高峰期每hm2施用石灰750~1 000 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四川、湖北等地发现苗期油菜菌核病,可能由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侵染油菜茎基部所致。为此对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菌核在水中吸水迅速,2h左右接近饱和,其质量是吸水前的2.10倍。菌核吸水后在4d时开始萌发,11d左右萌发率达到100%。菌核在干燥土壤(-52kPa)萌发率极低,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菌核的菌丝型萌发。菌核龄越小的菌核萌发较早,萌发率较高,9d后菌核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20.0℃~27.5℃适于菌丝型萌发,温度低于10.0℃和高于30.0℃都不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pH在3.0~8.0范围内,4d时菌核萌发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pH值为3.0时萌发率最高。田间土壤接种发现,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可侵染油菜茎基部,在初花期引起苗期菌核病,发病率最高可达11.7%。  相似文献   

19.
根际pH对水稻细胞膜质子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根际pH对水稻(日本晴)细胞膜质子泵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栽培在pH 5.5的营养液中的水稻作为对照,然后分别转移到pH 3.5和pH 7.5的营养液中培养。研究发现,质子泵基因OsPMA1、 OsPMA2、OsPMA3、OsPMA7在根系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当营养液pH为3.5或7.5时,上述质子泵基因的表达总体上均比对照(pH 55)降低。但植物地上部的质子泵表达不受根际pH的影响。而且,pH越低,水稻生物量与体内的氮含量越低。其可能的原因是,水稻在pH骤然降为3.5的营养液中没有及时适应高浓度的H+胁迫,导致根系细胞膜质子泵受抑制,进而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而pH 7.5与植物细胞质pH相当,质子泵无需过量表达即可用于养分吸收。说明根际pH直接影响到根系细胞膜质子泵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并间接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鸳  王贤波  成浩  周健 《茶叶科学》2007,27(2):111-116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Gln浓度可以提高茶氨酸的生成量,但是却降低了L-Gln的转化率;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最适pH是9.5左右,较为适合的反应温度是3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