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栽培氮肥用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建立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与小麦、花生产量及效益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全年肥料用量与分配比例两因素对小麦和花生的产量效应及全年总产效应,提出了小麦花生全年总产〉12000kg/hm^2的施肥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表明,在土壤含钾量中等偏下或很低的情况下,钾对小麦花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钾肥基施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且对后茬花生产生较大的后效作用。花生要高产,必须充分发挥“钾二效”的增产作用。小麦花生产量在双16.75~7.5t/hm2范围内,全年适宜施钾量为255一300kg/hm2,麦油分配比为1:0,2~0.3。  相似文献   

3.
经5 年试验与高产攻关,研究出适合鲁东地区的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使鲁东地区小麦花生两熟制小麦收获和花生播种的机械化作业以及小麦秸杆还田得以实施。该技术符合高产、低耗、持续增产现代化农业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涂显平 《花生学报》2001,(2):31-32,22
用有效微生物(EM)活菌制剂进行夏花生小麦两熟制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EM堆肥的夏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26.15%,且后效作用明显,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较对照增产18.91%。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才斌 《花生学报》1998,(4):10-12,30
本文结合近年来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研究与实践,从山东气候条件、作物对光温需求及反应特点、作物营养特性等几方面简述了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小麦花生两熟制全年定量磷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磷肥不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产生一定影响。全年磷肥分次施用效果优于一次施用;分次施用以磷肥分别作小麦、花生基肥最佳,效果好于分别作小麦基肥和小麦追肥(或花生追肥);夏直播花生花针期追磷,增产效果不明显,其效应低于等量磷肥追施到前茬小麦上而产生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田试验表明,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条件下全年施氮水平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影响很大;全年施氮量以450 kg/hm 2 较佳,分配方式则以1/3 作小麦基肥、2/3 作小麦追肥或1/5 作小麦基肥、2/5 作小麦追肥、2/5 作花生基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施肥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双高产栽培大田N肥试验表明:前茬(小麦)施N不仅小麦增产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后效作用;后茬(麦套)花生施N花生增产显著,而对前茬小麦籽粒无明显增产作用;在前茬小麦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当茬配施一定数量的N肥,有利于充分发挥花生的增产潜力;小麦花生各6750~7500kg/hm2高产田全年需施N263~356kg/hm2,前后两作适宜的分配比为1:0.4~0.55。  相似文献   

11.
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应用微生物菌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连作5年和轮作土壤上分别进行了3种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试验,通过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生长发育、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观测,明确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由黄孢平革菌、细黄链霉菌、多粘芽孢杆菌等组成的微生物菌剂3在连作土壤中效果最明显;轮作土壤中微生物菌剂1和2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以根瘤菌为主的菌剂1对产量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微生物菌剂对株高、茎叶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等有促进作用,并且多个指标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2.
钾肥对花生生育影响及适宜钾用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两年花生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一定水平上,增施钾肥可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提高荚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当施钾量为180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高达4260.5kg/hm^2,利润最大为9482.0元/hm^2,产投比达到9.1:1。当施钾量增加到270kg/hm^2以上,花生产量和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夏花生重施前茬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花生重施前茬肥比重施后茬肥增产十分显著。即在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两年四茬作物,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比重施后茬花肥的分别增产8.00%、6.49%和10.48%;重施前茬粮食肥的比重施后茬花生肥的依次增产19.47%,25.04%和18.76%。粮食和花生混合总产,常规施肥和重施前茬肥,分别比重施后茬肥增产8.18%和18.63%,纯增效益分别增加8.62%和  相似文献   

14.
红黄壤区“豌豆-稻-稻”高产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红黄壤区稻田5年的研究(1995~1999年),从品种引进筛选、适播期、适播量3个方面研究了稻田冬种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由“豌豆 稻 稻”的豌豆、早稻、晚稻品种筛选得出豌豆、早稻、晚稻3季品种优化搭配方式。通过“豌豆-稻-稻”3年连作试验,得出豌豆因连作而病害日益严重,产量逐年下降的结论,并对其低产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豌豆-稻-稻”与“大麦-稻-稻”3年1轮作的持续高产增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氮钾肥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闽东南稻稻薯三熟制中马铃薯氮钾肥适宜施用量,在龙海市设置氮钾肥水平试验。结果明确,马铃薯产量与氮钾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相关,目标产量2500kg/667m2的氮、钾肥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6kg/667m2和13.4kg/667m2,氮钾比1∶0.84。  相似文献   

16.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评价夏播花生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2007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试品种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周花4号评价指标是0.7089,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W9847—1—3—4—1,其综合评价指标是0.6352;豫花6号评价指标是0.3630,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6年统计资料表明,玉米产量轮作高于连作。所有处理组合中,以耕翻施有机肥效果最佳;在等量化肥情况下,土壤耕作最好的是耕翻,其次是深松,免耕效果最差;培肥措施中,有机肥处理组合平均产量最高,其次是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居第三位,以上各处理组合产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庆 《花生学报》2004,33(4):33-35
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夏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对土壤干旱的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夏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体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苗期干旱对营养生长影响最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主要影响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